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挫折教育論文

  當前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很多大學生都有受挫折的經歷,因此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挫折教育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當代大學生的挫折教育》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高校大學生面臨著諸多校內外壓力,如環境、學習、人際交往和情感等方面,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很多大學生都有受挫折的經歷,因此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挫折教育非常重要。我國大學生挫折教育尚未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機制,應探索完善、豐富發展該體系制度,可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開展積極應對挫折的教育活動,這對於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目的明確的受挫教育,可以顯著地提高在校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大學生 挫折 教育 能力 成長成才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高校大學生面臨著諸多校內外壓力,如環境、學習、人際交往和情感等方面,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應該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挫折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挫折教育問題的提出

  挫折是指人們為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在追求達到特定目標的活動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者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時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1]當代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成長環境和經歷影響了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性格特徵的定型,加上社會閱歷淺,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一些人往往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表現為遇事退縮、自我壓抑、生活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等。

  挫折教育,指教師針對某一現象,採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幫助和引導受挫者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受挫原因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有意識地預防挫折可能給學生帶來的某些負面效應,讓學生調整好心態,以豁達開朗的態度迎接挫折,為順利完成學業,健康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當代大學生受挫的型別

  ***一***生活適應方面。在高校中,大多新生比較容易出現生活適應方面的挫折。“90後”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適應能力較弱。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從小受到家長的無微不至的照顧,當他們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什麼事都要自己動手處理,獨立生活能力也受到了極大的考驗。而對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言,來到大城市和新校園之後,面對新的環境,他們在經濟、語言和習慣方面都存在著一個全新的適應過程。由於不能儘快適應大學生活,一些新生慢慢地就會變得孤僻,從而脫離群體。

  ***二***學習方面。學習方面的挫折是指學習上的失敗或者偶爾的失敗給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2]這種挫折包括兩種主要的情況:其一,成績好的學生遭遇滑鐵盧的挫折。學習好的學生不僅在同學中有威信,也得到老師的偏愛,在學生不成熟的自我意識中便形成自己“只能好不能壞”的觀念,忍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其二,學習差的學生的挫敗感。他們希望通過努力提高學習成績,但成績總是不理想,長期的不成功會讓他們心煩意亂,緊張焦慮,失去信心,從而影響學業甚至未來。

  ***三***人際交往方面。大學生希望在校園裡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同時渴望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因此比較注重自己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處在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一旦受挫,就會出現逃避、自我封閉、沉迷自我世界中等不健康行為。

  ***四***情感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大學生會把情感看得很重,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傷害。情感上的挫折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和朋友之間的矛盾,大學生很容易與身邊的同學、朋友、舍友等發生衝突,原因主要是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和自我需要未得到滿足;二是來自異性的情感挫折,很多大學生在和異性同學、朋友的交往中不能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得不到妥善處理而產生多種負面情緒,學生一旦遭遇這樣的問題,並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導,就會苦惱不已,進而影響到學業。

  三、當前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現狀

  ***一***挫折教育的體系不夠健全。長期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及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看得極為重要,其他方面的教育被忽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化的深入,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大學生挫折教育也經歷了從被忽視到一步步被重視的變化。[3]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家人為其提供全方位的呵護,在家庭教育中,從不讓孩子受任何的委屈,更不用提挫折教育了。

  ***二***挫折教育的內容單一,方法缺乏科學性。目前,挫折教育在高校中尚未形成系統的教育體系。教學手段以說教為主,沒有說服力,達不到教育的預期目標。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多吃點苦,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懂得堅持,培養他們的耐挫力和受挫的恢復能力就可以了,這種對挫折教育方法的認識是有失偏頗的。

  ***三***缺乏專門的課程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大多數高校長期的挫折心理教育主要依靠教師的理論宣傳,其設定的心理課程雖然被確定為重要課程,但在當今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了理論性教育的一部分,成了為應付考試而設定的一門課程,應試教育引出的種種弊端反過來又嚴重地衝擊著對大學生的品德教育。此外,當前的挫折教育缺乏社會實踐的鍛鍊,學生並不能在意志品質上形成抗挫折的能力。

  四、加強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需要。良好的應對挫折能力是現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挫折教育。

  ***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挫折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際化程序的加快,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當代大學生,往往難以應對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從而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4]因此,適當的挫折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順利走向社會。

  五、挫折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加強學生的挫折心理教育。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和應對挫折的教育,就不能稱之為完整的教育。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成熟方法就是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心理諮詢是一項給大學生以心理指導和幫助的專業性服務工作,它能有效地消除心理挫折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為大學生實現健康成長,提高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提供具體指導。

  ***二***積極發揮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在受挫教育中的作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工作的中心任務,既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5]

  1.推動學校課程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品質。增加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識的含量,將學科知識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實現兩種形式學習的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

  2.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意識。教學過程中,學生任務的難度應當適度,設定一些專門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潛力,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獨立性,增強他們解決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將挫折教育納入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修養教育課是現代高校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開設的人生成長課程。高校教師應在這兩門課程的教育中,利用真實案例,分析其中的對與錯、得與失,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樹立正確的應對觀念,應當愈挫愈勇,而不應當一挫就敗,淺嘗輒止。高校還應設定專門的心理理療室,以供遇到挫折而不能自解的學生理療。

  ***四***變革教育模式,大力開展素質教育

  1.提倡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的發現式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更多的互動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添課堂趣味性;開展素質教育,引導學生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和科技創新團隊,提高其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2.改變傳統的標準答案打分法,提倡教育改革。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方式力求做到多樣化,提倡因材施教。通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理論學習能力相結合的方式,來衡量學生個人素質。

  3.加強實踐挫折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要通過充分的社會活動來提升大學生的抗挫能力,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五***強調學生個人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要通過成功案例,引導學生以主人翁意識進入社會鍛鍊,充分發揮個人潛力。

  2.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優缺點進行教育引導,揚長避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與缺點,有目的地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根據學生的優劣勢,幫助其制訂職業生涯規劃,使其進入社會後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3.將個人的發展志向同國家的需求相結合。高校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將自己的志向同社會需求相結合,顧全大局,力爭做一個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奉獻青春的有用之人。

  [ 注 釋 ]

  [1] 李彥爭.新時期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2] 胡姍姍.淺析大學生挫折心理的型別及對策[M].重慶: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7.

  [3] 陳選華.挫折教育引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

  [4] 陶國富,王祥興.大學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5] 邊和平.挫折教育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