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素質教育論文

  中學生素質教育事關重大,它不僅影響到每個學生,家長的個體利益,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學生的素質教育》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時代,在這樣的新時代裡,說到底是“人才”的大比拼。“百年樹人,教育為本”,教育要提倡“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要與時俱進,肩負起為振興中華經濟,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著重培養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四有人才”。我們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順勢而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認真學習新課標,全力推進新課改。以“育人為本”,把全面推進學生素質工作做實做好。

  關鍵詞:新時代 中學生 素質教育

  當今世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科技發展迅速,經濟競爭空前激烈。知識、文化影響力日益提升,這有力地印證了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在過去的資源經濟時代,一個國家、企業如果擁有大量廉價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就意味著他們擁有了財富。而現在呢?至少可以說不再是絕對了。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發現在1970年名列《財富》雜誌全球500家大企業排行榜的公司,在短短的13年後已有167家銷聲匿跡。為什麼呢?探其原因,人才缺乏,導致這些大型企業不可持續發展,這不能不引起任何一個國家有識領導者的重視,這不能不給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敲響一下警鐘,美國經濟學家傑里米裡夫金曾經說過:“將來只需要占人口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英才就可以從事高技術領域的管理。”因此我們要深信:中國的騰飛發展,寄望於科技的進步;中國的科技的進步則寄望於青小年的推進;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我們要敢於挑重擔,認真學習、落實黨在新時期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為復興中華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於不敗之地,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盡責盡職。為此我們要著眼未來,全面推進中學生素質教育。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一***要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認識。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教師的思想認識、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全面推進素質的教育改革成敗。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它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保證自身有飽滿的熱情投身到這次課程改革中來。我們要以身作則、忠於職守,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推動者。

  ***二***要主動探索,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

  要敢於改變傳統落後的封閉性教學,多采用愉快教學如探究式、啟發式等。同時要多利用新的教學裝置,如投影機、錄音機、電視機、微電腦一體化等,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三***要積極學習,教師自身要學會轉換角色。

  我們既要做學生的“良師”,切實擔當起“傳道”的職責,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要做學生的“益友”,多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成為學生心中善良的使者,摯愛的化身。所以我們要學會“蹲身”教學,放下架子,切實做到由教學的管理者轉換成為學生髮展的指導者、合作者;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換成為課程的建構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轉換成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

  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新時期要求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代科技高速發展,經濟水平提升,物質日益豐富,到處都有手機,電視機、遊戲機、電腦等,加上中學生是青少年,有不成熟的性格,好奇心強,講享受,求刺激等特點,這很容易使他們“上癮”,精力分散,這大量地佔用著他們的讀書時間,衝擊著他們的讀書生活。作家莫言也曾坦言承認這一點。但我們清楚,書是資訊重要的載體,讀一本好書,如交一位無形的“良師益友”。它不但能給我們傳遞訊息,還給我們傳遞正能量,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讀書它既是一個“修心養性”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升人的“文化內涵”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故此,我們要多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首先要學會選擇。書海茫茫並非都合適,要有所選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幫助的。在選擇中學會交流、探討、互助。這樣既能擴充課內知識,活躍思維,也能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其次要學會思考、歸納;再者更要學會堅持,培養終身學習觀念。俗話說:“人要吃到老學到老,人只有終身學習,更新觀念。才不輕易被社會所拋棄,才能與時俱進!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意識指導行動”,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它的獲得不是靠傳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不斷經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加以培養得到的。首先,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其次,老師要利用先進的現代化裝置,靈活的教學手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老師要多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做到敢想敢問。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想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再者老師要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讓創新成為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如今,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和聯絡將更加緊密。合作精神和組織才能已成為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而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私、唯“我”、唯“物”,只向“錢”看現象較嚴重。因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勢在必行。

  首先,要培養集體觀念,喚醒合作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關鍵,我們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如足球、拔河、手抄報、接力跑等合作性專案的集體活動,讓學生看到合作的優勢,合作的重要性,從而自覺自願地參與合作。況且,越是複雜的事情越是非一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精心安排,創設合作機會,為學生鋪設合作平臺。我們要儘可能地多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情境,幫他們成立合作學習小組,給予他們合作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合作的意義,合作的快樂。

  第三,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合作效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我們可以從身邊瑣事著手,小處著眼。同時注意講究合作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擺正自己在集體中位置;在競爭時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提高合作效率和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實幹能力。

  傳統的應試教育過分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自主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造就了許多高分低能的“人才”,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以接受的結局,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從課堂改革開始,傳統的教學學生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沒有自主性,個性得不到發展。在實行素質教育的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解放學生被束縛住的“口”、“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發言權,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實踐的樂園。讓學生真正明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五***完善教育評價制度

  試問:一張試卷,一個分數,就能知道一個學生的一切?未來?簡直是糊鬧!考試只是評價手段之一,絕不是評價工作的全部。教育的評價是檢驗教育過程當中教育方針是否得到貫徹、教育目標是否得到實現的手段,可以說是教育實踐的指揮棒。如果沒有有效的、靈活多樣的、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教育就很難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我們要按國家教委新的要求儘快建立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評價的制度,盡好儘快地推進我國中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

  總之,中學生素質教育事關重大,它不僅影響到每個學生,家長的個體利益,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它絕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它需要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參與。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龔樂進.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燕良軾.創新素質教育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3]郭振有.教育督導與素質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孫孔懿著:《素質教育概論》,人發教育出版,2001年6月第1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