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專案安全管理論文

  工程專案安全管理在建築企業工程施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施工質量以及員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築企業應給予高度地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淺談工程專案安全管理

  摘要

  摘要: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在國外承擔的工程都侷限於經濟援助專案。執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工程界進人國際競爭市場,公路、鐵路、橋樑、水利、建築等工程專案的投標承包工程遍佈世界許多國家。我國施工單位承包的工程基本上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多方面與我國有許多不同。根據自身參加國外工程專案管理的體會,就專案所處環境、施工組織機構、人員管理和技術管理幾個方面介紹一些國外專案與國內專案管理的不同特點。

  內容

  關鍵詞:承包 環境 標準 工程專案管理專案管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緒論

  建設工程是國家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建築業發展很快,建築市場已初步形成。建設工程專案由於投資大、工期長,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如人員、材料、裝置的情況變化,投資決策、設計、建設及使用各階段出現的諸多問題均會影響建設工程專案的實施,會以各種方式增加專案的風險,可以說,風險一直伴隨著建設工程專案執行的這個過程。人類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風險,特別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時,風險直接影響到盈利的可能和水平。面對著不可避免的各種風險,如果不加防範,很可能會影響建設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甚至釀成嚴重後果。 建設工程的特點要求既與人打交道,又要與大自然進行鬥爭和協商,是一項風險性較大的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建設工程風險管理尚處於起步階段。長期以來。我國的建設工程建設中缺乏必要的風險管理已帶來很多現實問題,不僅表現在資源的嚴重浪費,有的已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進行建設工程專案的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就建設工程專案的風險管理做進一步的研究,並以,提出自己的新建議,以此希望對推動我國建設工程的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二、施工管理因素

  2.1.1施工環境

  接受我國經濟援助的國家和我國工程界中標施工的專案所在國,幾乎全部都是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技術相對落後,社會制度差別也很大。上述許多方面的不一致都在施工管理中不同程度地起著作用。我國的大型工程專案,凡屬國家鼓勵發展的行為,不僅納人國家統一計劃,而且享受資金融通、材料供應、地方支援等諸多優惠政策。大環境指的是工程所在國的政治和經濟狀況,物價總水平和物價政策,建築材料、機具裝置、勞動力等各方面的資源及相關政策;小環境指的是工程現場的周圍與具體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條件,諸如電力供應、通訊設施、生活用品採購等等。此外還要注意到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族特點等,以期在工程進行期間儘量避免出現麻煩和發生額外費用。

  2.2.1施工組織機構

  近些年來,我國建設專案在施工管理中,逐步推行了施工監理制度,施工任務由建設方、監理方和承包商三方共同完成,此乃國際通行做法。國內工程專案,在施工中一般都組建臨時機構—指揮部。該機構主要負責人通常由相應一級政府的重要官員擔任。“指揮部”不僅是專案的建設方,而且對監理方和承包商都有很大的領導權。還有,監理方與承包商之間的關係也不像國外那樣完全處於監督與被監督位置,而是在“指揮部”統一協調和領導下共同進行工作。因此,相互間簽訂的合同與契約的權威性相對降低。專案管理人員從投標開始直至完工,在全過程中都必須對各類合同認真慎重處理,不僅合同內容要全面,而且所有條款的文字描述一定要嚴謹,不得有任何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模稜兩可的詞語,以免給工程造成重大失誤和經濟損失。

  2.3.1人員的管理國內派出的人員基本上都是承包商自己單位的成員,雖然已有比較完善的各種人事和勞動工資制度 由於各國當地條件差別較大,國內改革程序正在加快,本單位原來各項制度也不斷修改,所以這種管理辦法必須隨時間、地點的不同,依據實際情況適時加以修訂,使之能夠保證生產任務順利完成。 當地僱用人員管理辦法要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我國施工的國外專案,無論是經援專案還是承包專案,基本上都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制度與我國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些重大差別決定了各自的勞動政策。所在國的勞動法規及相關法律是制定當地僱用人員管理辦法的基本依據。

  2.4.1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的依據主要是與專案有關的技術標準、規範、規程、定額等技術性法規。近些年來,我國對科學技術給予了高度重視,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量湧現。在此基礎上,編制修訂了許多技術標準、規範,國家級和各行業部門逐步形成了較完整體系。在工程施工中,有了較全面的技術法規可循,技術管理就具備了權威性依據。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在順理成章的良好環境中執行,每個具體專案不必為技術管理制定過多的規定。

