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論文

  學校風氣,簡稱學風,從廣義上講就是學校師生員工在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等方面的風格,也是學校全體師生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學風是凝聚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態度作風、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學校的不同特點的學校表現出獨有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並通過學校全體成員的意志與行動,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為一種傳統和風格。這些傳統和風格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大的作用,對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全文如下:
 

  一、“學風”的涵義

  從字面上理解,“學風”就是學習的風氣。從廣義上講,“學風”泛指學習者在求知目的、治學態度、認識方法上長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精神傾向、心理特徵及其外在表現。從狹義上講,“學風”即學生的學習風氣,包括學生個體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學生群體在學習中營造出來的學習氛圍。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狹義的“學風”。

  二、新形勢下高職校學風建設的意義

  “學風”,最早源於《禮記?中庸》,意指“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校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增強誠信意識,養成良好學風”。可見,新形勢下,時代賦予了大學生學風新的內涵,也對大學生學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學風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學風是凝聚在教與學過程中的內在精神動力,它是不同學校表現出來的獨有特色和豐富內涵。在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價評估指標體系中,學風作為重要的一級評價指標,用於衡量和評價學校的辦學思想、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可見,學風影響並決定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學風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發展之根。

  在經歷了規模擴張和示範建設後,高職教育步入了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謀發展的內涵建設時期。建立優良的學風,是高職院校走“內涵式――質量型”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是高職院校“求生存、謀發展、創品牌”的基石。

  2.學風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綱要要求,高職院校應樹立正確的人才質量觀,按市場規律和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培養出滿足經濟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學風不僅涉及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還涉及學生思想品格和綜合素養;學風對於培養學生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成長,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高職校培育學生優良學風,一方面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和積累更豐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情操,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學校的內涵建設夯實基本功,增強辦學的核心競爭力。

  三、高職院校學風現狀及成因分析

  新時期高職校的學風隨著時代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查閱了大量的有關高職院校學風方面的論文,並採取抽樣問卷、召開學生座談會及個別訪談等方式,對本校及周邊的幾所高職校的學風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彙總分析查閱及摸底的結果,對高職校學風現狀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學風現狀

  1.學習態度

  近年來,高職校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總體上表現出重視程度不夠,並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具體反映在以下兩方面:

  ***1***在大學一年級時,絕大多數同學,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基本上能夠把學習擺到重要的位置;除了規定的文化課外,還能夠積極主動參加有關社團活動;而到了大學二、三年級後,整體上學習勁頭呈下降趨勢,這種現象在男生中的表現尤為嚴重。

  ***2***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現出重專業輕基礎、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考查的學習傾向。

  2.學習行為

  ***1***主動性欠缺。調查顯示,高職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自主學習意識淡薄,主動性和積極性均不高,這種現象在近年來高職校單招學生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2***付諸的時間和精力不足。這種現象在部分學生幹部身上及在一些就業形勢看好或就業形勢不樂觀的個別專業學生中表現比較嚴重。

  3.遵章守紀

  上課遲到、早退、睡覺、聊天、玩手機,曠晚自習、曠早操等現象比比皆是;在寢室裡吸菸、打遊戲、上網聊天、睡懶覺;個別學生到網咖包宿夜不歸寢;課上不認真聽課,得過且過,課下抄襲作業,弄虛作假;考前打小抄,把公式、名詞、單詞等寫到桌子上、牆壁上;考場上作弊現象屢禁不止,還有的同學乾脆棄考。

  ***二***原因剖析

  1.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

  很多同學上大學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奮鬥目標,學習動力不足,三年下來只要能混一張文憑就心滿意足了;還有部分學生由於高考失利而失去了自信,有的個別同學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也有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不瞭解、不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盲目地跟風隨大流、應付差事;還有部分學生對就業市場和為了的崗位能力需求不瞭解,沒有合理的自我學業規劃,單憑興趣和愛好去學習;也有部分學生功利心極強,只關注對自己有用的、影響切身利益的內容,忽略了素質和能力的綜合提升。

  2.學習紀律鬆懈,自制能力差

  源於部分學生在中學時期就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文化課成績低基礎差,自主學習意識淡薄,主動性欠缺;部分學生思想渙散,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無視組織紀律,得過且過;也有部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自理和自立能力都較低,上大學後各種不適應嚴重影響學習。

