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美術教育論文

  在現代中學生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中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也是越來越重要。提升中學生的藝術素養,推進中學生藝術辨別能力的全面提升,就要不斷增強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升中學生的美術視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當前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研究

  論文關鍵詞:中學美術教育;現狀;提高

  論文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認識歸認識,在實踐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們並沒有按照新的大綱去要求自己,只是一味的停留在形式上的變化而沒有從內容和態度上進行根本的變革。所以現階段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在觀念更新、知識更新和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實施教學策略,增強美術教學的實效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些問題上都沒有很好的解決。

  素質教育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把人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這也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形式。但是經過我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的中學美術教育中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守舊

  美術課是素質教育所設定的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但是,目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仍然處於舊式的繪畫性為目的的模式上,追求更多的技法訓練,應付檢查。為了追求升學率,強制性的把成年人的教學模式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對著範本臨摹而度過一堂課。這種指導思想與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違反了學生的發展規律,導致了學生個性扭曲。這種現狀與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相違背。具體而言,這種以繪畫性為目的教學方法,不符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要求的直觀性、系統性及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有礙於創造想象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有礙於創造想象和視覺記憶發展及中學生個性、意願、情感的表達。更缺乏審美教育的現代意識、缺乏對物件本質特徵的分析和審美概念的表達,是一種被動刻板的教學模式,結果是僅有極少數學生或憑天資或家庭因素保持著美術的興趣,而大部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收穫甚微。

  二、社會各方面對美術教育有偏見

  長久以來,我國一直在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成為那個年代人們心中的名言。而對於人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的音樂、體育、美術被稱為副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美術是"不務正業",既耽誤學習又浪費錢財,只有學好文化課才是正路。還有些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我的孩子將來不做畫家,不考美術院校,學美術有什麼用?有這種思想的家長可能即使發現孩子有美術方面的興趣愛好,也不會給予支援,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美術本身就是一種高消費。筆墨紙硯,顏料工具等開支比較大,即使將來考上美術院校,相對較高的學費也令許多平民階層的家庭難以承擔,只能望"美"興嘆。有些學生即使對美術有興趣和天賦,也因得不到經濟和精神上的支援,看不到出路,只好放棄。

  三、學校與教師方面的不重視

  學校方面,不能及時擺正美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係。在"升學率"決定一切的風氣下,只抓主科教學,把美術教學放在了無足輕重的地位上。有些學校雖然想開設美術課,但是,礙於教學裝置以及師資力量的缺乏,使美術課不能順利開展。教師方面,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師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比如語文老師教授美術課,或者數學老師教授美術課等。中學教師的工作量本來就很繁複,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充實自己的美術知識,專業水平可想而知。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一些學校班主任擁有很大權力,班主任為了自己班級的學生能夠在主科的各類考試與考核中取得佳績,大部分時間美術課不是被其他學科佔用,就是作為活動課。無情佔用學生的美術課,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去感受美術的魅力,接受美育的薰陶。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美術的興趣越來越少,形成了惡性迴圈。

  四、學生自身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許多家長和老師還是把孩子是否能考入一個理想的大學來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主要標準。他們的觀念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使孩子心中萌生了一種印象,那就是美術無用論。另外,我國現在中學班級人數眾多。有的學生自控力比較差,管不住自己。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就造成一部分學生得不到同步發展,而在課堂上處於看似乖巧,其實是茫然而置身事外的狀態,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當前中學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思維被死死的限制住了,因為它違背了孩子們的發展需求。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有自己明顯的特點。特點一,自我意識發展明顯。

  自我意識是青少年對自己心理的認識和評價。所以這時期的孩子們對世界充滿好奇、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性,不願受成人影響。但是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偏偏要讓孩子們知道只有學好要參加考試的科目才能取得好的人生這樣一個觀點。這無疑是對那些愛好畫畫和搞小發明的同學的抹殺。特點二,廣泛而濃厚的興趣日趨增強。興趣是指主體對某一特定客體所產生的心理動力傾向性的積極態度。特點三,意志發展日趨堅定。相對而言,兒童的心理意志是脆弱的、不穩定的,是非自覺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以及認識範圍的擴大,少年逐漸具有了克服心理阻礙、自覺調控心理活動、以便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品質這就是意志。這個時候就剝奪了孩子們視覺欣賞和創作的熱情,那麼以後要再培養就難了,因為孩子們已經形成了堅定的意志,那就是其他不重要升學最重要!