  三、 建設工程專案風險管理

  目前一般認為建設工程專案風險管理在過程上應當包括四個環節: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評價、風險應對以及風險監控。這四個環節就構成了建設工程專案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這個連續過程可以表示如下:3.1.1建設工程專案風險識別它是管理風險的第一步,即識別整個專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一般是根據專案的性質,從潛在的事件及其產生的後果和潛在的後果及其產生的原因來檢查風險。3.2.1風險分析與評估確定了專案的風險列表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風險分析與評估了。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大量資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統計理論,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相應損失的大小。風險估計是對風險的定量化分析,可為風險管理者進行風險決策、管理技術的選擇提供可靠的、科學的依據。對風險發生概率、損失程度和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得到描述風險的綜合指標-風險量或者風險度,並與內部公認的風險指標相比較,得到是否要採取控制措施的結論。 3.3.1風險應對完成了風險分析後,就己經確定了專案中存在的風險以及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和對專案的風險衝擊,並可排出風險的優先順序。此後就可以根據風險性質和專案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制定相應的防範計劃,即風險應對。制定風險應對策略主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規避性、可轉移性、可緩解性、可接受性。風險的應對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採用什麼樣的專案開發方案。對於應“規避”或“轉移”的風險在專案策略與計劃時必須加以考慮。確定風險的應對策略後,就可編制風險應對計劃,它主要包括:己識別的風險及其描述、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應對的責任人 險應對策略及行動計劃、應急計劃等等。3.4.1風險監控制定了風險防範計劃後,風險並非不存在,在專案推進過程中還可能會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專案執行過程中,需要時刻監督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並確定隨著某些風險的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風險管理貫穿於建設工程專案管理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層次而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在工程專案管理中還進一步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全面風險管理使用系統的、動態的方法進行風險控制,以減少工程專案中的不確定性。傳統觀點認為風險管理是一個直線的過程,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則強調,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應對與監控發生於專案的全過程,整個風險管理過程是一個閉環系統,隨著風險應對計劃的實施,風險會出現許多變化,這些變化的資訊應及時反饋,風險管理者才能及時地對新情況進行風險估計和評價,從而調整風險應對計劃並實施新的風險應對計劃,這樣迴圈往復,保持風險管理過的動態性才能達到風險管理的預期目的.

  結束語

  就建設工程專案來說,與其它行業相比,建設工程專案由於投資大,工期長,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工程建設投資方會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各種風險,從最初的專案投資評價到專案建成並投入使用,通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包括耗時較長的設計和建造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到大量不同專業人員的參與,並涉及對一系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的活動的協調。此外,這一複雜過程還受到大量外界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加防範,就會影響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建設企業在進行工程專案風險管理時採取何種形式的組織結構,採取何種風險管理模式,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如何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風險、控制風險和監督風險才能使投資企業更好的管理風險、駕馭風險,對於建設工程專案風險管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文獻

  [1]邱菀華:《現代專案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科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2]戚安邦:《現代專案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國工程諮詢協會編譯:《大型土木工程專案保險》,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年版。

  [4]紀燕萍等:《中外專案管理案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

  工程專案的安全管理

  摘要

  摘要:工程建設領域都在不停進行,建設規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術風險日益突出,建設工程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化,建築施工生產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建築施工領域的這些新變化,使安全生產和監管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內容

  關鍵詞:工程專案;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field are not stopped, the construction scal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the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s increa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is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investment sub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becoming more diversified, way of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has also changed a lot. These cha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make safe production and supervision is facing many new situations, new problems.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

  一、建築施工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

  安全生產是建築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內容。安全工作的優劣,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發展命運。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給企業帶來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國家和集體財產免遭損失,職工生命安全也能得到切實保障。

  我國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別是近年來在建築工程、採礦、交通運輸等企業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實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實告誡我們,在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形勢下,我們更應充分認識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築施工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產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觀念還比較淡薄;二是對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還不夠得力,有的責任沒有真正落實,措施沒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業經營規模擴大和建築施工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嚴,管理粗放;四是一線操作人員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較差。

  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建築施工安全生產,但是建築工程的安全事故還是經常發生。如腳手架倒塌、塔機失穩事故;高空墜落及觸電事故等等。這些事故的發生,都明視訊記憶體在違反操作規程、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其實,上述所言的現象也只是一個表象。其根本在於安全工作不是靠單一的部門和個人管理的工作,它應該是一項社會化工程,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只有企業領導和全體員工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有關規定,加強安全知識和業務技術的學習,實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紮實的工作才能避免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和安全組織機構,不斷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尤為重要。

