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對策

    【摘  要】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是與當下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被動學習相反的一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培養;對策
        1.引言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是與當下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被動學習相反的一種學習方式。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人要不主動學會些什麼,他就一無所獲,不堪造就,人們可以提供一個物體或其他什麼東西,但是人卻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須主動掌握、佔有加工智力。”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也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見,人獲取知識提高修養,要靠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資訊化社會,要求個體能主動地獲取、甄別、分析有用資訊。只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造就適合現代競爭社會的合格公民。
        2.自主學習的特點
        2.1 能動性。自主學習不同於各種形式的被動學習,它是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種壓力和要求下消極地從事學習活動。這種自覺從事學習活動,自我調控學習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體能動性。
        2.2 獨立性。獨立性相對於依賴性。自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個人獨立性的基礎上,而不同於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依賴性的基礎上。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中儘可能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由自己做出選擇和控制,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但主動的探討、交流除外。
        2.3 有效性。因為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儘量協調好自己學習系統中的各種因素,使之發揮出最優組合,因而自主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主動採取各種調控措施使自己的學習要素的組合達到最優化的過程。通常說來,學習的自主水平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優化,學習的效率也就越高。
        2.4 相對性。自主學習不是絕對的,就現實情況來看,絕對自主或絕對不自主的學習都較少,學生的學習多數是介於這兩極之間。也就是說,他們的學習在某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這是因為,就在校學生來講,他們在學習的許多方面,如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來決定,他們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對教師的依賴。
        3.高中數學強化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高中的重要基礎學科,是其它應用學科的基礎。高中數學教學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品質。
        從個體發展來看,高中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高峰時期,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助於增進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從社會需求來看,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務實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是社會迫切需要的。學生通過自主靈活的學習方式,解決數學學科中的實際問題,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培養上述能力,使學生以後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自主學習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學習方式。 
        4.高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4.1 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提出疑難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現在的高中生依然受傳統教育氛圍的影響,在數學學習中對課堂教學有很強的依賴性,缺乏事前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的習慣。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程,尋找課程中的疑難部分,上課重點講解,而對於簡單的運算,可以花費少量課時。這種教學安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4.2 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至關重要,實踐表明情境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實現促進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情境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發點,力圖創設能夠為課堂教學打下伏筆、提高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慾望、提高學生解決史記問題能力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請舉例)
        4.3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溝通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開展小組討論,通過“頭腦風暴”式的相互交流、補充和修正,最終解決問題,並加深了小組成員對所討論問題的理解。在問題解決方案的歸納過程中,教師對能正確解決問題的學生和集體給予及時的鼓勵,如果對問題理解有偏差的小組要及時給予啟發引導,最後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搞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弄清楚,體驗問題解決成功後的喜悅。
        4.4 引導學生總結高中數學學習的方法。高中數學分很多板塊,各板塊之間又相互關聯,因此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第一,學會分類。指導學生對複雜的數學進行分類總結,分而治之,學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把精力放在薄弱點上,可以對症下藥又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第二,學會積累。數學各板塊之間是鬆散相連的關係,學生要不斷總結,不斷積累,才能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積累的最好方法是讓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和複習筆記,尋找解題規律。教師在佈置學生自主學習任務時,可以要求學生做筆記,並讓學生堅持,養成積累的好習慣。第三,定時定量複習。高中考試要求學生在有限時間完成數量較多的題目,教師應該在平時學生自主學習中引導其限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增強學生的臨場解題的應對能力。
        4.5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自主學習主要包含自我監控,自我指導和自我強化三個過程。所謂自我監控,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安排和監督評價行為。學生採取可以使學習目標得以實現的行為,在行為過程中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尋找適宜的學習環境,並保證積極的學習行為得以維持或促進等,都需要內心的自我提醒和監控。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己做出獎勵或懲罰,以強化和改善自己的後繼學習。學生進行自我監控的步驟如下:首先安排好學習的進度和獎勵方法;其次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獎勵或懲罰式的評價;再次,將獎勵或懲罰評價機制貫穿到學習任務始終,直至完成最終目標。
        4.6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引領者。學生知識的獲得、技能的習得、智力的發展、學習興趣的養成,都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導。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與學生經常溝通交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產生友好、親近、信賴教師的情感,這樣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裡距離,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遵從教師的引導,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地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7.
[2] 白星.淺談高中數學教學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 [J].吉林教育,2010***10***.
[3] 徐玉明.探究高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倡[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1***.
[4] 胡秀芳.培養學生白土學習的能力[J].陝西教育***教學版***,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