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學前美術教育論文範文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人類對教育的關注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幼兒美術教育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好的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平臺。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幼兒美術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幼兒美術教育論文篇1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摘要】喜歡繪畫是幼兒的天性。在那一雙稚嫩的手下繪出的點和線,是幼兒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成功的 教育 實踐認為,幼兒期是兒童智力 發展 最快的階段,同時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 科學 合理的 美術啟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於樂,培養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快樂,使幼兒的潛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展。
【關鍵詞】培養興趣;激發創造;體驗快樂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 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 規律 ,有目的、有 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
1.美術教學中幼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一個人活動的動力源泉。對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幼兒對美術活動有了興趣,才會有願望參與其中,才能夠認真地從事觀察、繪畫等活動。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激發起幼兒參與美術的熱情,使美術教育活動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活動。
1.1教學活動的題材選擇。新《綱要》中說: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助於拓展幼兒的 經驗和視野。對於幼兒美術教育而言,教育內容的選擇應具有美術的特點:既要考慮幼兒 心理規律和生活規律,也應考慮美術教育活動中所具有的獨創性,讓幼兒在教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戶外活動中,幼兒在花園裡看到了各種盛開的花。於是花成為了幼兒們的熱門話題:“我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為什麼花瓣的顏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紅色?”。聽到幼兒的討論,老師可以帶著幼兒再一次來到花園,仔細觀察花的顏色和外形特徵,並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花的名稱。基於以上對花的瞭解和認知,老師可以為幼兒開展一次《花》的繪畫美術活動,讓幼兒用畫筆充分表現色彩各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教學方法的運用是與教學內容密不可分的。新《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內容的 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的形式的採用中教師也應遵循這一規律。恰當的將遊戲的形式運用其中,讓幼兒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步驟,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活動中帶來的直觀和快樂的體驗。例如:幼兒在玩耍自制的臉譜時不小心把它弄壞了。於是幼兒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開了。“我們做一個弄不壞的”“可以用塑料紙做”…… 幼兒們把想法告訴了老師。在餐前的安靜活動中幼兒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最後有個幼兒居然說在臉上畫。老師讓幼兒們回家準備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帶到幼兒園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行動。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帶來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個幼兒帶來了化妝品,同伴們都好奇的問她,她笑著神祕的說一會就知道了。教學活動開始了,幼兒們專心的進行著自己的創作,當活動結束作品展示時,幼兒們都開心地跳了起來,剛才拿化妝品的幼兒居然在自己臉上畫了一張臉譜。從此,這個班的遊戲材料就多了化妝品。
1.3教學活動中適當的競爭形式。對於競爭可能我們都會想到比賽,但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競爭”,筆者認為是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一種教與學的互動,是教師引導,幼兒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的活動。這裡的“引導”就好比放風箏的線,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否則風箏都會飛不高。“引導”應該既給幼兒自由的想象空間,又具有一定的目標和要求。
2.美術教學中幼兒創造力的激發
在美術教學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豐富幼兒的經驗,為幼兒創造一個寬鬆的心理 環境,激發幼兒創造的願望和能力。在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同時,也應適時恰當地幫助幼兒提高對美術的表現技巧。
2.1創造寬鬆的心理環境。對於幼兒來說,一個寬鬆的環境首先是信任幼兒,也就是在相信幼兒能力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能充分進行美術活動的機會。其次,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實踐其觀念;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價值,不因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幼兒的想法。寬鬆的心理環境還要求減少僵硬規定,過多,過細,過於整齊劃一的限制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2.3豐富幼兒的 經驗。豐富的經驗是幼兒創造的基礎,只有當幼兒儲存了豐富的經驗的時候,教師才能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經驗的積累和豐富是滲透於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 組織出遊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周圍行人的服飾、 建築、 環境佈置、不同的花草樹木。讓幼兒在欣賞和感受的過程中,認識不同的形狀、顏色、人物、表情,通過這些方式,讓幼兒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想、去記。培養他們有意識地去關注事物的變化,用自己的行為去體驗,那麼,長此以往,幼兒的經驗就會越來越豐富。
2.4 美術技能和創造力的有機結合。正確認識創造力與技能的關係。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美術 教育 活動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實現這個目的的前提條件,兩者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有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又相輔相成。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幾何圖形、半成品畫等,啟發幼兒用這些組裝新的作品。這樣有利於幼兒去表現,幼兒會把各種“零件”轉化成看到的物體。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去創造新的作品,每個幼兒意願和喜好都不同,創造的作品也會不同。這既提高了幼兒的技能,又留給幼兒創造的空間。就像小鳥藉助風力自由地飛翔,並感覺風的阻力。幼兒好比小鳥,展開想象的翅膀,無拘無束地進行著 藝術 表現,那麼技能就是幼兒要藉助的風力和空氣的阻力。沒有翅膀的小鳥無法飛行,同樣在沒有風力、空氣阻力的真空中,小鳥也飛不高。
