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論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加,居民理財意識、理財意願日益增長,中國進入全民理財的時代,與此同時中國理財市場發生很大的變化,資產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創新發展動力逐步增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全文如下:

  摘要:我國國內的理財市場發展得益於快速增長的經濟規模,使個人財富不斷積累,人們手中佔有了一定的資金量。2013年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44.76萬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2124倍。但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總體上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模式、渠道、創新、人員素質等方面,與先進同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含義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資訊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並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託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分享與承擔。

  2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首先,銀行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業務範圍的監管: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所謂“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就是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託業相互分離,不得混業經營。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的優勢,而且銀行不能在個人理財業務上獲得可觀的利潤束縛了創新積極性,與此同時造成了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種類不多,功能性不強,與其他非銀行理財產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進而不能滿足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需要。

  其次,缺乏正確的市場定位。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總的來看是種類較多但業務範圍不寬,不能及時滿足市場的發展需要,存在著市場定位的缺失問題,大多數業務還是停留在儲蓄、國債、基金等單一的靜態理財業務。即使是有些銀行鍼對個人理財業務建立了理財中心,但其業務也是將現有業務重新打包組合,缺乏新的創意,至於向客戶資產提供的有關投資規劃、合理避稅、遺產管理、教育信託、現金管理、繼承人教育等方面的動態理財建議,尚未納入其業務範圍之內。

  再次,銀行在高階服務行業作用不突出,市場營銷意識不強。在今後的改革發展中銀行作為高階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商業銀行破產條例》正在醞釀出臺,促使商業銀行面對市場的角度發生變化,過去那種旱澇保收的日子已經過去。銀行應該更多的關注怎樣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怎樣提高服務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做好服務。個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今後激烈的市場競爭銀行的營銷手段是十分關鍵的。

  最後,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2011年中國理財行業發展報告發布稱:我國理財規劃師缺口達60萬左右,其缺口還將繼續加大,理財服務需求的大量增加進一步凸顯了個人理財行業的人才瓶頸。

  3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3.1 努力開發創新,建立良好的理財業務發展環境

  在現有分業監管、分業經營的模式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可以說在夾縫中生存。①破除政策束縛,在短期之內推行分業管理是有其必要性,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制度已不利於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混業經營將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②我國個人理財應立足銀行自身優勢以及國內個人市場發展現狀,分高、中、低不同層次,通過對客戶層次的劃分進行差別化服務。③準確做好市場定位,通過對客戶年齡、職業、投資需求等進行細分然後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逐漸拓寬個人理財業務領域。

  3.2 真正轉變經營理念,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意識

  21世紀我國迎來了一個全面對外開放的大好局面,在我國加入WTO之後,國內的外資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國內股份制銀行如想立於不敗之地,那麼一切從客戶和市場需要出發,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的自覺準則。可以說,現代商業銀行的一切業務都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要求和市場需要存在的。“以客戶為中心”就是以客戶需求分析為起點,通過客戶的資產投資分析,來確定其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等特徵,據此確定最終投資策略和投資產品組合設計,最後根據客戶意見和市場動態對投資策略做出相應調整。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認識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意識的重要性,轉換經營理念和經營觀念,徹底改變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和服務方式,這樣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站穩腳跟。

  3.3 加強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人才培養

  我國建立的CFP資格認證體系,既要保持國際CFP資格認證計劃的嚴謹性和適應性,又要相容我國的文化和監管方面的差別,這是稅務、法律、金融環境的不同所要求的。我國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各個層次的專業理財人員。現有的專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對他們的培訓不能要求一致。要在培訓的內容上體現層次性。重視培訓與後續教育的開展,使參加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充實自身業務素質。相關部門在培訓教育中可以考慮與高校相關專業合作,藉助於他們雄厚的師資力量,提升培訓質量。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經歷著一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從以自我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一個發展過程。隨著社會公眾收入、金融投資意識以及生活方式和觀念的改變,個人理財市場需求逐漸增加,金融市場環境的逐步完善,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