金融改革創新論文範文

  金融改革創新與金融風險防範不僅是自貿區重要的改革內容之一,也是自貿區改革的重要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改革創新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初探

  [摘 要] 農村金融發展的好壞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較大。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村金融發展就更加舉足輕重。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文章從農村金融支援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闡述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剖析以及提出改革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初探

  [基金專案] 本文是2011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廣西農村金融體制創新研究——以廣西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為例”***專案編號:11BGY0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代洪麗,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財稅金融系經濟師、講師,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學***農村金融、區域金融***,廣西 南寧,530007

  [中圖分類號] F830.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2***05-0020-0002

  農村金融發展必須和農村經濟發展保持適應。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主要面對的物件是大量的分散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農村金融的特點是:交易規模小、次數頻繁、缺少擔保品和抵押品,難以獲得徵信資訊,金融服務簡便、靈活、及時,交易成本、資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風險高,收益又比較低。

  一、農村金融發展執行概況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提出很多改革措施,積極扶持農村金融,有效彌補市場機制缺陷。比如通過完善金融體系,進行農村金融機制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來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徹底免除農業稅,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對農業生產中的申請貸款所付的利息也進行了財政貼息,減輕了農業生產者的利息負擔;對政策性的農業保險給予支援。財政部還發布了《關於農村金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對農村金融機構減免金融機構營業稅、所得稅等優惠措施,鼓勵農村金融積極服務當地經濟的發展。針對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對經營這些業務的部分金融機構貸款利息收入減免營業稅,進一步放寬政策,農民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儘管國家高度重視,各類金融機構也積極配合,但是農村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農村金融供不應求

  在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援。但是目前農村居民、微小型企業,養殖專業戶獲得金融服務仍比較困難,他們需要的資金額度相對城鎮各類貸款單筆額度不高,總量多,缺少擔保品。究其原因,已有的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少,大銀行貸款發放審批比較嚴格,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的各項業務在縣域以下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不具備優勢,其業務活動往往沒辦法適應小農經濟、微型企業,也無法解決因嚴重的資訊不對稱而帶來的高風險和鉅額成本等問題。中國有很多的大銀行,但真正貼近基層的中小金融機構卻非常少,特別是根植於農村的微型金融組織是少之又少;對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瞭解甚少。

  ***二***農村金融資金嚴重外流

  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兩大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資金的支援,但是支援形式比較單一、規模偏小,兩大農村金融機構出於商業化經營的考量,將信貸資金投向城市,造成農村資金的嚴重外流。以廣西為例,201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665.11億元,其中在農村地區存款4648.95億元,佔39.85%;各項貸款餘額9186.07億元,其中在農村地區貸款2913.69億元,佔28.62%。從廣西存貸款的區域結構觀察,農村金融資源嚴重分流,資金流向非農領域現象普遍。

  ***三***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作用未真正發揮

  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自2006年試點以來,目前已在全國各省份普遍建立,但是在服務縣域經濟過程中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定位不清,重企業輕農戶;吸儲難,競爭力不足;放貸風險高,銀行經營成本高,贏利能力差,宣傳力度不夠。

  ***四***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發展空間有限

  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受到層層限制,只發放貸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且不穩定,發放貸款額度受到限制;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缺乏金融監管,准入門檻過低,不利於風險控制,種種因素使這兩類新型金融機構很難成為促進金融發展的主力軍。

  ***五***農村金融專業人才匱乏

  在各類農村金融機構,缺乏具有深厚金融理論基礎和精通銀行實務的專業人才,更缺少既熟悉傳統金融業務,又熟悉投資和風險管理等現代銀行業務的複合型人才,使農村金融創新的理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處於較低的層面。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差,制約金融創新能力。

  三、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對策研究

  ***一***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體系

  首先,加強農村金融組織服務體系建設,支援農村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業金融組織發展,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和其他小型金融組織,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加大財政支援力度,採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建立營業網點。其次,完善政策性金融組織支援農業現代化的功能,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入,充實農業發展銀行的資本金,給予優惠的稅收和利率政策;積極拓展業務範圍和覆蓋面,加大政策性銀行的專門立法力度,全面規範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再次,發揮合作金融組織的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金融制度;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戶信用評價機制。最後,建立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農業信貸激勵機制,堅持以商業性運作為主的方針,對具有公共產品特性的農村金融業務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二***推動利率市場化首當其衝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機構創新的難點和重點。實行利率市場化,放開存貸款利差,鼓勵銀行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綜合化經營,理順優化資金配置的價格機制,促進銀行加快轉型發展。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是銀行在競爭中得以生存的唯一出路。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中包括農商行、農合行,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居壟斷支配地位。但由於競爭主體的缺失,難以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部分農村信用社依然沿用原有理念運用傳統模式開展業務。所謂創新產品大同小異,產品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替代性,換湯不換藥,金融創新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體現和發揮。

