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家庭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作為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長成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談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長成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家庭教育環境的優劣,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影響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實施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要有科學的成才觀念和因人因事制宜的方法,身教重於言教。

  關鍵詞:中小學生 家庭教育 方法

  家庭教育,作為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發展。據北京市青年聯合會於近日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家長們最關注的眾多的社會問題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年輕的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成長抱有更多的希望和給予更多的關注。80.3%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家長要承擔主要責任。”它表明家長們雖然認同學校是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但同時認為自己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調查結果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重視;二是中小學生在成長成材的過程中,家庭環境、家長素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社會、經濟、科學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在資訊化的時代,網際網路等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改變著我們,在全年有節假、雙休日115天的條件下,家長們怎樣更好地承擔起培養下一代的艱鉅任務,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我國具有悠久的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的母親均是實踐家庭教育的模範,三歲成孤的孔子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聖人”。“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是流傳至今的家庭教育的故事,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的蘇氏父子被後人推崇,作為蘇洵之妻、蘇軾、蘇轍之母的程氏夫人,其相夫教子的促成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直至現代,家教成功的例子不勝列舉。

  家長如何對子女實施家庭教育:

  一是應該首先了解孩子。瞭解孩子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先導。家長要知曉孩子各個年齡段心理和生理髮展的不同特點,不做拔苗助長的事。近年來社會上屢屢發生的中學生棄學離家出走“闖天下”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不能完全歸咎是學校、家長管教不嚴的結果。由於營養的充足和資訊媒介的發達,致使中學生心理和生理髮育“早熟”,而中學生社會實踐渠道不通暢和家庭過度的呵護,造成中學生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差,心理的早熟和自治能力差的矛盾是初中學生的一個特點。瞭解這個特點並尋求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家長們面臨的新課題。另外,家長還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動內容、課程進度、交往等,與老師保持經常的聯絡而不是坐等教師的家訪,要耐心聽孩子講話,及時幫助孩子解除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制定和調整成長目標。

  二是要有科學的成才觀念。所謂人才,是指那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做出貢獻而被人們認可的人。在同一個年齡段的人群裡,能考上大學的人畢竟是少數,那百分之七八十上不了大學的人就不能成才了嗎?衡量成才的標準不是他們職業的優劣,學位的高低,而是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有了貢獻而被人們認可,他就有了承擔更重要職務的實力與可能,也就為他進一步成才創造了條件。今後,好的職業也是要靠競爭才能獲得的,要競爭就要有真才實學。

  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人才又是分層次的,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優秀人才。對於處於人生起點的中小學生來說,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走向社會是個好公民則是最基本的成長目標。家長可以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為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創造條件,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好基礎,克服“望子成龍心切,教子成才無方”的傾向。

  三是注意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現在許多父母特別重視子女的智力發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一好百好,前途就會一片光明。然而,事情往往並不象父母期望的那樣,有的原本挺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糟,有的孩子對學習一點也沒有興趣,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無法再學習下去,為此,不少父母感到苦惱不安,困惑不解。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望子成龍,只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力能力,忽視了培養孩子非智力的心理品質。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那些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稱為智力因素,主要指記憶、思維、感知和想象等,而把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稱之為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情感、性格、興趣、心理健康水平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者相輔相成,缺了那一方面人都難以正常發展。

  筆者一個朋友的女兒是個三好生,但從上初二時表現出了性格孤傲,學習上的“光環效應”使她失去了許多昔日的好夥伴,開始關注起“歌星”、“影星”來。越來越講究穿戴,我的朋友注意到了女兒的這些變化,時常以古今中外優秀人才成長的故事引導女兒走全面發展之路,並書寫了“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裡沒有貨”的條幅掛在女兒床頭,現在這個女孩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心理素質穩定發展,由於品學兼優,被推薦為一所完全中學的學生會幹部。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智力發展與個性品質的好壞是密切相關的,就一般人而言,他們的智力差別並不十分巨大,他們之間成就大小的區別,以及他們能否適應現實社會,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有著優良的非智力心理素質,如自信、意志堅強、富於責任心與合作能力、心胸豁達、勇敢執著,“志不強者智不達”,假如我們把智力比喻為一粒種子,而把非智力因素比喻為土壤的話,那麼智慧的花朵只能開放在具有優秀的個性特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的“土壤”上。

  四是培養興趣,加強學習指導。培養中小學生廣泛的興趣,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習效率,不僅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倡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的中學生是二十一世紀建設者,二十一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們培養的目標,家長有責任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只有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比如對動、植物的興趣,對體育、藝術、天文、文學、無線電、機械等都可能產生興趣,都是孩子智慧和理想的閃光,如果能被家長及時發現,愛護和尊重,就完全可以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方面來。所以,讓孩子自覺學習的關鍵之一,便是培養孩子形成有效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將自己的興趣與未來的理想相聯絡,則是推動人們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

  學習指導從內容上看,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有對學習動力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成果的檢測等,而它的最大功能是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減輕學習負擔,使孩子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地學習,保持對學習的濃厚的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指導孩子學習,要求家長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靈活有效的措施。但是,雖然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培養出了優秀子女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原因是這些家長具有很好的個人品質、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清晰,做事有條理,身教重於言教,給子女作出了榜樣。

  五是要適當利用網路媒體知識優化孩子的智力結構。現在的網校、網路課件、名師課堂等多的令人眼花繚亂,家長的任務是給孩子當好指導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結構、課程進度、學業趨向精心選擇“課外學習內容”,使課外補充課內,而不能本末倒置,更不是“課外學習內容”越多越好。要在孩子學有餘力的前提下,逐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形成對藝術、文藝、體育等的特長。

  六是要不使孩子的物慾飽和。在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的今天,父母們對子女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從教育效果看,這種做法並不是最佳的。成功的父母懂得適量刺激,節制物慾,少給他們一些不必要的物質,給孩子留下一些主動獲取的天地。對子女的愛與管教,都要有分寸,無愛,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愛的過分,則意味著寵壞他們;管教不利,放任自流,孩子必然放縱成性;過於嚴苛,事事幹預,又會使孩子驚恐不安,扼殺個性。應寬則寬,當嚴則嚴,態度和方法要因人因事而異,在這點上,父母雙方應達成共識巧妙配合,互補互利,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希望有眾多的家庭來學習它,研究它,實踐它。有一百個家庭就會有一百個家庭教育的行為模式,儘管不一定絕對地說重視了家庭教育,孩子就一定有作為,但成功的家庭教育至少是子女成才的一個良好基礎,全國幾億個家庭若都重視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華民族的下一代一定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參考文獻:

  [1]曾棗莊.時名誰可嗣 父子盡賢良――三蘇父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光明日報,2010-4-811-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