  六、提高當前中學美術教育質量的方法

  揭露問題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對現在的中學美術教育說三道四,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現在的孩子的處境,為了提出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基於現階段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中學美術界和社會各界應積極探索中學美術教育規律,重視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創新,充分認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積極探索各種可行的途徑和方法,拓展美術教育功能,促進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第一點,就是要提升美術在學科中的地位。第二點,教學方法的革新。第三點,就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尹少群.美術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3]錢初喜.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範文二:淺析校外環境中在中學美術教育的開發利用

  論文關鍵詞:戶外寫生 美術展覽 美術教學

  論文摘 要:在現代美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尋求突破,僅僅使用原有的課程資源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積極開發新的校外環境資源,並靈活運用這些資源。教師應儘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高校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環境更加合理化,從而使教學成果更加顯著。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美術課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第一線的美術教師都能感覺到,在實施美術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要真正體現美術課程改革精神,僅僅使用原有的課程資源是不夠的,必須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並靈活運用已有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並不是一定要編成教材,最好的辦法是在日常美術教學中, 把身邊的資源合理地、有機地結合進自己的教學,開闢美術教學的新天地。教師應儘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使我們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環境和空間更加廣泛。

  一、戶外寫生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拓展美術教學空間

  外出寫生不單純是普通的風景色彩寫生課,也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風景速寫課,它是學生蒐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獲得創作靈感的重要方式,是理論與實踐、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是培養美術興趣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同時,外出寫生又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的教學組織系統,必須尊重藝術專業的客觀規律,結合中學學生專業知識的特性,實施有目的的、科學的、人性化的、全方位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證其順利進行,並取得滿意的效果。

  中學的美術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美術技能、藝術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逐漸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為以後考入理想的大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於中學生來講,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外出寫生課,就是引領學生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覺,去觀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為學生以後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大的空間。

  此外,外出風景寫生活動還是一項集體活動,在現在的學生中,獨生子女佔多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教育,並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特別是在自然風景優美壯麗,社會經濟比較落後的山區,在感慨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學生們通過同吃、同住,一起學習,一起感受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同時,使他們逐漸意識到集體的存在和集體的力量,學會熱愛這個集體,學會關心他人;引導他們接觸瞭解農村偏遠地區的艱苦條件,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促使學生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樹立奮發學習,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中學美術教育寫生教學訓練,是一種兼技術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教學過程,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次新的嘗試。其教學方法與手段是需要不斷變化、更新和成熟的,作為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應積極堅持以學生為本,努力推進風景寫生教學的合理開展,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聘請專家來校開設講座,形成講座課程

  聘請專家來校開設講座,跟老師溝通,不僅是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的良好途徑,同時也是老師接受新思想,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對於專業繪畫領域的學生更是機會難得,他們將從專家講座中獲得大量資訊:一是高校的專家們可以把外邊有特點的東西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帶進來,以講座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同學們更直觀地看到不同的畫面,更容易橫向的比較,找出差距,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更好地對自己進行定位;二是高校老師可以從更高的層面來指導學生作畫,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的繪畫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三是增強學生的專業優越感,學生在和高校專家名對面交流中會感受到一種榜樣的力量,這種力量會使他們在學畫的過程中充滿自信,使學生在增強眼界的同時更能堅定他們學畫的信心。

  三、組織學生觀看大型美術展覽

  學校的美術教育也應該實行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學校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觀看重要的美術展覽以及具有時代特徵的美術作品。觀看美術作品雖然對升學考試沒有直接幫助,但是卻間接地提升了學生對藝術的修養,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好的藝術是對心靈的洗禮,我們不需要用什麼藝術理論去理解它,只要看過,感受過,就是薰陶。

  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老師針對典型作品進行講解,能夠增強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藝術鑑賞力是一種由後天專門訓練、培養所獲得的特殊能力。那麼如何培養這種特殊能力呢?組織學生到美術館觀看美術展覽是提高美術鑑賞能力的最佳途徑。

  美術展覽會把我們帶入美術這一特殊的視覺藝術領域,使我們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藝術作品的基礎上,特別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精細鑑賞藝術傑作的過程裡,訓練對視覺影象和形式美的敏感觀察能力,培養其對視覺藝術語言的領悟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和高層次的審美鑑賞能力,進而育成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理想。

  美術作品幫助學生們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領域。在這種鑑賞活動中,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種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經歷與感受,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這無疑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思想境界產生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尹少淳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5***.

  [2]仲信生.《美術課程資源的整合》.《中國美術教育》,2005.

  [3]祝湘秦.《美術教育的多元整合及與時俱進》.《中國美術教育》,2005***4***.

  [4]錢初熹.《跨越學科界限的美術教育》.《中國美術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