  二: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的策略探討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迅速。金融機構是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加強金融機構的改革成為當前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對當前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且提出加強金融機構改革的策略,旨在促進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對各種風險進行防範,促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逐漸加深,很多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對機構改革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經營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為了不斷促進金融機構財務管理的規範化,應該要在新形勢下加強金融機構改革的研究。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出現風險、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綜合能力素養不高,在改革過程中如何規避改革風險,促進改革的順利推進成為當前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點研究內容,此外我國金融機構在改革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其他問題,為了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需要對金融機構改革的觀念進行改進,並且在此基礎上加強改革手段和方法的研究,提升金融機構的綜合競爭力。

  一、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以及模式對改革目標有所制約,從而形成改革風險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出現了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符合的現象,財務會計管理是金融機構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傳統治理模式下,財務管理為了實現金融機構的利益最大化,會發生一些傾斜,但是在現代化的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與金融機構的利益有緊密聯絡,也對金融機構的發展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在這種情形下,金融機構在進行改革時就需要對改革目標進行調整,改革過程的受益者應該是金融機構的全體人員、金融機構的客戶等群體,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進行治理,則會對金融機構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就當前的形勢來看,很多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仍舊是比較傳統的,因此需要不斷加以改進,為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存在風險

  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經濟特徵,必然會進行改革,改革中出現的風險是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對風險的認識存在誤區

  當前很多金融機構在進行改革時,員工以及管理者對改革過程中的風險的認識程度不夠,認為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是不會出現風險,因此在改革過程中不能積極對風險進行防範,不能對各種經營、理財等風險進行分析和解決。

  2.金融機構改革規劃缺失帶來改革風險

  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由於改革規劃缺失導致風險是形成改革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金融機構應該要從傳統的社會功能中實現轉變,使其發揮積極的戰略決策作用。對於現代金融機構而言,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金融機構未來的發展,也決定了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採取的措施。為了實現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的形勢下應該要積極結合金融機構自身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制定適合金融機構發展的改革規劃,以免由於改革規劃的失誤,與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不相宜,最終影響改革功能的發揮。

  ***三*** 缺乏高素質的人才以及管理隊伍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金融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將從傳統的產品、服務方面的競爭轉變成為人才的競爭。人才隊伍不夠壯大、人才隊伍的綜合實力不足等都將成為影響金融機構改革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當前很多金融機構在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專業化的人才以及管理隊伍的缺乏,現有的工作人員的觀念也比較陳舊,不能結合時代的特徵進行相應的工作手段、工作模式改革,尤其是一些基層管理人員,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在具體的工作中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作為支撐,管理方式也比較陳舊,導致金融機構改革過程的發展比較緩慢。

  ***四***在改革工作中缺乏創新能力,導致金融機構的業務品種比較單一

  金融機構進行改革,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對金融產品、業務、服務等方面進行改革,當前很多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金融服務產品都還比較單一,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都是銀行,而銀行的主要盈利還依靠貸款、存款等方面的利息,一些差異化的產品設定還不夠,因此導致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使得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不足。

  二、促進金融機構改革的策略探討

  ***一***加強金融機構治理結構與改革目標之間的關係的梳理

  在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加強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的調整,可以使得金融機構中的各種資源得以有效的利用,對改革目標的實現有更大的促進作用。現代金融機構中,比如一些商業銀行,往往存在著股權結構治理不合理的現象,傳統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模式對金融機構的改革目標以及改革戰略的選擇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在傳統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下,對金融機構中的成員的利益的關注程度不夠高,但金融機構的效益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金融機構的職員,在金融機構的改革過程中,如果不對傳統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進行改進,則會由於金融機構治理結構與改革目標之間不協調而阻礙改革目標的實現。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應該要加強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的創新,對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以及改革目標之間的關係進行相應的梳理,建立能夠實現金融機構價值最大化的治理結構模式,在金融機構的領導、管理者以及一般員工之間形成一種平等的關係,採用金融機構價值最大化的治理結構模式,往往可以使得金融機構進行改革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促進金融機構的改革目標、改革規劃以及改革工具等多方面的改變。

  ***二***加強改革過程中的風險防範   1.強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風險觀念

  改革是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必要工作,當前的金融機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促進金融機構的產品以及服務能夠滿足更多市場經濟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的改革過程需要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全體參與。為了加強改革風險的防範,提高改革效率,必須要對相關人員的風險觀念進行改進,金融機構的財務人員應該要學會審時度勢,對外界的各種變化進行快速地反映以及及時地決策,以積極的應對改革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和問題。另外,由於當前的金融改革產品變得越來越多,為了促進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收益水平的提升,應該要積極對各種改革產品進行組合和創新。金融機構改革人員必須要加強學習,在對新的改革產品進行吸收利用的過程中加強風險防範以及資產管理效率的提升。比如從單純追求成本控制的理念向實現全面內部控制的理念轉變,從經驗性改革決策理念向科學性改革決策理念進行轉變,從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改革理念向重視人才、技術的重要性的理念進行轉變等,只有加強了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才能夠在改革管理過程中對風險進行規避和防範。

