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3篇

  中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健康心理建設,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篇一

  中學健康教育教學隨筆中學開設健康教育課的宗旨,就是使其內容能夠為學生身心發展服務,並滿足他們的家庭和社群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方法能使其對學生的思想、學習、行為和生活方式長期起作用,更好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育質量。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自身素質,透徹瞭解學生的心理,上好健康教育課。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當然中學生也不例外。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是學生的一種心理需要,當一個學生感到周圍的人對他都十分關心時,他心中便會有一種溫暖、安全的感覺,就會充滿自信和快樂。

  基於這些認識,我在健康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做法:

  第一、用教師的情感來感染中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的情緒感染力是一種間接的、同時又是無形的情緒情境。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平時有意無意的眼神,表情,語言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有的學生因父母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他們比一般學生更加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需要教師通過“以情動情”來培養積極情緒,喚起學習的信心。

  第二、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在集體中的溫暖。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採取正面疏導,一方面在班級開展“手拉手”活動,動員班裡的優秀生在學習上幫助他們,使每個同學都感到老師和班級都在真心實意關心、愛護他們,從集體的溫暖中樹立信心。

  第三、刻苦鑽研教材,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因為“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教材教好課,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同時,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表率作用是最重要的,因而教師作為典範,要隨時隨地審慎地注意個人的健康行為對學生的影響。

  第四、緊跟形勢,在全體教師中提倡轉變教育理念,要從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轉為素質教育模式。訓練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作為健康教育課教師,更應該瞭解本地區內部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下中學生的背景和衛生條件,最大限度地增強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家庭、社群的聯絡,使學生將所學到的健康知識應用於實踐服務社會,以利於增強全民族的身心素質。

  第五、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教師要求學生不

  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這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自己的調查、試驗和學生之間討論來尋求答案,這樣親身體驗和努力探索的過程將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第六、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重要作用,加強學生的興趣培養。興趣是學生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課堂上中學生受不了單調乏味折磨的,教師必須時時地給他們的身體和大腦的各種各樣的實際煅煉機會,如在課堂上問一些問題,插入一些小幽默故事,展示實物,觀看畫片、幻燈、標本、模型教師如能成功地激發和保持學生們的興趣,定會產生很好的即時效果和長期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激勵和保持學生對健康教育感興趣的方法,如關於《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二號病”的危害性,讓學生聽了駭人聽聞,因而讓學生上課注意力更集中,求知的慾望更高,興趣更濃。   第七、注重習慣的培養。在實踐中培養並強化其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常言道,“熟能生巧”,為了幫助孩子們強化和保持衛生習慣、健康意識,採取一些不斷鞏固教學成果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採取做練習的形式,或教師反覆講解,或學生重複某些活動等。我相信,只要努力鑽研教材,聯絡實際,學生一定能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為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開闢綠色通道。   這就是本人對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點心得體會。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和前進,社會、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我作為一個已經有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身感肩上肩負著光榮和神聖的歷史使命,每天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師德素質,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全體學生身心健康,共同進步,更好地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總之,在心理障礙多發的中學階段,作為健康教育教師的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自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品德,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根據新的教育物件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適合學校教育發展的健康教育課教師

  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篇二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義、目標、

  內容、途徑等。只有建立起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觀念,中小學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21世紀的主人,也就是現在的中、小學生,如果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這對他們將來在人生成長、學習的路上跨出充滿希望的一步奠定紮實的基礎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歷史和現實的意義,因為它立足於學生未來的成長,造就於國家未來的建設。

  北京市教委公佈了北京市2004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報告抽取八個區縣90所小學的3500多名五年級學生和90所中學的3500多名八年級學生作為測試樣本,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評估。學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實想法和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近兩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視,很多學校都制定計劃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但此次調查卻反映出了八年級學生在道德兩難情境的判斷選擇中有一些錯誤認識和想法。測試中一道試題要求學生對哈佛大學違背學校紀律但又敢於認錯的大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並以續寫結尾的方式設想校長會對該學生採取何種態度和行為。測試結果表明只有2%的學生能夠從肯定學生的品質與處罰學生的違紀行為兩個角度辯證地分析和處理問題。選擇校長應該表揚該學生品質的學生,遠遠多於選擇校長應該對該學生做出懲罰的學生。 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們更注重道德品質,而紀律意識相對薄弱;法律的權威、法不可違的意識有待加強。同時從學生續寫的結尾中,反映出他們在法律意識或道德要求上還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甚至有點偏激。如把書燒了、請學生家長、打學生、學生受不了懲罰而自殺等,學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實想法和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學生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明確的是非標準。

  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

  代新人。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何使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使之得到發展呢?如何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呢?如何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加強初中生的心靈陶冶和心理塑造,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競爭比較激烈,心理都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失敗,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或同學的冷眼,產生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灰心喪氣、情緒低落,這種現象在畢業班更為突出。

  2、人際關係不協調。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般比較嬌慣,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差,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常常感到孤獨、寂寞。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關係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於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學習差的學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消極評價多於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於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獨立意識增強。

  初中生獨立意識增強,對成人的干預往往表示不滿。對多數初中生來說,這種獨立意識是正常的,但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他們與同伴無話不說,卻不願與父母、老師溝通,造成兩代人之間的隔閡。

  5、青春期問題的困擾。

  中學生性機能的成熟、性意識的甦醒,使其產生了對異性的愛慕之心,以及追求異性的要求,但由於此時其整個心理髮展尤其是品德發展尚未成熟,常導致中學生不善於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於正確認識和處理兩性之間的關係,這個時期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就會出現早戀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問題。

