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思考論文

  區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應為區域文化建設提供保障服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文化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源動力,因此保護和發展區域文化是社會主義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區域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著手,以桐城師專為例探討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中的必要性和優勢點,並對未來高校圖書館思考與努力的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圖書館 區域文化建設

  地方高校圖書館發展與區域文化建設緊密相連,一方面圖書館能夠滿足區域民眾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區域文化進一步促進圖書館的改進與發展。地方高校圖書館以其資源和人才的優勢對區域文化的建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圖書館面向公眾開放的要求賦予了地方高校在促進區域文化建設中的社會責任。地方文化的多樣性表現在面向群體的多樣化,農民、學生、職員都有獲取大量社會資訊的實際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機構的有效補充,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區域文化建設服務。

  以我校為例,桐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已有百年辦學歷史,1904年秋***清光緒三十年***,桐城派晚期大師吳汝綸先生,建立“桐城中學堂師範班”,此舉開安徽新式師範教育之先河,桐城師範教育也由此發端。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明的發祥地和集中地,其間人文勃興,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鬆、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壇200餘年。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因文學與戲曲上的極高成就也因此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地方文化的昌盛為高校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學術研究的成果又提升了區域文化建設水平,二者相輔相成。因此,桐城師專圖書館把服務桐城區域文化作為自己建設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優勢

  ***一***館藏資源豐富

  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文獻具備專業性和權威性強的特點。高校圖書館除了擁有傳統的紙質文獻外,還擁有諸如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數字資訊資源。以我校為例,目前圖書館紙質藏書37.36萬冊,電子圖書3241GB,數字資源量9789.79GB,現刊389種,建有校園網和圖書館電子文獻檢索系統,實現了與網際網路的寬頻連線。

  ***二***專業化的團隊

  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資訊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和社會資訊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普遍配備了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來輔助高校圖書館知識化、網路化、數字化的發展。一名合格應用與複合型兼備的圖書館員應掌握圖書館學、管理學、心理學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並且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文獻資訊。因此高校圖書館在提供讀者服務方面具有其他文化機構不可替代的優勢。

  ***三***現代化的設施

  地方高校圖書館經多年的建設發展,物質條件優越,擁有便於書籍借還及查詢的計算機及網路裝置,用於書籍整理、借還條碼裝置,開放式的閱覽室必需的圖書防盜裝置,保障消防安全的消防防範裝置,以及配備各種影印機、傳真機便於給讀者提供服務。地方高校圖書館享受我國政策的大力支援,因此在硬體和軟體建設方面均優於其他社會文化機構。

  ***四***貼近地方文化

  地方高校圖書館具有傳播區域文化的重要職責,作為公共資訊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高校圖書館更貼近地域文化和更瞭解地方需求。以我校為例,我市的桐城派研究中心就坐落在我校圖書館內,經常和我校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活動,圖書館多名館員也是桐城派研究中心成員;又如,我校坐落在桐城“六尺巷”附近,我們研究“六尺巷”文化就比別人佔地利優勢。

  三、桐城師專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措施與策略

  ***一***圍繞“桐城派”研究,加強館藏的地方文化資源建設

  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統的源遠流長以及文論的博大精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豐碑。桐城派作為學術流派的一種,對當代為文亦不無啟迪借鑑之作用。

  一個擁有豐富館藏、珍貴典籍的圖書館對於一所高校來說至關重要。我校圖書館十分重視收集、整理以“桐城派”為特色的館藏,利用各種渠道從民間購置了一批地方文獻古籍,開闢了“桐城派散文書庫”。在以桐城派的館藏區設立資料專櫃,介紹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和歷史成就及對後人深遠的影響。

  ***二***參與“黃梅戲”“桐城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黃梅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桐城戲曲文化源遠流長,自唐朝起民歌《桐城歌》盛行於世,明清之際,文風愈加鼎盛,《桐城歌》被刊印成集,流傳到長江中下游廣為傳唱,使得此一地域的文化具有一種整體風範。桐城豐厚的戲曲文化底蘊,為黃梅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空間。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圖書館的首要職能。我校充分利用桐城作為戲曲之鄉的地理優勢,在校園中普及黃梅戲與桐城歌的知識,利用圖書館的多媒體設施播放《天仙配》、《牛郎織女》等優秀選段,為校園營造濃厚的戲曲氛圍;圖書館牽頭成立了科研課題組,專門對桐城民間藝人和經典曲目進行深入發掘,錄音錄影製成數字產品加以利用和保護,將“黃梅戲”、“桐城歌”的保護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為桐城區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出切實的貢獻。

  ***三***興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資源庫,實現桐城派研究資源共享

  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的基礎工作,因此我校將興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資源庫作為圖書館建設的重點工程。在資源庫構建時,邀請桐城派研究專家,桐研中心成員、學校相關專業教授組成建設小組,反覆修改方案;通過招標選定專業的企業負責網站設計,提供軟體支援;精心選擇有一定學術和史料價值的文獻,分階段、分步驟地建立型別齊全的資料庫,以便向讀者提供多樣化的資訊,達到實現桐城派研究資源共享的目的。   此外,我校圖書館還通過開展課題研究,為區域的“農家書屋”建設與執行獻計獻策,與當地的文化部門、企業合作,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多途徑的為區域文化建設服務。

  四、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館員素質,打造精品團隊

  近年來,隨著圖書館工作人員學歷水平的提升,館員的素質普遍有所提高,但知識結構還很侷限。當讀者面對多種形式的文獻源和文獻形式時,在尋找、選擇上自然有一定的難度,這時館員就需要及時、正確地幫助讀者選擇需要的資訊。圖書館員必須具備資訊的蒐集、捕捉、接收技能,資訊的篩選、識別技能,資訊的分析、評價、吸收技能,資訊的整理、開發、加工、綜合、存貯技能。館員只有具備這些技能,才能確保能根據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來幫助使用者選擇準確的資訊,真正做到從資訊傳遞者到知識挖掘者的角色轉化。

  ***二***做好發展規劃,逐步落實推進

  圖書館工作不僅是學校工作的組成部分,也是區域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規劃,必須與學院的發展和區域文化建設相適應,要以加強自動化、網路化建設為重點,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科學化和現代化管理,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職能和資訊服務職能,既要能為學院教學和科研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支援,又要能為區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三***不斷開展創新,拓展服務範圍。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讀者的需求的發展,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也應隨之變化。如開辦移動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移動圖書服務;構建網路交流平臺,允許讀者發表評論或留言,開展圖書館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交流互動;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的資訊共享等。這些新業務的開展,可有效突破圖書館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好的服務讀者,服務區域文化建設。

  五、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為區域文化建設服務既是高校服務社會職能的具體體現,又是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作為高校圖書館在為本校的教學與科研提供強有力的資訊文獻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多渠道多途徑的為地區域文化建設服務,既能促進區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又能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雙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