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新時代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他們的心理特點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聯性

  摘要:採取問卷測量、統計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和深度訪談、文獻查閱等定性研究方法來揭示出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顯示: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夠預測心理健康程度。進而提出了完善大學生的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以促進心理健康的措施。

  關鍵詞:音樂鑑賞;心理健康;關係;主動性行為;大學生

  一、問題提出

  1.問題的緣起

  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何有效開展,眾說紛紜。其中,音樂鑑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經被許多人關注。對於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係,在國內研究中有許多研究者用理論闡述的方式進行研究。周善美***2011***認為,音樂欣賞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可提高審美能力和趣味,提升審美標準和情趣,使學生更好地正確認識自己;通過“遊戲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創造性潛能;培養感情,調控情緒,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1]詹薇***2004***理論闡述了音樂欣賞對培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文化作用、教化作用、審美作用、心理作用,並指出了音樂欣賞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通過對錶達各種情感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使學生的情感獲到調節,心理得到和諧;通過音樂會的欣賞方式、以電聲為傳媒的欣賞方式等課外輔助式的多種欣賞途徑進行調適。[2]柯錦泉***2002***從音樂欣賞的特點談到其對培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音樂欣賞培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手段。[3]還有徐威、鄭玉香***2005***、王婷***2007***、符彥虹***2005***等人也進行了理論研究。他們在各自論文中都看到了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有一些學者提到了在實踐中運用音樂欣賞的有效方式與方法。但國內學者都是從理論探討的方式來研究的。在國外研究中,JoelW.Krueger***2011***指出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做事情,將有助於控制情緒[4];JaakkoErkkil等人***2008***從音樂治療的角度探討了音樂治療對負性情緒的積極作用[5]。但目前國外研究中,並沒有系統地直接研究音樂鑑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更沒有研究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只是從理論上探討了音樂鑑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而沒有采用實證研究***問卷、訪談等***的方式來研究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因此,這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的實證研究。

  2.研究思路與內容

  本研究主要通過定量研究***問卷測量、統計分析等***的方式結合深度訪談、文獻查閱等定性研究的方法來揭示出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並通過問卷、訪談、文獻查閱、理論總結等方法研究出如何改善大學生的音樂鑑賞行為,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將理論最有效地運用於實踐。

  3.研究意義

  本研究將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作為研究目標,是以往研究所未有的,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豐富了音樂的作用、心理健康塑造的途徑等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優化了該研究領域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同時,本研究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可以更好地為改善高校通識課程設定、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及踐行教育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奠定理論基礎,並提出具體良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通過研究來揭示出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揭示出如何改善大學生的音樂鑑賞行為,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有量表SCL-90***測量心理健康水平***和自編的《大學生音樂鑑賞行為的問卷》***測量音樂鑑賞行為***。SCL-90是國內外廣泛採用的成熟問卷,它的分值越高則心理健康程度越差。《大學生音樂鑑賞行為的問卷》共11題,其中測謊題為2題,經過專家評定,是有效問卷;整個問卷的Alpha係數為.743,分半信度為.769。因此,本問卷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3.施測與資料處理

  研究取樣物件為130名大學生,取樣時兼顧性別、年齡、專業等因素,均為隨機取樣。施測主要採用問卷法,由主試清晰地宣讀指導語,並提醒注意事項。問卷做答完畢由主試收回。研究者將無效答卷剔除,再依據研究的具體問題,通過統計軟體Spss17.0,採取合適的統計方法對有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4.研究物件

  實驗組研究物件隨機抽取了130名大學生***注:由於問卷是在3月份發放的,大四年級學生已經不集中上課了,故在被試樣本中缺失大四年級學生***。由樣本的基本人口資料統計表***見表1***可以看出,此次測量所取樣本是比較合理的。

  三、結果

  1.心理健康程度與音樂鑑賞行為的相關性

  如表2,通過心理健康程度與音樂鑑賞行為的相關分析,a7***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與心理健康程度的相關係數p值等於.015,p<.05,可得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與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正相關的關係具有顯著性。如表3,進一步研究得出,抑鬱、敵對、恐懼與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的相關係數p值分別等於.038、.033、.041,p<.05,相關關係均呈顯著性。

