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隱性自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論文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中生隱性自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中生隱性自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全文如下:

  一、背景資料

  ***一***自戀的概念

  很多人認為“自戀”是一個貶義詞,且不願意承認自己自戀。不少心理學者把自戀作為一種普遍的人格特質。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個體都是自我關注者,自戀者只是高自我關注者。

  對於自戀,目前尚無一個統一的定義。臨床上自戀被看作一種人格障礙。1994年的DS-IV將自戀人格障礙描述為一種普遍誇大的行為模式,需要羨慕,缺乏同情心。非臨床領域認為自戀是一種長期性的、形式多樣的人格構造。

  作為一種非臨床意義的人格特質,自戀表現出一種自我膨脹;對無限的權力、美麗和成功的幻想;對批評的極度敏感;強烈的特權感;以及利用性的人際關係。有的觀點認為社會的動盪不安,複雜的多元價值觀,以及飄忽不定的情感都左右著自戀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本研究將自戀定義為一種綜合性人格構造,是個體對於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過分專注和沉迷,是一種對於自身重要性的誇大感覺,認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更為優越,並相信自己有資格獲得特殊權利和待遇。

  ***二***隱性自戀的概念

  隱性自戀的概念由Wink首次提出,1991年,Wink提出了自戀包含著顯性自戀跟隱性自戀兩種型別。我國學者鄭湧***2005***編制的自戀量表表明,隱性自戀包括易感質,特權感,自我欽羨三個維度。

  本研究認為,隱性自戀是個體內隱的自我欣賞和自我誇大,表現為潛在的自卑,缺乏信心和主動性,過分敏感、焦慮和具有不安全感,同時存在自我誇大和別人認同的高度尋求等外顯特徵。

  ***三***自戀與心理健康

  國外有關自戀的大量實證研究表明,自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表現出“雙面性”,顯性自戀至少有一些適應的特徵,而隱性自戀的特徵主要是不適應的。在對自戀的測量中也發現,自戀的某些特徵與心理健康的指標成正相關,而另一些則成負相關。Rose***2002***研究發現,顯性自戀者是因為具有高自尊,所以他們經常體驗到幸福;而隱性自戀者因為自尊水平較低,所以他們總感到不高興。所以,自戀的性質主要取決於自戀在心理髮展中如何發揮作用。由此可以認為,顯性自戀多與健康心理有關,而隱性自戀多與不健康心理有關。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本研究隨機選取了300名普通高中普通班學生作為被試,回收問卷284份,用一對測謊題剔除無效問卷24份,共260份有效問卷。

  ***二***研究材料

  材料一:西南大學郭成教授自編的隱性自戀問卷,共20題,其中含一對測謊題,共4個因素:自我優越、自我欣賞、人際敏感、自我保護。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802;分半信度係數是0.772;擬合指數接近1。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

  材料二:SCL-90症狀自評量表,該量表包括90個題目,共10個因素:軀體化、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包含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症狀學內容,用以測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三***統計處理

  採用SPSS13.0 for Windows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中生隱性自戀的特點

  對有效被試在各個因素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統計,從總體上分析高中生隱性自戀的基本狀況,考察高中生隱性自戀的發展特點。

  從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隱性自戀居於中等水平。各因素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自我欣賞、人際敏感、自我保護、自我優越。

  ***二***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1.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為考察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對隱性自戀各維度得分及其總分與心理健康各維度的得分及其總分進行相關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異常與隱性自戀存在相關。高中生隱性自戀總體與心理異常各維度及其總體均呈顯著正相關。具體到各個維度上,自我優越和人際敏感與心理異常各維度及其總體均呈顯著正相關;自我欣賞僅與偏執成正相關;自我保護與除恐怖外的各項均呈顯著的正相關。說明隱性自戀的水平的確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影響,隱性自戀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

  2.高中生隱性自戀對心理健康的迴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考察隱性自戀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相對貢獻,以隱性自戀總體為自變數,心理異常總體為因變數,進行層次迴歸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隱性自戀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與簡單相關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隱性自戀可以解釋心理健康18.3%的變異性。

  四、討論

  在國內外學者對隱性自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對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進行了探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一***高中生隱性自戀的總體特點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將隱性自戀分為自我欣賞、自我優越、人際敏感和自我保護四個維度。從總體上看,高中生隱性自戀水平處於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高中生處於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識高度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高中生強烈的關注著自己的成長,每一個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自戀;在這個時期,高中生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意識等都逐漸趨於成熟,使得高中生可以對自我作出客觀的評價,不會高度的自戀。

  ***二***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異常總體及其各維度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與理論及過去研究結果都較為一致,表現出隱性自戀者通常比較焦慮、抑鬱,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創傷事件的傷害。

  具體到隱性自戀的各個維度上,自我優越與心理異常各維度及其總體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對自我的過分誇大可能導致對自己的過高標準和要求從而對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不良影響;人際敏感與心理異常各維度及其總體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在人際交往中過分的敏感會對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不良影響;自我欣賞僅與偏執成正相關,表明盲目的欣賞自己,過分關注自我會使人只相信自己,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見,從而顯得偏執;自我保護與除恐怖外的各項均呈顯著的正相關,表明過分的自我保護可能正是由於缺乏安全感、自卑,而這些會影響心理健康。總之,隱性自戀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差。

  五、結論

  通過對300名中國高中學生進行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高中生隱性自戀與心理異常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這與國內外已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