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論文

  旅遊職業道德是旅遊從業人員在旅遊職業活動中所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質以及所應該遵循的與其特定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規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研究》

  [摘要]我國旅遊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對於其產生的原因,長期以來,有貌似正確其實錯誤的“素質低下說”和“教育乏力說”兩種觀點。其實,產生旅遊職業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是我們旅遊業的經營環境混亂和人力管理理念的錯誤。解決的途徑有“提高旅行社入門門檻,清理違規掛靠經營的旅行社,遏制旅行社的過度競爭”、“嚴查重罰零團費、負團費行為,嚴查重罰導遊私拿回扣”等。

  [關鍵詞]旅遊從業人員;旅遊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F74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024***2006***09-0093-03

  [作者簡介]周偉光,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遊法規和旅遊職業道德。***廣西;桂林;541004***

  一、旅遊職業道德及其意義

  旅遊職業道德是旅遊從業人員在旅遊職業活動中所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質以及所應該遵循的與其特定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規範。

  旅遊業是旅遊從業人員為旅遊者服務的行業。與旅遊者相比,旅遊從業人員在旅遊活動中處於主動地位,掌握著資訊優勢。如果旅遊從業人員旅遊職業道德欠缺,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就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旅遊從業人員培養良好的旅遊職業道德,自覺地遵守旅遊職業道德規範,是維護旅遊者的權益,使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我國的旅遊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而且長期不能很好地解決,嚴重地影響了我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

  ***一***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現狀

  我國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現狀如何呢?可以說,不同的具體行業表現不完全相同。以導遊人員和飯店服務人員為例,導遊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主要是私拿回扣即損害遊客利益,飯店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態度差。

  導遊人員私拿回扣幾乎無孔不入,加點拿回扣,購物拿回扣,吃飯拿回扣……,而且回扣的比例還高得嚇人。最近,海南省價格監測中心對海南旅遊市場收費進行了暗訪,發現多數景點仍給導遊高額回扣。如潛水價格每人300元,回扣270元;某演藝景點門票價格150元,回扣90元;某風情景點門票價格50元,回扣45元。為了私拿回扣,有些導遊人員就會欺騙遊客,讓他們去買假冒偽劣的旅遊紀念品;為了私拿回扣,有些導遊人員就會擅自改變旅遊合同,讓遊客去遊那些旅遊合同以外的景點。於是,遊客的利益大受損害,該遊的景點沒遊好,不該買的東西買了一大堆。

  飯店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的表現有:用擦過馬桶的抹布擦漱口杯;對客人服務不熱情;對客人說話不禮貌等等。如果說導遊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的特點是損人利己,那麼飯店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的特點就是損人不利己了。

  ***二***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

  關於當前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兩種貌似正確但有一定影響的錯誤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素質低下說。即認為當前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產生是旅遊從業人員的文化和綜合素質越來越低下的結果。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根據對一些遊客的調查和對廣西區旅遊質監所、桂林市旅遊質監所的遊客對導遊的投訴統計資料統計,可以看出,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變化是呈現為馬背型的,與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變化成非正象分佈。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導遊人員隊伍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提高了,而遊客對導遊的投訴卻增加了。顯然,這是一個矛盾。這個矛盾是無法用前面所謂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來說明的。

  第二種說法是教育乏力說。即認為,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主要是由於旅遊職業道德教育乏力造成的。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旅遊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情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旅遊職業道德的教育是越來越重視的。表現有:一是旅遊職業道德的課程從無到有,現在已經在各旅遊院校和旅遊專業中普遍開設。二是旅遊職業道德的培訓也已經普遍開展起來。特別是對導遊人員的以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的年度培訓已經成為嚴格的制度。三是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的職業道德的管理越來越到位。2002年國家旅遊局制定了《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辦法》,其中特別規定了對導遊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進行監管,這無疑能對旅遊從業人員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有關各方對旅遊職業道德的教育還是比較重視的,措施還是比較有力的,教育乏力說是不成立的。

  那麼,什麼是造成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嚴重滑坡的真正的主要原因呢?