  2.音樂鑑賞行為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預測情況

  通過音樂鑑賞各種行為對心理健康程度的多元迴歸分析***採用Stepwise法***,從表4中可知a7***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對心理健康程度的迴歸係數t檢驗所對應的p值為.015,p<.05。因此,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可以預測心理健康程度。從表5可知,決定係數R2=.045,亦即a7***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預測心理健康程度4.5%的變異量。

  四、分析與討論

  1.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係

  前文得知,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進一步研究揭示,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夠預測心理健康程度。鑑賞音樂可以使人的情感強度、情感產生髮展的時間延續得到調節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調、心境良好。優美的音樂、動人的旋律、輕鬆的節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可以使人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情感強度適中,時間延續適度,精神能量消耗減少,疲倦的身心恢復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趨於平衡。[6]同時,個體通過對思想、精神境界較好的音樂作品的鑑賞,可以更好地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另外,音樂作品會表達出作者的自我意識,個體通過音樂鑑賞促進了對“自我”的探索,從而強化了自己的自我意識,並對自己的心理及行為進行調整,從而減少了心理問題產生的概率。故一個主動進行音樂鑑賞的人,心情抑鬱時能更及時地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高興時能更適時地表達自己,能更好地理解音樂中的美,豐富自己的情感,有利於提高自我意識,淨化自己的心靈,調控自己的行為,必然有助於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夠預測心理健康程度。前文進一步研究得出,抑鬱、敵對、恐懼與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的相關係數p值分別等於.038、.033、.041,p<.05,相關關係均呈顯著性。這其實是因為如果一個人越主動地鑑賞音樂,那麼他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消除或緩解抑鬱、敵對、恐懼等負面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預測個體心理健康4.5%的變異量,但畢竟是有限的。心理健康變數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這要求大學生應該通過多個方面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2.對策

  既然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促進作用,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或完善自己的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以促進心理健康?根據問卷調查,特對大學生提出以下建議:***1***樹立對音樂鑑賞正確的認識音樂鑑賞不僅可以娛樂消遣、打發時間、排解寂寞、孤獨、悲傷等情緒,還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情趣,陶冶情操,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大學生只有對此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主動將音樂鑑賞行為落實在長期實踐中,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2***主動、合理地進行音樂鑑賞,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主動拓寬音樂基礎知識和學習音樂欣賞的方法,努力提高音樂修養。我們音樂鑑賞時若不懂音樂基礎知識,那麼鑑賞音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聽音樂的同時要學習一些有關的音樂基礎知識,並把理性的知識融匯於感性的體驗之中,這樣才能使我們逐漸具備一雙能聽懂音樂的耳朵。[7]大學生可通過上課、上網、書本學習等渠道深入瞭解有關音樂基礎知識。只有對音樂基礎知識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音樂的內涵,陶醉在其中。同時只有學習音樂鑑賞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對音樂的理解,陶冶人身心。可見,這些有助於大學生心理素養的提高。第二,多聽音樂、專心地聽。多看音樂鑑賞節目或視訊,多聽經典曲目;試著去欣賞不同型別的音樂;認真用心欣賞音樂,尤其是多聽一些有文化背景的音樂,感受其內涵。這些均有助於培養自己良好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第三,與他人一起欣賞、交流,深化對作品的認識,培養自己寬容、豁達的心理。每個人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會有所不同,通過交流知己不足,知人之長,長期以往,可培養自己寬容、豁達的心理。第四,積極主動利用音樂的力量來改變自己。首先,多聽一些有內涵的音樂、積極向上型別的音樂,塑造自己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胸懷;其次,加強對音樂的瞭解,結合自身的感情、經歷,昇華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和心理素養;最後,善於通過音樂來調節情緒。例如,當自己情緒低落時,可以通過一些情調歡樂、節奏明快、風格悠揚的音樂來提升情緒。這時,自己可欣賞熱情奔放的《西班牙鬥牛曲》、旋律呈螺旋式上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表現鴿子自由飛翔的手風琴曲《白蘭鴿》。[8]第五,要長期堅持良好的音樂鑑賞行為。這種長期的良好音樂鑑賞行為可以使心理不斷優化。提高自己的音樂鑑賞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過音樂鑑賞行為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大學生要長期堅持良好的音樂鑑賞行為,要將之變成一種習慣。

  五、結論

  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音樂鑑賞主動性行為能夠預測心理健康程度。

  參考文獻:

  [1]周善美.音樂欣賞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3***:192-193.