  二、企業安全組織機構與規章制度

  安全組織機構在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中是一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組織機構的設定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規定,也就是說企業第一責任人同時也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負責企業安全工作重大問題的組織研究和決策。主要安全負責人負責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施工企業的性質決定,企業必須設立安全職能部門,負責日常安全生產工作管理監督和落實。安全組織機構的設定應體現高效精幹,既有較強的責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法律意識又有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既有一定的組織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安全機構不能僅是框架,不能是迫於形式要求的一個設定機構。安全組織機構人員要熟知國家法律、法規知識,並貫穿運用到企業生產實踐中去。要負責修訂和不斷完善企業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負責組織學習、培訓企業在職人員安全管理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負責監督、檢查、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執行情況;負責查處企業安全生產中違章、違規行為;負責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及相應處理。在企業安全組織機構建立完善的同時,層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責任制要融入到單位、部門和崗位。

  安全規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實現制度化管理是一項重要課題,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據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業規定,制度的內容齊全、針對性強,企業的安全生產製度應該更體現出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業性質,面向生產一線,讓職工體會並理解透徹。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有利於企業領導的正確決策,有利於規範企業和企業職工行為,有利於指導企業生產一線安全生產的實施,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最終實現杜絕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生存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日常安全管理

  1、監管的方式手段要改變。一是要主動出擊,建立稽查、巡查隊伍,無論是在建工程專案還是拆除專案,無論辦了手續的專案還是沒有辦手續的專案,無論是普通區域的工程還是開發區、高教園區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盤納入監管範圍;二是要抓住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監管要針對出了問題的企業,出了問題的地區,讓有安全問題的企業、工程專案不得安寧;三是要改變單一的運動式檢查,從重點監督檢查企業施工實體安全,轉變為重點監督檢查企業安全責任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以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的落實和執行情況。

  2、建立建築施工企業和從業

  人員安全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大力獎勵和表彰安全生產工作突出的企業和個人,嚴肅查處重大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充分利用網路資訊科技,公佈企業安全生產不良資訊記錄。

  3、要重視科技進步,積極推廣和運用安全適用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裝置,建立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裝置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經濟發達地區要率先淘汰落後工藝和裝置。

  4、要進一步充實、優化、整合建築監管資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不該管的事項,交由公民、市場和社會去處理和運作,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將有限的監管資源調整到直接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方面,特別是調整到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方面。

  四、企業經常性的安全教育與培訓

  職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業中應該是一堂必修課,而且應該具有計劃性、長期性和系統性。安全教育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納入職工統一教育、培訓計劃,由安全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和組織實施,目的在於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生產知識,有效地防止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安全教育培訓要適時、適地、內容合理、方式多樣,形成制度,做到嚴肅、嚴格、嚴密、嚴謹,講求實效。

  1.進單位進工地教育

  對於新進單位的職工和調換工種的職工應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方準上崗。一般企業對於新進單位的職工實行三級安全教育,這也是新職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產方面的教育。企業對新職工進行初步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勞動保護意識和任務的教育;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範、規程和安全知識的教育;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的教育。各部門對新分配來的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施工專案安全生產技術操作一般規定;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的基本情況,現場環境、施工特點、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班組對新分配來的職工進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內容包括:從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識、機具裝置及安全防護設施的效能和作用教育;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班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勞動紀律;本工種容易發生事故環節、部位及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

  2.特種及特定的安全教育

  特種作業人員,除按一般安全教育外,還要按照《關於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劃》的有關規定,按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規定進行特種專業培訓、資格考核,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後方可上崗。再針對季節性變化、工作物件改變、工種變換、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的使用以及發現事故隱患或事故後,應進行特定的適時的安全教育。

  3.經常性安全教育

  企業在做好新職工進單位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各級領導幹部、安全管理幹部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同時,還必須把經常性的安全教育貫穿於安全管理的全過程,並根據接受教育的物件和不同特點,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方法進行安全生產教育。經常性安全教育反映安全教育的計劃性、系統性和長期性,有利於加強企業領導幹部的安全理念,有利於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意識。更加具體地反映出安全生產不是一招一式、一朝一夕,而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社會化公益性工程。施工現場的班前安全活動會就是經常性教育的一個縮影,長期有效的班前活動更面向生產一線、貼近職工生活,具體地指出了職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該怎樣做,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樣消除不安全隱患,從而保證安全生產,提高施工效率。

  4.安全培訓

  培訓是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培訓分為理論知識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新規定、新法規也不斷地在施工活動中得到推廣和應用。因此就要組織職工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通過培訓讓其瞭解掌握新知識的內涵,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去,通過培訓讓職工熟悉掌握新工藝、新裝置的基本施工程式和基本操作要點。同樣對一些新轉崗的職工和脫崗時間長的職工也應該進行實際操作培訓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崗之前熟悉掌握本崗位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注意事項。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