  還是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加以說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屬於社會意識的範疇,由旅遊業的社會存在即旅遊經濟的客觀執行狀況所決定。

  先說導遊的主要職業道德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吧。

  導遊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導遊的職業道德問題與旅行社的經營有密切的關係。目前我國的旅行社經營狀況非常混亂。首先是旅行社多如牛毛,再加上不少旅行社又違規玩起了分身術,而“旅遊蛋糕”就這麼大,結果必然要引起惡性競爭。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零團費”、“負團費”的普遍出現。旅行社光靠計劃內行程,所獲利潤很低甚至無利可圖。在這種形勢下,旅行社要生存,就只能把危機轉嫁給導遊。因此,現在很多導遊在旅行社帶團是沒有基本工資的,更不用說其他補貼了。有些旅行社還要求導遊交錢買團,即所謂向旅行社交人頭費。在這種情況下,導遊也要活下去,導遊帶團時重點考慮的問題就不是讓遊客吃好、住好、玩好,而是如何能把買團的錢掙回來,把工資掙回來,把補貼掙回來。導遊似乎是情勢所迫,一接到團就開始掉到錢眼裡了。於是,旅遊團遊覽景點的時間壓縮了,購物的時間增加了,甚至計劃內遊覽的景點減少了,計劃外購物和遊覽增加了,旅遊團變成了採購團,導遊變成了導購。總之,在這樣的旅遊中,遊客得到的服務降低了,花出的錢增加了,導遊的職業道德也喪失殆盡了。

  再說飯店經營中從業人員的主要職業道德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吧。

  到飯店去食宿,遊客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接觸到的飯店服務人員年輕人居多。據調查,到飯店工作的人,70%超不過3年,符合人們常說的服務員吃青春飯,是“臨時工”的說法。我覺得,飯店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的產生,相當一大部分原因與這個“臨時工”現象有關。因為,服務員乾的時間不長,業務和技能就不可能十分嫻熟;服務員既然認為自己乾的時間不會長,就會產生臨時觀念,就會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就會經常發生服務質量問題,就會很容易產生職業道德問題。

  那麼,飯店服務員的“臨時工”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經過分別對飯店經營者和飯店服務員進行調查瞭解,可以得出兩者各自不同的看法。飯店經營者認為,飯店的服務工作從技能來說是比較低的,所以,不應該給飯店服務員太高的工資。這就是飯店經營者的人力管理理念。但是,飯店服務工作對服務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又是比較高的,因此,他們又不得不盡量僱傭有一定文化的各種畢業生。飯店服務員認為,自己是有一定綜合素質的人,年復一年重複一些簡單的勞動,工資又比較低,長此以往,是不能被接受的。於是,除了一下可以升上去做管理人員外,一般的服務員就只好另謀高就了。

  我認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比較嚴重的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主要是存在和意識的對衝效應造成的。這種對衝效應,就是我們有時說到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5+2=0的情形***即5天學校正面教育被2天社會不良影響抵消***。

  通過對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旅遊從業人員身上發生的職業道德問題,真正的主要原因不是旅遊職業道德的教育培訓不力,不是旅遊從業人員本身職業道德素質或綜合素質太低,而是我們旅遊業的經營環境混亂和人力管理理念的錯誤。

  三、解決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基本清楚了,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根子在旅遊經營環境的混亂和人力管理理念的錯誤。按照除病要治根的原則,解決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只從旅遊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學習入手,要下大力氣從解決產生旅遊職業道德問題的根源入手,狠抓旅遊業經營環境的整治,改正錯誤的人力管理理念。要進行綜合治理,具體途徑如下:

  ***一***解決導遊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途徑

  導遊人員的私拿回扣的職業道德是由一系列因果關係導致的。即:旅行社太多→零團費、負團費→導遊無工資→導遊私拿回扣。所以解決導遊人員私拿回扣的職業道德問題應該按以下途徑進行:

  1.提高旅行社入門門檻,清理違規掛靠經營的旅行社,遏制旅行社的過度競爭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解決旅行社太多的問題。旅行社太多,必然造成僧多粥少,過度競爭,惡性競爭。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又必然造成旅行社經濟效益低下。旅行社經濟效益低下就會驅使導遊去私拿回扣。所以,解決導遊私拿回扣的職業道德問題,必須從調整旅行社的數量開始。通過提高旅行社的進入門檻,既可以提高旅行社的質量,有利於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又可以減少旅行社的數量。通過清理違規掛靠經營的旅行社,既可以淨化旅遊市場,規範旅遊市場,同樣也減少了旅行社的非法競爭者。旅行社的經營環境寬鬆了,效益就會提高,導遊人員才有可能拿到工資,也才有可能不再私拿回扣。