  [2]詹薇.音樂欣賞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9***:401-402.

  [3]柯錦泉.淺談音樂欣賞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2,***9***:63-65.

  [4]Krueger,W.Doingthingswithmusic[J].PhenomCognSci,2011,***10***:1–22.

  [5]Erkkil,J.Gold,C.etal.Theeffectofimprovisationalmusictherapyo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MCPsychiatry,2008,***8***:50.

  [6]李華東.欣賞音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塑造的正面影響[J].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7,***8***:88-91.

  [7]齊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1.

  [8]樑豔,覃賢珊.音樂鑑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1,20***8***:138-140.

  範文二: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其心理健康狀況關係著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更是關係著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重視的問題。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此,本文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來探討提升對策。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期間是大學生心理髮展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大學生個體心理素質提升的關鍵期。但該時期,因為大學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學生成為了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的群體。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學生面臨著諸多的生活、學習、就業壓力,讓大學生容易出現焦躁、抑鬱、挫折等心理健康問題。真是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入手進行分析,最後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來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河北省曾對一些高校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結果表明,20%-30%的學生存在輕度心理障礙;0.8%-2%的學生存在嚴重心理障礙。蘇州大學心理諮詢中心8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資料顯示,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大學生比例基本穩定在6%左右。杭州市的調查研究發現,25.3%的大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國家教委曾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大約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己成為大學生體學、退學、自殺的一個主要因素。據統計,因心理健康問題而退學的大學生人數佔總退學人數的30%左右,而且這一比例呈逐年增長趨勢。大學生心理問題在數量、嚴重性和複雜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正是看到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我國開始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通過出臺一些檔案和政策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講課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監獄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檔案的頒佈實施,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政策檔案的影響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突進得到了改進,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課堂教育工作得到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通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夯實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形式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在侷限於課堂說教,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利用計算機技術、微信等形式來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包括積極和消極兩種目標,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多以消極目標為主,關注大學生群體存在的各種心理疾病、解決方法以及如何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教育矯正。但忽視了對大學生心理潛能的挖掘,對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個體品質的培養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僅僅讓大學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症狀,而對如何積極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知之甚少,導致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嚴重。普通高等院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對待,設定了學時、學分,教學內容依照教材開展,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應用性不強,無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目標相融合。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偏重治療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對大學生存在的消極心理行為進行治療,而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不重視心理健康防範性教育,導致治標不治本的現狀出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不足和偏差、心理學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發展程度不高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積極心理學倡導對大學生積極心理潛能的挖掘和發展,反對消極的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心理學反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事後處理和解決,倡導積極的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防範性教育讓大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良好的心理或行為模式。

  1.更多關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積極心理學關注對大學生個體潛能的挖掘,這就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僅僅注重存在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學生,而應該將每一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都包含在內。通過重視發展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信、樂觀等來挖掘大學生的潛能,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強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過積極預防來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

  2.強化大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過強化大學生積極情緒體驗來培養大學生個體積極心理品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興趣、增強滿意度、激發大學生的愛心等,這些積極情緒體驗最終會融入到大學生的血液之中,從而引導大學生的知行能力,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3.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導心理健康問題個別諮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提倡團體輔導、互動式的心理問題處理方式,認為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具高效性,但也不否定個別諮詢具有針對性的優勢,認為只有個別諮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才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學生的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最終通過良好的人際支援來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永春,劉明波,高山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5***2***:50-55.

  [2]劉浩,熊奕奕.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議[J].青少年研究,2008***1***:76-79.

  [3]李秀梅.積極心理學視域中的大學生情緒管理[J].青少年學刊,2015***2***:19-21.

  [4]秦安蘭.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拓展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