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文祕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論文

  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但學習發展語言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努力發展語言能力,注重培養交際能力。培養這兩種能力,要遵循相應的教學原則,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文祕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文祕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全文如下:

  【摘 要】文祕職業英語***EVP***屬於專門用途英語***ESP***中的教學範疇,在教學中應以行業英語為主線,注重通用英語的輔助,幫助學生用規範的語言在工作場景中進行溝通,兼顧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植入,從達到交際的得體性。最後,文章也為相關的教學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文祕;職場英語;交際能力

  近年來企業非常看重文祕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課題小組暑假期間就相關企業對文祕類畢業生職業技能的要求進行了調研,發現綜合能力中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在企事業中受重視的程度位居前兩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在目前全球化背景下,跨國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多,對文祕人員在職場中英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也隨著增高。英文交際能力強或能用英文處理事務的人才在涉外企事業單位在招聘人才中備受青睞。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高職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和“高職英語課程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重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這就要求高職文祕類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貫徹以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在職場語境下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文祕職業英語中交際能力的培養

  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1972***在其論文《論交際能力》中首次提到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並提出了交際能力的四大引數:***1***可能性――產生合乎語法句子的能力;***2***可行性――產生能被人腦解碼的句子能力;***3***得體性――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應用正確語言形式的能力;***4***現實性――言語實施的事實。因此,要提高文祕類學生的交際能力就必須實現“可能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要培養學生一定的英語基礎能力;同時也要實現“得體性”和“現實性”,也就是要在特定的文祕工作典型環境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裡,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行業/職業英語是國外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概念,屬於“專門用途”英語***ESP***。近年來行業英語成為我國高職院校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專門用途英語***ESP***的分類

  德國巴伐利亞工學院的職教英語專家託瓦拉***Towara***在討論國際視野下職業院校應該教授何種英語時給我們提供了ESP 分類圖解***見下頁圖1***。從下頁圖1 可以看出,行業/職業英語***EVP***指的是為滿足目標崗位群為職業技術領域的學習者的需求而進行教學的一類英語,文祕類職場英語應該屬於ESP中的EVP***行業/職業英語***。

  行業英語的教學針對不同的崗位群對英語技能的要求,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注重培養實際語言使用能力,特別是職場環境下的英語交流和溝通能力。

  因此,文祕專業職場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以ESP中的EVP***文祕類***為載體,基於該職業領域內崗位群的工作過程來提高相應的交際能力。

  ***二***通用英語和職業英語的相輔相成

  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高度重視職業英語的教育模式。專門用途英語的課程目標是為學生者進入未來的職業領域或促進學生繼續在未來領域學習,在英語語言方面做好準備。通用英語的課程目標則是幫助學生掌握整個語言系統的知識,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筆者認為,高職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不夠紮實,往往沒有足夠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文祕的職場語境下進行自如的溝通。良好的交際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語言基礎上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交際能力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高職英語教學在培養職業英語能力的同時也應兼顧通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交際能力的培養。託瓦拉提供了兩種在職業院校中將通用英語學習與行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圖2 所示。

  據圖2 所示,模式A 以EGP***通用英語***為主線,在教授通用英語的過程中融入行業相關的詞彙及常用專業術語的表達方式;模式B 以EVP***行業英語***為主線,選取某職業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場景,以基於工作過程的理念來安排學習單元的順序,同時伴隨通用英語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規範的語言。筆者認為簡單的將一些行業相關的詞彙、專業術語的表達方式融入通用英語的教學過程,學生只能熟記詞彙,卻不懂應用,就無法做到“得體性”和“現實性”,也就達不到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模式B更適合高職文祕類專業的教學。在教學模式中,以文祕職業英語為主線,選取相應的典型工作場景進行訓練,同時伴隨通用英語的學習,幫助學生用規範的語言在工作場景中進行溝通,相輔相成,從而達到交際能力的培養的語言學習者的終極目標。

  ***三***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行業英語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職場環境下的英語交流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文祕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離不開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而要提高學生在這種職場環境下的交際能力也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文祕類職場典型工作情景大多包含接待,接聽電話和招聘面試等。如接待模組中饋贈部分禮物,中國人喜歡謙虛,而且常用自我否定的形式來表現。這種觀念也常常“遷移”到英文的交際中。送很貴重的禮物,常常會謙虛地說 “薄禮”、“不值錢的”,如果不瞭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直接把中文的字面含義翻譯成英文,說“It’s cheap and valueless.”,西方人就會摸不著頭腦,甚至會覺得有點奇怪和生氣,“沒有用的東西,為什麼要送給我呢?”結果一拆開禮物,發現禮品非常貴重,讓對方受寵若驚,會有“無功不受祿”的感覺。學生如果缺乏這種跨文化交際的意識,直接把中國文化“負遷移”到英文的交流中,必將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從而有可能導致該次接待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又如模擬面試模組中,常有學生表現得很不自信。

  有時候問學生在之前的兼職工作或實習中學習到什麼,可能更期待的是聽到學生講在這次經歷中自身的成長。然而有些學生會花很長的時間講述自身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把自己說的很差,提到英語更是自卑的說“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種反應在西方會被認為是不自信的表現,因此也會導致面試的失敗。這說明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不足,也反饋出當前英語教學中對文化匯入的不足,導致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阻礙了學生在文祕職場中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就喪失了交際中的“得體性”和“現實性”。這將是日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留意的。

  二、教學方法與課堂實踐

  ***一***課堂教學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良好、有效的教學方法。首先,在教材方面應當選擇基於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類教材,能更加貼近真實的工作場景。教學方法方面應當選擇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法。美國學者Gary Philips 認為,知識在大腦中的保留與在學習中受到刺激的感官有著密切的聯絡。他指出,我們能夠記住10%我們聽到的,15%我們看到的,20%我們看到和聽到的。然而,我們保留了60%我們做過的,80%帶有反思性的、主動完成的,90%是我們教別人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藉助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儘量的選擇能帶動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行動導向教學法、交際法和敘事教學法等,結合真實的職場語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最大程度的讓學生習得相關的知識。

  此外,實訓課實踐課是學生職場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應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實訓課通過設計職場中的相關專案為學生提供一個接近真實職場的交際語鏡,培養學生在涉外職場的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在模擬的工作場景中主動的去完成交流任務,從而最直接的提高學生在工作場景中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課外拓展:以第二課堂和實習的方式進行

  1.第二課堂。讓學生組織和參加文祕類職業英語口語大賽,把學到的組織策劃的能力應用的活動中,為自己創造提供一個職業語鏡,並通過參加比賽,提高自身的職業英語交際能力。

  2.實習。實習能讓學生在真正的職場語鏡下進行交際,是前面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化和鞏固。

  三、結語

  高職文祕類畢業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需通過職業英語為主線,結合通用英語的輔助,同時注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才能更好的實現交際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得體性”和“現實性”。注重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結合課外拓展,強化和鞏固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