3.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快樂體驗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通過眼、手、腦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術創作過程中帶來的樂趣,並在教師及時給予的引導和鼓勵下,獲得克服困難的過程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使幼兒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1幼兒在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在幼兒美術創造的過程中,他們塗塗畫畫,不僅僅是因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將這一過程作為幼兒表達情感、進行情感溝通的方式,使幼兒產生愉悅感。幼兒願意和喜歡通過美術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將花兒、小草畫的跟他們一樣開心或難過,將作品與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和快樂。
3.2教師鼓勵引導幼兒體驗成就感。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常沒有明確的目標,而是根據自己構思與創作不斷調整主題,以至於在創作中陷入什麼都想畫,但又不知到怎麼畫的情況。面對幼兒出現的困難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指導,多瞭解幼兒創作的心態、意圖,多給幼兒正面的迴應。對幼兒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勵,並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及建議提出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在現有結果與原有意圖之間建立有機的連線。如:“看看旁邊的小朋友畫了什麼?對你有啟發嗎?你想畫什麼?哪裡不會畫呢?”通過詢問、建議,鼓勵幫助幼兒最終成功地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讓我們把關愛的目光傾注於幼兒稚拙的畫面上吧,那裡面閃耀著幼兒原創的靈性和美麗的夢想。在 科學 合理的呵護下,美術將激發那些充滿想象、充滿創造力的生命,大膽的想象和勇敢的創造將使幼兒受益終身。
幼兒美術教育論文篇2
淺談生活化幼兒美術教育模式的構建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薰陶幼兒心靈的過程,成功的美術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美術繪畫能力,還有助於幼兒創造能力的提升,使幼兒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這將對幼兒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豐富幼兒美術教學的內容
正如羅曼?羅蘭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的美術指導,將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與生活相聯絡,使幼兒能夠感受到生活與美術學習的關係,並形成美術學習的習慣。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繪畫能力,儘量選取與幼兒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增加幼兒對美術學習的熟悉感。
例如,在指導幼兒學習“畫太陽”這一項內容中,可以組織幼兒觀察太陽。陰天的太陽會隱藏起來,天空佈滿暗黑色的雲彩;晴天的太陽是非常耀眼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多觀察生活,並將自己所觀察的景象運用到實際的繪畫過程中,降低幼兒美術學習的難度,豐富幼兒美術教學的內容。
二、注重幼兒美術實踐活動,提升幼兒的美術繪畫能力
生活中充滿著美好,大自然中秀美的風光,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無不充滿著美,使人心情舒暢。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引入美術學習活動中,展現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和空間想象力。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有助於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並通過自己的想法將所學習的美術知識靈活運用到美術實踐活動中。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把家中用完的雞蛋殼帶到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僅僅在雞蛋上方開一個小口,然後將小石子放入其中,這樣便成為一個“不倒翁”。在幼兒感受生活中趣味和神奇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設計製作“不倒翁”。再如,教師可以在指導幼兒學習“臉譜”的繪畫方式之後,引導幼兒在雞蛋上畫臉譜。生動、形象的臉譜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實踐活動的樂趣,一隻只“不倒翁”在幼兒的桌子上,使幼兒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富含趣味性,有助於幼兒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
吹肥皂泡泡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遊戲,教師可以將這些生活中富含趣味性特點的事物融入幼兒美術學習活動中,營造靈動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幼兒能夠在玩鬧的過程中體會生活的樂趣,並通過泡泡在陽光下七彩的顏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術。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心地吹泡泡之餘進行泡泡畫,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潔精的顏料對準自己作畫的白紙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後就在紙上留下了一道道優美的彩色弧線,有意識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優秀畫作。
三、拓展幼兒美術教學平臺,促進幼兒多元智慧發展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適當拓展幼兒美術學習的平臺,如教師可以將美術課堂延伸到教室之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多元智慧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景色,春天可以帶領幼兒在觀察發芽的小草,秋天欣賞落葉的美等,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察生活、體會生活,與幼兒一同唱歌跳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拓展幼兒美術教學的平臺,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觀察校園中的風景,欣賞校園中的藝術。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臨摹。再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臨摹校園中教學樓的場景。教師需要放低臨摹的要求,重點在於鼓勵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使幼兒能夠真正喜歡上美術,為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持續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收集校園中的各類瓜子皮、小石頭。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清洗小石頭和瓜子皮,使之能夠成為幼兒美術實踐活動中的材料。如幼兒可以藉助小石子搭建門前的小路,藉助瓜子皮進行創意拼接,並通過填充適當的塗料,使這些小石子或者瓜子皮也成為藝術品,在提升幼兒美術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總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幼兒美術教學活動需要基於幼兒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充分調動幼兒美術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為幼兒未來美術知識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豐富幼兒美術教學的內容;注重幼兒美術實踐活動,提升幼兒的美術繪畫能力以及拓展幼兒美術教學平臺,促進幼兒多元智慧發展等方式,將生活與幼兒美術學習完美聯絡,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術和美術中的生活,不斷髮散幼兒思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