  2.嚴查重罰零團費、負團費行為和導遊私拿回扣

  旅行社的數量合理後,只是為零團費、負團費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前提條件,但並不等於就一定不會再有零團費、負團費問題了。如果說,在旅行社太多的情況下,旅行社搞零團費、負團費是情勢所迫的話,那麼,旅行社的數量調整合理後,有些不良的旅行社經營者,為了爭奪更大的市場,仍有可能主動地搞零團費、負團費。同樣的道理,在旅行社保障了導遊人員的工資福利後,一個素質低下的導遊也有可能會由過去被迫私拿回扣,變為主動私拿回扣。因此,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必須履行監管的職能,嚴格查處旅行社和導遊的違規行為。

  ***二***解決飯店服務員職業道德問題的途徑

  飯店服務員職業道德問題產生的邏輯關係是這樣的:

  服務員的高素質、低收入→臨時工問題→與旅遊職業道德相關的旅遊服務質量問題。因此,解決飯店服務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可以按照如下途徑:

  1.提高飯店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增加單位工齡工資

  對一般行業工資收入有所瞭解的人都會知道,飯店服務員的工資是跟相關行業的同類員工相比工資待遇是偏低的,跟相關行業同類員工與他們的領導的工資差距相比是偏大的。於是,就產生了以上一系列問題。因此,解決飯店服務員的工資待遇,必須首先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這樣才能把人留住,把人才留住,把人心留住,解決臨時工問題,解決與旅遊職業道德相關的服務質量問題。

  2.完善服務質量考評體系,使收入與服務質量掛鉤

  飯店服務員的服務工作,如果不出質量事故,服務優劣是比較難分的。這也是一些飯店服務員工作不盡心盡力的原因之一。提高飯店服務員的待遇是應該的,但並不等於應該吃大鍋飯。要促使飯店服務員自覺地遵守旅遊職業道德,完善服務質量,考評就是必須的。這樣既能為飯店服務員提出努力的目標,也能對他們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此外,還必須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雖然我們在前面並不認為職業道德的教育問題是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但是,要全面地,持久地解決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職業道德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我們可以相信,如果我們端正了對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認識,從問題產生的源頭入手,標本兼治,措施配套,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的頑疾是可以醫治的,旅遊業是可以健康發展併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的。

  參考文獻:

  [1]宋曉玲.飯店服務常見案例570則[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6.

  [2]賴富強.旅遊投訴與糾紛處理案例評析[M].南寧:接力出版社,2002.

  [3]郭赤嬰.導遊員職業道德例項分析[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4]本書編委會.旅遊法規案例精選與解析[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4.

  篇二

  《談談旅遊職業道德教育與審美意識的培養》

  摘要:旅遊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現代旅遊業是一種尋找美,感受美的活動,在旅遊職業道德教育中加強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尤為必要。

  關鍵詞:道德教育;審美意識;培養

  旅遊職業道德教育是旅遊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倫理觀念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這對學生將來從事旅遊服務這一職業有著深遠的意義,而職業道德教育總的表現在道德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這兩個方面。

  在職業道德教育實踐中,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往往相互滲透,共同體現道德教育的傾向和功能,但二者的價值取向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道德的認識功能雖然離不開道德教育的過程和感性心理特徵,但主要是通過社會輿論的形式和善惡觀念的對立來發揮其作用的,這就要求學生逐漸養成以真善美為標準的處世原則,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深層的影響。而道德的教育功能則突出表現在教育過程中和感性心理特點上,因為道德的教育功能在於把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化為人的道德品質,進而變成個體的道德行為和形成行業的道德風尚,因而它一般是通過道德倫理、道德榜樣、道德理想以及道德習慣、道德評價等影響,來幫助學生分清楚善惡,引發群體學生的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認同和心理知覺效應,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和敬業樂業的精神來實現。

  道德教育和審美意識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絡,這不僅是指道德教育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所表現的善惡觀念、善惡標準及善惡評價等與審美意識的倫理功用性特徵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和統一,而且還表現在道德教育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社會功用與審美意識,其最終的社會意義也在於促使人們更好地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鬥爭,並在其中完善自己,都是道德教育和審美意識社會功用的外化和統一,在實踐意義上,美育和德育是彼此作用,相互促進的。譬如,美感是美的反映,美感常常與道德感相連通,人們對一事作出美或醜的判斷時,離不開現實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觀念影響,而對人的美感必然主要體現為道德感,即對人的道德的善惡的情感體驗。正如朱光潛所說:“美感的人和道德的人”共有一個生命,雖然美育不能代替德育,但美育和德育存在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而且審美意識還能涵蓋服飾美、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比德育有著更廣泛的意義。其對職業道德教育尤其是旅遊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更為直接和突出。

