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不是靠老師單方面的行動,應是靠多方面的行動,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加強小學生素質教育,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素質教育推動小學生的體育鍛煉》

  摘要:素質教育教學不但要求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而且要求學生有健康的體魄。本文從小學生體質現狀及成因、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必要性、素質教育推動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及鍛鍊注意事項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生;體育鍛煉

  目前家長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教學知之甚少,根本無暇顧及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少家長仍顧著送孩子上各類補習班怕輸在起跑線上而忽視小學生的身體鍛鍊,學習成績才是王道。更有甚者認為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不如讓孩子多做一道練習題。事實果真如此嗎?有關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考試更容易得高分。下面筆者就學習和鍛鍊的問題從體育教學方面談一下觀點。供參考。

  一、小學生體質現狀及成因

  據全國青少年體育健康調查調查顯示,最近20餘年我國青少年的體質持續下滑,小學階段***7~12歲***少年兒童的體質令人擔憂,集中表現為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小胖墩”、“小眼鏡”日漸成為常態,學生心肺功能的指標持續下降。這說明加強孩子們的體育鍛煉不但有必要,而且勢在必行。但是由於受受整個社會經濟及教育形勢的影響,家長更多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物質上的要求,出於對孩子“愛”的角度,弱化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肥胖、近視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二、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必要性

  美國北得克薩斯大學運動心理學中心主管特倫特・皮特里和其他研究人員以得克薩斯州5所中學的1200多名學生為物件,探尋強健身體與考試高分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孩子身體越強健,考試分數越高。皮特里說,“我們雖然無法百分百確認強健體魄帶來更好的學術表現,但我們能說的是,兩者之間有著強烈、可預見性關聯。”臨床心理學家、美國紐約蒙蒂菲奧裡兒童醫院助理教授雜湊姆也認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只會有益處,身體好的孩子更快樂、自尊心更強、人際關係更好,還有益於學生的認知力和學術表現。但在中國,隨著近些年家長收入的增多和孩子數量減少的緣故,出現多位家長來資助呵護一個***二個***學生的現象,並且是傾全力來“打造”,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但小學生要補習,甚至有孩子兩歲就給報外語興趣班的,有孩子4歲就給報鋼琴班的,也有的家長一個暑期下來就給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報七個補習班的……凡此種種,孩子被逼得上了一個補習班,接著又跑向另一個補習班,如此來回奔波,疲憊不堪。補習班雖然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卻也逼得孩子產生了反感情緒,甚至把孩子身體累垮了。試問,孩子身體垮了,又如何有精力來搞學習?所以小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才是保證學習的根本所在。總之,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不但要學生有一個好成績,而且要求有一個好身體。

  三、素質教育推動小學生的體育鍛煉

  就目前來說多數國家都把學生的體育鍛煉拿上議事日程。像日本日本學校基本每天都有體育課,不管春夏秋冬,體育課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褲。日本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普遍多於中國學生,日本每天鍛鍊2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學生總數四成多。美國也有80%以上青少年***10~17歲***每天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美國家長把體育看成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提出了素質教育推動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呼聲”。

  1、幫助小學生制訂體育鍛煉的計劃。小學生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怕苦怕累,在體育鍛煉上更容易缺乏自覺和毅力。如果教師和家長放鬆督促,就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現象,這必然會妨礙體育鍛煉的效果。因此,家長和老師要與孩子商定一個詳細的鍛鍊計劃,明確鍛鍊的目標和內容,規定每天鍛鍊的次數和具體時間,如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每天下午放學後打乒乓球等。

  2、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是開展多種多樣,豐富有趣,有益身心的校內性體育活動,如象徵性的短跑,跳繩,踢毽子,拔河等。校外體育活動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等有重要的意義。爬山、野營、郊遊都是很好的選擇。二是由於條件的改善,愈來愈多的孩子在兩代人的庇護下嬌生慣養,漸漸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對於體育鍛煉已經產生了牴觸情緒。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自我鍛鍊習慣,首先必須消除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牴觸情緒,而這種情緒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長的耐心必不可少。只要家長能夠下上功夫,激發學生的鍛鍊興趣就一定能夠參加培養起終生體育習慣。

  3、要創造條件以保障良好習慣的養成。一切習慣的形成都要有相應的條件為基礎,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亦是如此。其一,社會、學校、家庭首先要在思想意識上支援小學生體育鍛煉,儘量減少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其二,在場地器材的保障上要給予大力支援,只有硬體達到了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讓小學生有場地可動、有器材可用。學校也要有計劃、有安排地培訓家長,以便在節假或平時由家長監督,幫助學生參加體育運動。

  四、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

  1、保持鍛鍊的連續性。只有經常堅持體育鍛煉,保持適當的鍛鍊時間、次數、負荷的連續性,才能獲得體育鍛煉的良好作用。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僅達不到鍛鍊的目的,而且已經增強的體質也會下降。兒童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需要在不斷堅持運動的過程中得到發揮和鞏固。

  2、遵循循序漸進。一是小學生機體對各種體育鍛煉專案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鍛鍊時要根據身體的不同發育水平制定運動量、動作難度和複雜性可銜接的訓練計劃,循序漸進地逐步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二是運動和休息要適當交替。體育鍛煉過程中的適當休息不僅可以避免生理功能的超限負荷,而且可以防止過度訓練和運動性創傷的發生。但休息時間過長,又會使調動起來的機體高度活動水平下降,以後再開始運動時惰性增大,所以,每次休息的時間要適宜。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優異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求學生有健康的身體,只有強健的身體才能創造出高超的成績。所以,給孩子制定一個陽光體育鍛煉計劃,讓孩子參與體育鍛煉非常必要。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