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文化孩童丁聰閱讀練習及答案

  著名漫畫家丁聰不久前去世,學者劉夢溪撰文悼念,題為“悼念文化孩童丁聰”。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悼念文化孩童丁聰》閱讀材料

  文化界無人不喜歡的孩童小丁,93歲的丁聰,離我們而去了。本來不該驚異,可還是感到突然。而幾周前和幾個月前,丁聰告知我他近來所受的接二連三的磨難。一會兒跌斷了這個,一會兒摔傷了那個,一會兒樞紐工程又堵塞了。然後能工巧匠一起上來“大修”。再好的零件如果用了90年,其磨損的程度即使尚未宣告報廢,也一定到了動不動就出毛病的地步,所謂“老來無病也支離”。

  人類最優秀的頭腦所遭遇的靈與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苦。一個民族一個時期能出現幾個這樣的文化巨匠和孩童呢?

  丁聰夫人沈竣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扮演的是賢妻和慈母的雙重的角色。1957年小丁40歲才結婚。一見鍾情的成分不能說沒有,更主要是當年藝事風華的小丁,一見便不能須臾離開小他十餘歲的沈竣。但婚後不久,丁聰不明所以地被打成了右派,被髮配到寧古塔***清代發配大都遣送到寧古塔***一帶的北大荒勞動改造。一對燕爾新婚的才子佳人,不忍分離,也得分離。

  這一遺恨青史的天大誤會,讓我們的丁聰欠了他髮妻一筆永遠也不得還清的感情債,就像《紅樓夢》裡絳珠仙草轉世的林妹妹,一生以眼淚還神瑛侍者轉世的寶哥哥一樣。所以丁聰總是喃喃地說:“她跟著我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圈內人士儘管無不以小丁的懼內稱雅,卻未免忽略了兩情遭遇傷痛所積蓄的欠債還淚的人性的美麗與莊嚴。

  我結識丁聰、沈竣夫婦的時候,他們的日子已經過得不錯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外省組織的一次筆會,有于光遠夫婦,丁聰夫婦,詩人邵燕祥,作家池莉,還有李輝、應紅夫婦以及我和內子,親眼目睹了丁聰的風趣和沈竣的幹練。我稱沈竣有治國之才。丁聰說:“所以我受不了!一個能管理國家的人,現在只管我一個人,你想想看。”那麼小丁對沈竣以“家長”相稱,就不足怪了。

  其實我內人陳祖芬和丁聰還要更稔熟一些。他們一度都在政協。祖芬的童心不退,大家都曉得的,又遇到吳祖光、丁聰這些年老的兒童,他們每次開會都玩得很開心。下面摘錄祖芬那時的文章裡關於丁聰的一段——

  坐大轎車去人民大會堂開大會,我每每坐在車後座,看一車聰明而滄桑的後腦勺在車裡顛簸著,好像在向我述說他們的顛簸人生,又好像在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作見證。

  五千年文明的見證之一,是丁聰委員。有人問他怎麼永遠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寶?小丁說:“不,我是吃了娃哈哈。”走進人民大會堂,有人招呼他一起找個座兒歇會兒。小丁筆挺著身子說不用,說從來到人民大會堂開政協會都沒在大廳裡坐過。來了,站會兒,就進會場了。而且總是高興著,孩童般的咧開大嘴笑著——當然,孩子只能站著看大人坐著說事兒。

  小丁年方八十一,沒有白髮,只有童顏。我想,人生歷盡艱難後的最美麗的境界是童真,是用兒童的充滿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世界的。

  丁聰始終是一個孩童。八十歲是孩童,九十歲更是孩童。當然1957年四十一歲的時候,也是孩童。那麼一個孩童說的話,為什麼還被當做罪證將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俗語叫童言無忌嗎?

  丁聰離我們而去了。我們失去了一個聰明的孩子,一個對藝術始終保持敏感的孩子,一個笑口常開的孩子,一個需要母親愛撫的孩子,一個需要家長沈竣照料的孩子!

  我們別再打右派了。即使做不到愛護,可否不要傷害那些聰明天真的孩子們呢!

  《悼念文化孩童丁聰》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的開頭,丁聰告知作者自己的身體經常受傷痛折磨,借磨損的零件來喻指人生,

  表現了他幽默的心態和樂觀的人生觀。

  B.將屢遭磨難的丁聰和對他不離不棄的髮妻沈竣分別比作《紅樓夢》中神瑛侍者轉世的寶哥哥和絳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表現了丁聰對妻子的感激之情。

  C.通過記敘、描寫、議論及抒情的表達方式,運用外貌、語言等描寫方法刻畫了丁聰文化孩童的天真率直的特點,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這位文化大師敬佩之情。

  D.小說語言平實通俗,以生活化的描述表現了丁聰這樣一位文化巨匠單純天真的本色。

  “為什麼還被當做罪證將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話叫童言無忌嗎?”這幾句話流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專制的抨擊。

  E.文中出現了許多“小丁”的叫法,流露出作者對他的喜愛之情,同時小說也通過丁聰的言行舉止直接刻畫了文化孩童的特點。

  ***2***小說中說:“人類最優秀的頭腦所遭遇的靈與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苦。”就文字來看,丁聰遭受了哪些痛苦?請結合文字加以分析***6分***

  ***3***作者稱丁聰是“文化孩童”,並說“即使做不到愛護,可否不要傷害那些聰明天真的孩子們呢”。請結合文字,談談你的理解。***6分***

  ***4***著名漫畫家丁聰去世後,學者劉夢溪撰文悼念,題為“悼念文化孩童丁聰”,編者後將它改為“我們失去了聰明的孩子”。你認為那個標題更好,請說明理由。***8分***

  《悼念文化孩童丁聰》閱讀題答案

  ***1***C***3分***A***2分***E***1分***。B項應為“絳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和神瑛侍者轉世的寶哥哥”,D項“流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專制的抨擊”屬無中生有,E項除了直接描寫,還有間接描寫。

  ***2***①肉體痛苦:1957年被打成右派,發配到北大荒勞動改造;晚年飽受病痛折磨;***3分*** ②靈魂痛苦:丁聰是一個對藝術敏感的天才,卻屢遭不幸。因被髮配而產生的夫妻分離之苦。這樣的痛苦不僅是他個人的痛苦,更是民族的痛苦,文化的痛苦,同時也讓作者為之感到痛苦。***3分***

  ***3***①對像丁聰這樣的文化巨匠我們應該予以保護,對他們要寬容,要像愛護孩子那樣去愛護他們;②丁聰作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巨匠,歷經萬般磨難卻樂觀開朗,他以兒童那充滿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待世界;③文化是美好的、純潔的,需要有一顆童真的心才能感受到。同時也能使人的思想能達到最高境界。***6分,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4***劉夢溪的理由

  ①“文化”突出了丁聰是一個文化巨匠。

  ②“孩童”突出了丁聰的天真率直的特點。

  ③“悼念”突出了作者對丁聰的去世充滿了哀傷、惋惜之情。

  ④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之情。***8分,只要答出3點,有理有據,文通字順,就給滿分。***

  編者修改的理由:

  ①“悼念”這個詞語很正式,用在大人身上是可以的,一個孩童去世了用悼念很牽強。

  ②“文化”太正式了,用在一個孩童身上不太合適。

  ③“孩童”表達了丁聰的性格特點,很親切,又很感人。

  ④失去了聰明的孩子給人一種惋惜之情,又可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8分,只要答出3點,有理有據,文通字順,就給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