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的論文

  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備受各方關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淺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備受各方關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經過我國政府以及社會上公益機構等的不懈努力,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農民工子女數量龐大,流動性強,以及我國現行的城鄉戶籍制度和現行教育制度的制約,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這個問題影響著全民族綜合素質的提升影響,並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應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並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社會的繁榮進步。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國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的現狀並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一些淺顯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 教育 制度 政策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237-02

  一、我國農民工子女目前受教育狀況的現狀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之下,我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情況明顯好轉。但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成為現時期中國義務教育新的難點和薄弱環節。

  首先,據不完全資料統計,目前中國進城農民工數量大約是2.1億人,同時在這2.1億人的背後,有7000多萬他們的孩子,這其中包括1400多萬跟隨父母居住他鄉的隨遷子女和5800多萬留守兒童,其中4000多萬年齡是在14週歲以下,8個城鎮兒童當中就有一個是流動兒童。然而如此龐大的人群卻始終找不到好的歸宿。

  其次,目前我國農民工子女的失學和綴學問題比較嚴重。據2000年進行的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表明,流動兒童少年的失學率達到4.8%。流動兒童不能適齡入學表現尤為突出。

  再次,現時期存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機會不平等現象。雖然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檔案,努力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如“兩為主”政策即以公辦學校為主,以流入地的政府為主,但在落實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家鄉學校接受教育。第二,進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學校學習。第三,就讀於民工子弟學校。第四,在公立中小學借讀。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推行戶口制度,形成了城市和農村二元社會結構,這樣的“二元”結構戶籍制度造成了農業戶口和城鎮戶口享有不平等權利

  現行的戶籍制度把公民劃分為“農村人口”和“非農村人口”兩大陣營。農民工難以獲得所在城市的戶口,其子女的基本的合法受教育權利也無法得到保障。

  二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工子女入學

  在我國《憲法》和《教育法》中雖然都有規定:“學齡兒童的入學應由其戶籍所在地的政府負責”的入學辦法,這樣的規定給農民工子女入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一方面,他們享受不到流出地政府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資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優待,適齡學童的入學條件是:必須要有本地戶口,如果沒有本地戶口,就必須交一部分“借讀費”。

  三農民工子女就學過程不平等問題

  首先,與城市孩子同處一校的農民工子女,由於戶籍的限制,需要比城市孩子多繳納借讀費。其次,由於城鄉教學環境的改變,教材差異,課程進度和難度的差異,教學方法的不同,影響其受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他們因此學習成績普遍不好,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不去重點幫扶農民工子女學生。同時由於受農民工家庭的流動性大,社會交往面窄,文化背景的較差以及家庭條件較差,社會地位較低等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工子女往往形成了孤獨、自卑的心理傾向。資料顯示農民工子女中有69.7%的孩子表示老師和同學很少搭理他們。這給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著他們的身心發展。

  四農民工子女通常就讀於辦學條件較差,教學質量較低的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

  有的往往還因為辦學條件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而沒有取得合法的手續。這些學校的校舍多由民房、倉庫或廠房改建,教室破舊、狹小、昏暗、通風條件差,沒有學生活動場地,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不穩定。在這樣的條件下接受教育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農民工收入少,家庭支出大,收支難以平衡

  據資料顯示,在我國加工製造業、建築業以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農民工佔到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人數超過一億。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貧困線以下,居住在城市郊區,城市學校昂貴的求學成本,帶給他們很大的生活壓力。這是導致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的直接動因。

  六農民工集中居住所造成的城市教育資源的相對不足,加劇了農民工子女入學難

  目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任務主要由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承擔,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工子女入學難的矛盾更加突出。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審批標準過高,造成未獲準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數量多,且監管困難。大多數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根本無法達到民辦學校審批標準的要求,處於非法辦學的境地。多數未獲準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對現有民辦學校審批條件中註冊資金100萬元和佔地面積30畝的規定意見強烈,一些初具規模的未獲準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建議降低要求,出臺專門針對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實際的審批標準。

  三、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狀況的對策

  2003年教師節,溫家寶在視察北京市接受務工農民子弟學校時寫下了這句話——“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民主思想,即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應受到教育。在我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現階段,很多地區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未能夠得到妥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僅僅是因為資金不足師資缺乏等物質條件,而且是人們思想認識上的不到位。我們應該認識到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不僅是解決這個社會邊緣群體的問題,而且是關乎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要給每個農民工子女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義務教育的實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