  3.專業思想不穩定,存在厭學情緒   許多同學在進入專業課學習後,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害怕吃苦受累,過分強調自我意識和個人愛好,心浮氣躁;還有的同學因為專業就業前景不很樂觀、就業壓力較大而產生學不學都一樣的厭學心理。

  4.由於就業的優勢而產生優越感

  個別專業的學生因為行業的就業形勢較好而失去了壓力和危機感,隨之產生優越感,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學習積極性明顯不高。

  5.認識上出現偏差

  部分學生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片面地認為當學生幹部,參加社團活動,或者到校外打工實習、做家教等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的重要途徑,是人生價值的更好體現和證明。到頭來偏廢了學業,有的甚至釀成降級或退學的後果。

  以上是主觀上來自學生自身原因導致的學風不良,其實在客觀上也存在影響學風的多種因素,一是近年來的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帶來的高職生源質量下降,學生普遍存在文化課成績低,學習能力差的特點;二是多年來的高職院校示範建設工作,使很多學校的主要辦學精力用於辦學設施等硬體建設中,弱化了學風建設等“軟”件建設工作;三是有的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不嚴格,治學不嚴謹,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不嚴,要求的標準不高,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風產生了負面影響。

  四、學風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進行學風建設,關鍵是在學校營造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育人氛圍,採取“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榜樣學生的帶頭作用、規章制度的約束作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手段和措施,確保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1.教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突破口

  教風與學風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教師良好的教風對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強師德建設

  教師既是人類文化和知識的繼承和傳播者,又是學生精神靈魂的啟迪者和塑造者。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做人品格和治學風格,薰陶並感染學生的學風,良好的教風和師德會使學生受用終生。教師要樹立“以德育人”意識,本著“厚德、篤學”的原則,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以高尚的師德和嚴謹務實的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遠大的奮鬥目標,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社會負責的人而不懈努力。

  ***2***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學情,教師要不斷學習研究高職教育理論,研究出生在20世紀末成長在21世紀初的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實踐技能,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努力做到“教、學、做”合一,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上,為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2.加強兩支隊伍建設

  ***1***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

  輔導員通常是學生大學生活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學生在校期間,直接陪伴在學生身邊、對學生影響最深、影響時間最長的老師。輔導員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治學風格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學生工作部門要加強輔導員的思想建設,使他們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從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入手,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誠信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營造和諧的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此外,輔導員教師自身應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瞭解專業課程設定、培養目標和就業前景,為積極有效的學生思想工作和引導進行學生合理的學業規劃提供保障。

  ***2***加強學生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形成良好的“室風”

  調查中發現,學生黨員、學生幹部的積極帶頭作用,對一個寢室的學習風氣和生活習慣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決定一個寢室的“室風”,寢室室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反映一個班級的班風。

  學生管理中,可以嘗試學生黨員、班幹部掛牌值班工作制度,實行學習上結對子“幫扶”工作,通過他們的工作,強化同學的團隊意識和進取意識,從而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3.把好入學教育關

  入學教育是學生開啟大學生活的第一課,自然是關鍵的一課。通過教育,不但要讓新生同學瞭解校紀校規,瞭解專業課程設定和人才培養目標,還應該提前做好學業規劃教育和職業規劃指導。通過邀請專業優秀畢業生回校做講座,邀請行業和企業專家,介紹行業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等,使學生及早明確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

  4.完善制度建設、加大管理力度

  堅持教育與管理並重的理念。學校要針對目前一些學生學習自覺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況,建立和完善考風考紀、獎學金評定和學籍管理等項規章制度,用制度去約束、規範、監督和管理學生的所作所為。

  5.加強基礎學科的課程改革

  調查發現,很多成績不合格或降級的學生,源於外語、高數、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成績不合格。除了因為這些課程本身比較抽象難學外,還因為學生的基本功太差。因此,教師要根據專業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的教學改革,確保“完成必須”,“滿足夠用”。

  6.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拓寬第二課堂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能競賽、研討辯論賽、科技創新比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總之,要建立良好的學風,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學風建設指導思想和建設理念,做到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和各職能部門協同工作,共同踐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積極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學風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樂學、博學、實踐、進取”的奮鬥目標,真正成為有技能、有素質、有責任、有擔當、善於合作、積極進取、道德高尚的職業人、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