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石林風景區旅遊購物攻略

  昆明,享“春城”之美譽,雲南省會,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遊、商貿城市,亦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東盟開放的重要樞紐城市。那麼,去昆明買什麼好呢?

  “雲子”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老的藝術,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而且十分講究使用器具的精美。雲南圍棋,簡稱“雲子”,古稱“永子”,是馳名全國的棋中佳品。

  “雲子”,白子潔白似玉,黑子漆黑透碧,質地堅硬,工藝精巧,色澤美觀柔和而不刺目,造型古樸濃厚而不輕佻,深受奕者喜愛。尤為稱奇的是“雲子”呈半透明狀,平放於棋盤上黑白分明,把棋子豎立在手指間時,白子呈翠綠,淡黃色,黑子綠中有藍,藍中有綠。

  “雲子”原產於雲南永昌郡,即今雲南省保山地區。關於“雲子”,民間有這樣的傳說,相傳是呂洞賓來到永昌郡,在龍泉池畔的塔盤山下,看見一個非常孝敬母親的農民。呂洞賓為了賙濟這個農民,就教他用當城盛產的瑪瑙和琥珀鍛造圍棋子出售為生,從此流傳於世,稱為“永子”。據記載“永子”始於唐、宋,盛於明、清。為名人雅士所喜愛,為進獻皇室的貢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之說。

  “雲子”保持了“永子”的優良品質,素為我國圍棋愛好者珍愛,通常用作全國性比賽用品和饋贈外國朋友的禮品。

  斑銅工藝品

  雲南省素有“有色金屬一國”之稱。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堂琅***今東川市***就以產銅聞名全國。民間藝人利用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創制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斑銅工藝品,這種技藝世代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斑銅工藝品造型優美,渾厚穩重,典雅大方。外觀呈現天然斑銅礦石的瑰麗色彩,紅中透斑,金黃交錯,富於變化,風格獨特。

  斑銅牆工藝品,最早是使用天然斑銅礦石加工而成,稱為“生斑”。由於天然斑銅礦石罕見,斑銅工藝品的製作甚少。後來,工匠們通過長期實踐,研製出由冶煉熔鑄加工而成的人造斑銅,即“熟斑”。“熟斑”的製作,工藝複雜而嚴格,產品可與“生斑”相媲美。斑銅工藝品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仿古產品,又有從雲南各族人民生活和民間工藝美術中吸取營養,創作出形象生動活潑的孔雀、大象、野牛等珍稀動物和山茶、杜鵑、龍膽等名花。斑銅“妙在有斑”,“貴在渾厚,純樸”,斑銅工藝品沉實穩重,古樸雅緻。給人以很好的藝術享受。東川斑銅工藝品與箇舊錫制工藝品並列,是雲南特產的金屬工藝品。

  雲南現代重彩畫

  雲南現代重彩畫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丁紹光、蔣鐵峰等一批雲南中年畫家研創的。他們以中國畫的線條造型,應用中國畫所沒有的而西方現代繪畫中重醒目的斑瀾色彩給畫面注入了勃勃生機和絢麗色彩,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它的內容大多是反映雲南優美的自然風光,少數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它將東西方繪畫語言、古今技法熔為一爐,具有極強的透視感。畫面上豐富豔麗的色彩和誇張與寫實結合的人物實體,給人一種夢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覺,具有較強的美感和裝飾性。

  丁紹光等到了美國以後,雲南現代重彩畫也走向了世界。在美國、日本、法國等西方畫坊上引起了強烈轟動,國內外許多畫家紛紛仿效,丁紹光等人的一幅畫售價往往高達數十萬美元,在國際畫坊上贏得了許多榮譽。

  撒尼刺繡品

  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勤勞智慧,多才多藝。撒尼婦女擅長挑花刺繡。撒尼刺繡是一項獨到的工藝技術,它有悠久的歷史。挑花技法多樣,有挑、繡、補、納、扣以及單面挑、雙面繡等。撒尼婦女從小就承傳長輩種麻、織麻、紡線、織布、縫繡的技術,並把能否刺繡作為衡量婦女才能的一種標準。

  主要產品有:服裝、包頭、圍腰、領帶、花鞋、童帽、傘套、桌布、窗簾、壁掛、信插、揹包、挎包、錢包、腰包、小手袋等,在撒尼人的家居生活中,刺繡所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撒尼刺繡品的圖案細緻、精巧、均衡,色彩絢麗、深受中外遊客喜愛。石林景區各店都有撒尼刺繡品出售,撒尼婦女們坐在五彩繽紛的刺繡品格間,神態安詳,專注地在手中的挑花布上飛針走線,如有客人前來購買,馬上起身用流利的普通話或英語、日語為客人介紹。撒尼刺繡如果完全出自撒尼婦女手繡,就較貴一點兒,如果是機繡的則就便宜多了。

  民族民間樂器

  石林被譽為歌舞之鄉,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樂器也也獨具特色。主要有大三絃、小三絃、二胡、三胡、長竹笛、短竹笛、悶笛、月琴、葫蘆絲等。

  月琴

  小三絃

  三胡

  竹笛

  知識擴充套件:

  有關於昆明的歷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 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漢設益州郡,將滇池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公元765 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1276年,昆明設中慶城,首次成為省會。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曆帝、吳三桂先後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1911年的“重九起義” ,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1905年,昆明自闢為商埠及1910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 ,全國響應。1919年,設雲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端。1922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民風: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彙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繡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曆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