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生心理健康論文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偏差很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論文

  一、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的重要意義

  從理論角度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屬於心理認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誘因的影響,此類心理認知偏差定會引起個人行為失範或做出違背社會規範的行為。例如,2013年,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問題及誘導因素所致。可見,若大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且未得到及時的糾正,定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具體表現為:

  ***1***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學生的個人心理較為陰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壞處想,且生活及學習中也不善與人交往;某些學生性格孤僻且自閉,對待問題的心態較為消極,如此情況皆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2***家庭環境因素,即某些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長的學生心理負擔往往較重,因此不願與人交往或不願讓同學知曉自己的家庭狀況。

  ***3***學校環境因素。知識教育過程,學校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或在處理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件時所採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會激發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

  本章節筆者試圖從下列方面闡述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範:

  1優化心理健康課程,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諮詢教師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乎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方務必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學生具有優異的專業成績,但心裡不健康,則定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可見,學校方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優化,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諮詢教師,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範提供條件。

  2加強文化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由大學階段的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大學教育過程,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文化教育、個性培養及潛質開發。換而言之,我國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潛質的開發尚待加強,具體從下列方面進行把握:

  ***1***.傳統的教育知識論僅把教育過程看作簡單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如此直接忽略對人的智慧的開發及人的道德的培養。此外,應試教育僅把學生看作知識容器及純粹客體,且獲取的目標結果具有某種狹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過程。

  ***2***.教育是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功利化與工具化價值的實現過程,教育的重點應為適應性教育,但同時也要兼顧到超越性教育。

  3重視生命與心靈的教育

  即強化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之瞭解生命的本質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當今社會環境充斥著更多的壓力及競爭,因此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兼顧到對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教育,由此讓當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及培養更強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4整合資源及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機制

  學生的教育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組成,且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堅強後盾;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我國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因此學校有必要與專業的心理醫院聯合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就心理疾患進行防控合作,同時開設24小時心理諮詢與輔導援助熱線。此外,大學的心理教育顧問由心理專家及醫院醫生擔任,以便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究,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之,面對當前的社會環境,高等院校務必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的防範,具體從上述四方面進行把握,由此為國家及社會培養出專業知識過硬及心理健康的人才。

  範文二:長安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採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於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於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餘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豔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於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餘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於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於或等於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資訊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佔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於女大學生***P<0.05***,其餘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於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於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係。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於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於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於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儘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於或等於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於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援,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諮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後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11年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係,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絡,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絡,都是我們在後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