  2.加強改革風險報告制度的建立

  金融機構一旦開始進行改革工作,即意味著在市場上成為受險主體,在改革過程中出現風險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金融機構必須要加強自身對風險的控制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對風險進行預防,並且出現風險時能夠積極應對。因此,金融機構除了建立與改革規模相當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還應該加強改革風險報告制度的建立。改革風險報告制度一方面要求各個層級和崗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對於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業務風險以及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做出積極的反映並且進行及時的報告,另一方面,各個層級的改革人員都應該對部門的風險資訊進行分析,將可能出現的結果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報告和分析,促進管理層對金融機構的改革風險狀況進行了解,從而加強各種風險的防範。

  ***三***加強對金融機構員工的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

  人力資源是為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競爭要素,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對銀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金融機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為了不斷促進改革目標的實現,應該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以及管理者的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促進金融機構的服務轉型。當前很多金融機構的服務物件範圍都實現了拓展,服務物件的範圍變得更加廣泛,面對不同的客戶所提出的業務要求,應該要加強對員工的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水平。首先,應該要加強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的轉變,結合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加強現代化服務理念的灌輸,對傳統的保守的服務觀念進行轉變,才能促進金融機構的工作不斷實現轉型。其次,應該要加強對員工的業務技能的培訓,由於現代化的金融產品以及服務變得越來越多,為了對各種先進的技術進行應用,加強對金融產品的宣傳,應該要對工作人員以及管理者的業務技能進行培訓,從而加強在改革過程中對各種產品的熟悉程度,滿足使用者的業務需求。第三,應該要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育,一個優秀的員工不僅具有熟練的業務技能,還應該要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加強員工責任心的培養,不斷提高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的服務能力、業務經營能力。最後,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綜合能力素養高的人才的引進。當前很多金融機構的人才隊伍結構老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因此在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應該要積極進入更多新生力量,可以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從高校引進更多的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人才,促進金融機構的人才隊伍的綜合水平不斷提升。

  ***四***加強金融機構定期進行自我財務診斷的力度,對改革狀況進行了解

  金融機構改革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執行規律,在改革期間,金融機構應該要對改革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取得的結果進行診斷,確保有清晰的改革思路。金融機構改革規劃的制定者以及具體的操作者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業務,對改革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追蹤和調查並且進行及時的分析,促進各種問題的解決。對於改革過程中出現與預期目標相悖的現象時,應該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共同診斷,以便對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進行準確的判斷,根據診斷的結果可以及時地對金融機構的改革目標以及改革戰略規劃進行調整。對金融機構進行自我診斷時,還應該要對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進行分解,在不同的階段選取不同的改革方法,使得不同階段的改革目標能夠得以實現。總的說來,金融機構的發展有整體的發展戰略,由研究與開發全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實現金融產品服務的生產運營、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組成,一旦制定了改革目標以及改革規劃和戰略,就應該對將其分解成為具體的目標,便於在日常的管理中能夠積極地進行自我診斷,分析金融機構改革的個性化需求,金融機構的自我診斷也必須從每個細化的具體目標開始進行相應的排查,直到將所有的問題都解決為止。

  ***五***加強金融創新

  金融改革過程中的創新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加強金融創新,最重要的是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隨著金融機構的客戶群體範圍的擴大,原有的金融產品以及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金融機構的改革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促進經營範圍的拓展,比如實現跨區聯網經營。還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外合作,拓展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加強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從當前的金融行業發展形勢來看,金融機構必須要加強各種資源的整合,加強對外合作,實現業務以及優勢互補,最終促進金融機構的改革順利推進。

  結語

  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以及使用者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必須要進行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風險,當前金融機構在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要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應對,比如加強風險的方法、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加強對金融機構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和拓展,都是促進金融機構改革目標不斷實現的重要途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促進金融機構與時代接軌,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元新.論我國金融機構改革反思與展望[J].時代金融,2011***03***.

  [2]馬曉曦.金融機構改革盼科學決策[J].中國金融家,2012***02***.

  [3]趙國君.中國金融機構改革反思與展望[J].經濟論壇,2010***12***.

  [4]唐旭.關於金融機構改革的思考與前瞻[J].財經科學,2008***10***.

  [5]屈小博.我國金融創新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6]孫天琦,劉皓.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綜述[J].國際金融研究,2001***11***.

  [7]高光春,紀衛兵.金融機構體系化改革的程序、問題與對策[J].山東社會科學,19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