  首先,從一般意義上講,審美心理往往必須藉助於美好的道德感控制才能保持常態,也就是道德的教育功能的認識功能起著使人在審美活動中保持一種健康心態的作用,而審美意識又能豐富人的情感,促使人的性格全面發展,開拓思維,淨化心靈,美化人的儀表,在旅遊活動中這種相互作用迴圈反覆,體現旅遊活動的高尚意義和旅遊業發展的深刻思想根源。其次,旅遊業的發展,其服務物件、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多樣化的變化,使社會主義旅遊職業道德具有廣泛適應性特點,同資本主義旅遊職業道德和一切舊道德相比,又具有無可比擬的高尚性。因此,社會主義旅遊職業道德要求即要為他的服務物件展示環境美,又要展示心靈美,既要創造環境美,又要塑造心靈美,不但要維護環境美,保持心靈美,還要發展環境美,發揚心靈美,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同時,旅遊服務中服務的主客體是雙向的資訊交流,這種主客體間的相互對照,相互感染和雙向的洗禮,體現了審美意識培養積極的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特別的實踐價值,此外審美意識的思維活動與抽象思維活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也就是說審美意識不僅是對道德教育有意義,而且對人的智力發展還有深層次的影響,因而審美意識同其他社會意識一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審美意識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總起來說不外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從學校教育的特點看,審美意識的培養又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因而美化。它可以形成學生較高層次的審美心理定式,從而喚起一定的群體審美意識趨向和實踐態度,以分清是非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能自覺去惡從善、崇尚高雅、振奮精神、是審美意識的養成教育。譬如開展環境美、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美育教育系統工程,就是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實踐內容。二是運用審美意識的思想武器,同醜惡作鬥爭。譬如,引導學生對醜惡及其危害的認識,抵制、揭露和批判,激發群體的情感批判效應和促進個體審美觀點的求真、求善、求美。因此,審美意識的培養和形成既有巨集觀過程,又有微觀過程,巨集觀過程指學校的巨集觀環境,包括群體和他人的影響下形成的過程;微觀過程是個性心理因素,包括知、情、意、行各因素形成的過程。巨集觀過程必然要經過微觀過程的作用而最終形成。所以,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應有審美的要求。如,學校環境的佈置和校舍建築造型要考慮美。校園文化建設更具有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審美意識的氛圍。還有學校形象,師生關係及校風、學風等。既創設一個美的育人巨集觀環境,又促使良好的微觀環境的形成。同時注意關照個性心理因素的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整體的審美意識共同提高。

  審美意識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因此就培養的形式來說主要是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諧,耳濡目染等教育形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多角度、多層次的校園文化藝術美,直觀形式的感染,促使學生自動地完成審美意識從巨集觀到微觀的形成過程。一是校園客觀文化環境,如校園綠化、美化教學樓,運動場建築造型,教育、教學實習的樓房、餐廳設施佈置優雅,給師生以藝術美的直觀形象。二是人文環境,如校史展覽、美術室、櫥窗板報、雕塑藝術等形成一種人為環境薰陶,使人的心靈感化、美化。三是審美活動環境,開展禮儀表演、服飾表演、書畫、歌詠、舞蹈比賽等,寓教於樂,寓教於諧。***2***透過專業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施以審美意識影響,養成良好的職業審美習慣。如,禮儀教學,餐巾折花藝術、擺臺藝術、客房佈置等技能訓練中貫穿審美意識,其中學生的坐、立、行的姿勢都要講求一個美字,這樣長期的訓練會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在職業服務中達到習慣成自然;同時,在實習工作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去接觸社會,接受審美意識的雙向交流和洗禮,使其審美意識得以進一步豐富和加強。***3***個體審美形象的相互影響,積極引導個體審美的正相疊加影響,形成集中的審美傾向,促使整體審美形象的和諧統一。如,學生穿著統一校服,佩戴校徽標誌,提倡文明用語,講究公共衛生等。這裡尤其要注意教師,包括學校所有工作人員言行舉止的示範性影響,把環境美、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

  總之,審美意識的培養還要從大處著眼,從小事抓起,從我做起。譬如,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提倡服裝整潔,儀表大方,待人接物,文明有禮;規定教師忌用語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忌用語,提倡“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文明用語。以磨鍊師生審美意識意志,糾正不美言行,而養成美的習慣。審美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涉及社會和家庭,是社會主義旅遊職業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潘展新.旅遊職業道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光堅.旅遊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