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育論文

  目前,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如何做好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了現今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探析》

  摘要:目前,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如何做好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了現今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文就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探析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學生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不斷積累起新的品質的過程,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使他們具有教師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人才競爭的世紀。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更應該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這裡所說的德,就是思想品德。當前中國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看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不可偏重和忽視任何一方面,尤其是德育,因為素質教育最關鍵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對其他各育起著方向調控和動力支援的作用,與此同時,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學校、家庭與社會必須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合理使用並深入挖掘課程資源

  合理使用並深人挖掘課程資源,合理靈活地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要考慮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要更多地把學生生活素材和教材有機結合起來成為活生生的、富有說服力的活教材,為教與學服務。注重學科綜合,努力拓展教材。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用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思品的知識點,用思品的辯證思維方式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引導學生用好“無字書”。生活是本“無字書”,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時政新聞、人間世事等。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根據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舉辦法制講座、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

  二、面向社會,增強現代意識,提高思想素質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也應注意渲染、強化競爭意識。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深挖教材,並對教材內容適當引導、補充。在全世界風行市場經濟的大浪潮下,我們市場經濟的腳步也是大步前邁。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機制:競爭機制,已經引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我們的生活中不再有鐵飯碗和金飯碗的說法,我們都需要樹立競爭意識。優勝劣汰是現實生活的基本準則,勝為王,敗為寇。如果我們還是安於現狀與享樂,總有一天窮困潦倒,甚至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在課堂教學中,比如《百折不撓》一文,就強化了競爭意識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我國優秀擊劍運動員欒菊傑為了成功而做的不懈努力。也要從中看到他自身強大的競爭意識。他當時已經是全國冠軍,但是就是因為自我思想道德約束和競爭意識的要求,所以才讓他有輕傷不下火線的氣魄。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從中得到同感,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

  三、創設困難情境,磨練堅強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實踐困難,調節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小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獨立性,堅持性和受挫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磨練特別重要。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意志品質,要對學生進行意志知識的教育,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在意志培養工作中,給學生以相應的有關意志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懂得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後,就能針對自己意志方面的缺點,嚴格要求自己,鍛鍊自己,收到較好的增強意志力的效果。學生有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後,還要訓練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困難都當成“千錘百煉”磨練意志的考驗。

  四、開展實踐活動,把知與行緊密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於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現代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大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大部分家長是隻重視智力的開發,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要求,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的勞動無感激之情,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步養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

  五、重視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家長是子女的首任老師,而家庭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首個課堂。因此,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科學合理,那麼學生也會懂得自我約束,積極向上;而假如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那麼孩子就會無法無天,在學校中也不會聽老師的教育。因而,家長的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模式的正確引導,積極組織家長來參加各種形式的知識講座,提高家長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及時交換雙方對學生教育程度的意見,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的教育體系,讓孩子在和諧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在面對純潔的孩子們時,要鼓勵他們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來觀察世界,瞭解社會,用自己美好的心靈來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研究社會現象,適應社會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主張個性化的表現,重視平等,崇尚開放,鼓勵創造性,培養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斌.關於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幾個傳統教育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1989***05***.

  [2]李碧影.淺談如何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J].南方論刊,2000***Z1***.

  [3]武文臣.試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特點及方法[J].教學與管理,2001***11***.

  [4]劉元立.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J].蘇鹽科技,1995***01***.

  [5]張桂琴.淺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教育探索,1988***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