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全文如下: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都是社會和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黨的報告提出的:“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更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從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高職院校的數量不斷增加,已經達到1200多所,在校生人數超過960萬人,其中貧困生所佔比例超過了在校生人數的40%。貧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既要承受物質貧困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同時也要承受因此而產生的心理負荷。這個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乎著貧困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及高職院校的安全穩定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瞭解貧困生心理健康現狀、指導其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其塑造完善的人格、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完成這一任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研究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我們選取天津市某高職院校2013級學生作為研究物件共得到有效問卷4488份。由於當前學術界對貧困生的界定尚無統一、明確的標準,為了保證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我們設計題目,請被試對其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自評,自評結果如下:富裕***32人,0.7%***、小康***318人,7.1%***、一般***2414人,53.8%***、困難***1316人,29.3%***、特困***408人,9.1%***。根據自評結果,我們將自評為家庭經濟“富裕”、“小康”和“一般”的樣本作為非貧困生組,把自評為家庭經濟“困難”和“特困”的樣本作為貧困生組。這樣得到本研究的研究物件:非貧困生2764人,佔總人數的61.6%;貧困生1724人,佔總人數的38.4%。

  1.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症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項症狀清單***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包括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該量表的每一個專案均採取1~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狀越嚴重。

  ***2***施測與統計。本次研究採用集體施測。測試前,所有參加被試都簽署知情同意書並由主試統一宣讀指導語。測試時,被試填寫人口統計學資料及症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結束後統一收回問卷,錄入資料,並根據測試資料利用SPSS16.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2、研究結果

  2.1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1724個貧困生的資料結果,計算高職院校貧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總分,作為判斷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結果平均分***M***;標準差***SD***分別如下:軀體化:1.32;0.37,強迫症狀:1.67;0.52,人際關係敏感:1.57;0.51,抑鬱:1.42;0.44,焦慮:1.44;0.44,敵對:1.42;0.46,恐怖:1.34;0.42,偏執:1.42;0.44,精神病性:1.35;0.39,其他:1.40;0.43,總分:129.6;34.83。

  2.2高職院校貧困生與非貧困生SCL-90測試結果比較。

  SCL-90各項因子得分在0-1.99分之間,總分均值為129.6,表明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根據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可考慮篩選陽性,依此標準進行篩查發現,1724個貧困生中,298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佔總人數的17.29%。同時,根據全國常模,各因子分≥2分作為有精神病理學意義的篩查標準。依此標準進行篩查發現,各類心理問題,按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人際敏感、偏執、抑鬱、其他、精神病性、恐怖、軀體化、強迫、敵對、焦慮。別計算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平均分與總分均值,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心理健康的各個因子及總分上的差異,結果顯示貧困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總分上均顯著高於非貧困生***P<0.001***。

  3、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貧困生SCL-90各項因子得分在0-1.99分之間,總分均值為129.6,表明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在使用總分對貧困生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發現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整體檢出率為17.29%,在使用10個因子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發現人際敏感、偏執、抑鬱等因子的檢出率較高。此結果表明:

  ***1***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2***從SCL-90各因子對心理問題檢出率來看,高職院校貧困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的情況下,存在較為突出的人際敏感、偏執、抑鬱的心理問題,需要相關工作者對這些問題多加關注,並通過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貧困生逐步緩解這些問題。同時提示我們,在使用SCL-90對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問題進行篩查時,使用各因子得分進行篩查比總分更為精準,更能幫助我們準確把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貧困生在SCL-90量表貧困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總分上均顯著高於非貧困生***P<0.001***,說明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於非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關於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原因,研究者對此進行了許多探討,他們認為其根源在於貧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興趣、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因而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會產生人際關係敏感、自卑、抑鬱、焦慮等心理。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關注這一特殊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4、對策研究

  4.1完善經濟資助體系,解決貧困生生活壓力。

  家庭經濟貧困是導致貧困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經濟的貧困使貧困生更容易面臨生活中的各種應激事件,產生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完善“獎、助、勤、貸、免”的貧困生經濟資助體系,解決貧困生的生活壓力。

  4.2樹立自強勵志典型,激發貧困生心理動力。

  樹立自強勵志典型是提高貧困生抗挫折能力、激發貧困生內在心理動力的良好途徑。自強勵志典型的成功的人生經歷可以讓貧困生看到生活的希望,並從中汲取奮鬥的力量,可以激勵他們在苦難中展望未來,為夢想而努力奮鬥。經常開展自強勵志教育活動,有助於幫助貧困生走出自卑、孤僻的心理困境。

  4.3建立心理幫扶系統,提升貧困生心理素質。

  建立專業的心理幫扶系統,可有效提升貧困生心理素質。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要有針對性地經常利用專題講座、團體心理輔導、朋輩成長小組等形式,指導他們採取積極、有效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心理上的困擾,這些將有助於提升貧困生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提高貧困生應對生活及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建立心理預警系統,及時發現貧困生心理問題並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