  三、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1、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中、小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標新立異,看問題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師往往不能正確認識學生的這種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現“順從者”為“優”,反之則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觀念強加給學生,導致學生心理逆反,這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2、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淡薄或欠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品行是影響學生走向社會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對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長品行不端,對孩子起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只重視學習成績,而對於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置之不理,導致學生的心靈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會現象對學生心靈的汙染。

  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並因此對教育產生誤導,使學生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導致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另外,社會上的某些不良誘惑使青少年蛻變,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策略

  重視和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髮展的規律來看,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篇三

  摘要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是健全個性,形成健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有必要讓中學生全面瞭解和掌握與己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使他們更快更好地發展。新課程改革下,健康教育以分散、滲透的方式。試圖在生物課、科學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中有所體現。體育教師、校醫和心理諮詢教師應更多的承擔起中學健康教育任務,共同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 健康教育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健康行為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是健全個性,形成健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讓中學生全面瞭解和掌握與己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使他們更快更好地發展。是中學進行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所在,然而,反觀現在的中學教育,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教育課程,有沒有向中學生傳授青少年成長最關鍵時期所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識理論,有沒有具備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健康教育教師,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那麼,中學是不是就不要健康教育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健康教育雖然目前還不能作為學科課程,形成教學體系,但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後,健康教育卻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形成一個模組體系,並開始以分散、滲透的方式。試圖在生物課、科學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中有所體現,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訊號。體育教師、校醫和心理諮詢教師應更多的承擔起中學健康教育任務,共同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中學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

  中學健康教育,既然沒有形成學科體系,也就不會有專業固定的健康教育教師。那麼,中學的健康教育由誰來承擔,如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師資源來實施這項教育呢?無疑,掌握了一定相關專業知識和健康教育教學任務的體育教師、校醫和心理諮詢教師就成為承擔這項重要工作的最佳人選。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具有運動健身的技能技術,還要掌握與人體運動健身密切相關的解剖學、生理學、運動醫學、保健學、營養學、運動心理學以及運動衛生健康知識等,從而成為中學健康教育中生理健康知識教學和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校醫,必然掌握專業的醫療、衛生、救護、康復等技能。可以成為中學生生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具體操作者;心理諮詢教師,則更多的是從專業領域,承擔起中學時期青少年容易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療。

  目前,在中學還沒有配備職業化、專業化健康教育教師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起這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體育教師、校醫和心理諮詢教師,必須形成一個相互彌補、共同合作的教科研團隊,共同研究制定中學健康教育的詳細計劃、系統內容和活動方案,並在教學工作中精誠協作。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當然,新課程標準下的其它學科教學,多少也滲透著健康教育的內容,各學科教師理應在學科教學的同時,有意識的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引導。

  二、中學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

  中學健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健康知識涉及的學科眾多、領域廣泛,不加選擇和甄別地全盤灌輸,一不現實,二也沒有必要。依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情況,從健康教育的知識體系中擷取中學生所需要的健康知識,分階段、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是上佳之法。如從中學生的年齡結構特徵出發,可以開展青少年的生理衛生和健康知識的教育教學;其次,從中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習慣出發。可以開展日常養生保健的健康知識教育;再次,從中學生的飲食出發,可以進行生長髮育期科學膳食、合理營養的健康飲食教育。再譬如,中學時期的青少年在心理髮展和變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過程中,容易出現理想迷茫,學習挫折、情感困惑、痴迷網路等問題,可以進行一些公共衛生、人際禮儀、男女交往和行為健康診斷的健康教育。等等。

  中學健康教育服務的物件是廣大的中學生。其中既有共性的問題,也有個性的案例,因此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樣要有共性特點,又要有針對性強的個例研究與診斷方案。但總的來說,健康教育應包含三個領域的健康教育知識:第一,生理領域中的中學生健康教育;第二。心理領域中的中學生健康教育:第三,社會適應領域中的行為健康方面的知識教育。

  三、中學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與形式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作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健康教育想突破應試教育的重圍,全面關注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由體育教師、校醫、心理諮詢教師等組成的健康教育團隊也在艱難地開展著這方面的工作,但實施的途徑和形式多是打打擦邊球,利用其他學科的課時或學生的業餘活動時間。惟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明確規定了一個單獨的模組來專門作為健康知識的教育教學,並且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學分,要求高中階段的中學生必須學習與掌握。因此,目前狀態下的中學健康教育,只能通過多種途徑與渠道,採取形式多樣的手段來進行教育教學。

  如1998年,教育部體衛司在《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中,明確規定“小學、初中每週保證0.5課時的健康教育課,小學、初中以外的學校,每學期開設健康教育講座”。另外,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健康基礎知識教育模組,可相對系統地進行普通身心健康知識的教育教育教學;利用學校醫療室、心理諮詢診斷室、校園宣傳欄等固定場所,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實施工作;通過大型的校園活動,如學生體檢活動、體育運動比賽的安全教育活動以及相關專題的講座活動,來推廣和普及健康教育常識;根據學生生理共性特點,可以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及分發書籍、資料等來進行生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室、班主任聊天室、校園網路心理聊天室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或診斷。

  總之,中學的健康教育不僅要向學生灌輸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更要使學生養成的健康行為變成習慣。並融入到學習和生活的方式中去,伴隨自己的一生。這些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協同教育引導,督促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未來的社會發展。必然要求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才。面對時代與社會的要求,中學健康教育發展的前景也必然美好廣闊!


中學生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