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三課課堂測試卷

  七年級語文的練習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七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十三課的課程即將結束之際,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課堂測試卷來鞏固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zhī___________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

  ②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jiàn___________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③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shì___________川,惟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rèn_______的靈魂。

  ④你好!白雲大嫂!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你潔白的身影,讓qiáo cuì______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zhàn_______藍的笑容。

  2.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玄妙*** *** 禪心*** *** 凝神*** ***

  犬吠*** *** 純粹*** *** 短暫*** ***

  3.結合句子,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

  玄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夜晚的秦淮河,在燈光照耀下,波光明滅,流光溢彩。

  B.在學校的禮堂中,大家正在傾耳聆聽著德高望重的大學生演講團的演講。

  C.走出電影院很久了,大家還對剛看完的電影《哈利·波特》津津樂道,意猶未盡。

  D.小華的爺爺平時注重體育鍛煉,身體很好,大家都說他好像返老還童一樣。

  5.為下文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不______車,不______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_____的好心情,_____幾段小曲,______一條幽徑,獨自去______我的朋友。

  雨停了。幽谷裡______幾聲犬吠,雲嶺上______群歸鳥。我也該回家了。於是,我輕輕地_____手,_____了山裡的眾朋友,_____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6.對課文主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是去拜訪了一位住在山裡的朋友,表達了對他的思念之情。

  B.作者是去山中拜訪朋友,並描寫了山中的各種景緻。

  C.本文是寫作者去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D.本文寫作者去山中尋找朋友沒有結果,反倒結交了不少“自然之友”。

  二、閱讀與感受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渾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白雲大嫂!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你潔白的身影,讓***  ***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  ***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  ***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喂,雲雀弟弟,嘰嘰喳喳說些什麼?我知道你們是些純潔少年,從來不說是非,你們津津樂道的,都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漾***  *** 攜***  *** 唱和***  ***

  津津樂道***  *** 嘰嘰喳喳***  ******  ***

  2.給文中空缺處填上合適的詞。

  3.這段文字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方法。

  4.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5.“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這句話中的“你”指什麼?作者善於聯想,由“懸崖”想到“隱士和高僧”,那麼“懸崖”“隱士和高僧”有什麼相似之處?

  6.文章字裡行間流露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從本段中找出兩句來加以體會。

  ***1***

  ***2***

  三、綜合與實踐

  假若你是手抄報的編輯,請你為你的報紙下面引用的兩段材料加上幾句精當的“編後語”。

  A.羚羊為我國特有的珍貴瀕危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帶。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機警,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引自《中學生知識畫報》***

  B.幾年來,武警官兵為保護可可西里生態環境打響了艱苦的保衛戰……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線,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成群結隊,不時向過路車輛鳴叫相迎,揮蹄致意。***引自《中國國防報》***

  四、體驗與寫作

  閱讀下面這則新聞報道,請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資訊***不超過20個字***。

  本報訊***見習記者 何明潔***為了引導學生文明健康上網,日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團成都市委和清華同方三方主辦的“綠色上網”萬簽名活動,在成才一原外國語學校舉行。活動當天,三原師生製作了1600多件徵文作品和電腦軟體。參加活動的同學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網,遠離精神汙染。

  據瞭解,此次“綠色上網”萬人簽名活動將途徑20站,歷時4個月,三原外國語學校是該活動的第12站。

  ***二***

  一、理解運用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第②段中的“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若換成一般說法,應是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我閉上眼睛……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一句寫的是眼前的實景嗎?為什麼?

  3.第⑦段中“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一句用的是什麼表現手法?該句側重寫了雷陣雨的什麼特點?

  4.“像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中國古代文人的許多篇章中都離不開酒,許多文人的名字與酒連在一起,這是一種有趣的文化現象。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這樣的詩人名字***一位***______________詩文名篇題目***一篇***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是______________句式。

  6.第⑧段中“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交待了什麼內容?

  二、拓展閱讀

  一個人的最後溫暖

  馬 德

  她是一個孤兒,一直跟著奶奶長大。

  上了高中以後,需要上夜自習,很晚才能回來。從燈火輝煌的東風達到到家,還需要走一段曲折幽深的小巷,儘管有昏暗的路燈,儘管她一再表示自己什麼也不怕,可奶奶還是不放心,每晚都在路口等著接她回家。

  就因為這個,她不想上學了。那天,奶奶為了接她,滑倒在路上,如果不是搶救及時,奶奶就沒命了。這幾天,她心裡一直湧動著輟學的想法,而且越來越強烈。

  這天,她剛轉過路口,就看見了奶奶。同時,她還發現了一位老人在那裡擺攤修車。她和奶奶走的時候,老人也收了攤,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邊一起往回走。

  後來,她知道老人略有些跛足,就住在離她們家不遠的后街。她覺得這位修車的老人很慈祥,奶奶也覺得他人很好。由於老人一般在她放學的時候才收攤,於是,奶奶放心地把她交給了老人。每天很晚的時候,悠長的巷子裡,就回蕩著這一老一少回家的歡聲笑語。

  她不知道老人一天出攤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老人一天到底能掙多少錢,她所清楚的是,因為有了這位老人,她就再也沒有想過輟學的事情。

  後來,她上了大學。再後來,她有了不錯的工作。那年冬天,她回去看望已經風燭殘年的奶奶,聽說后街的那位跛足老人去世了。她去弔唁。雖然那位老人沒有給過自己什麼,但一個個晚上的同行,還是讓她產生了感情。

  她碰上了老人的女兒,悲慼地說,老人可是位好修車師傅啊。老人的女兒並不認識她,說,我爸爸哪裡會修車啊,剛退休的那一年,他在晚報上看到一個故事,就說什麼也要去那個街口修車去。她突然想起幾年前,她曾經在晚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表達過那條悠長的巷子給她帶來的煩惱。她問老人的女兒,老人讀到的故事主人公是不是一個女孩?

  是。

  女孩是不是有一個相依為命的奶奶?

  是。

  而您的父親是不是怕女孩輟學,每晚出去修車是假,送女孩回家是真?

  是。

  她“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淚眼模糊中,她覺得整個世界,都被老人的一顆心給溫暖了……***選自《八小時以外》2005年第7期***

  1.文中的“她”為什麼一度有輟學的念頭?

  2.那位修車的老人為什麼要到“她”放學的時候才收攤?

  3.你能說說文章寫到“後來,她上了大學”,“再後來,她有了不錯的工作”有什麼用意嗎?

  4.那位老人去世了,“她”為什麼要去弔唁?

  5.請說說文章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6.從本文所記敘的事情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

  三、問題探究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本段文字中,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2.“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裡旋轉、流淌,最後長成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本段文字作者運用什麼手法,將自己寫成一棵樹,這充分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3.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4.你認為本文突出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四、表達交流

  本文的敘述方式獨具匠心,運用想像的手法與自然界的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等朋友們互訴心聲,動情的敘述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

  其實,從自然界的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等事物來說,他們又何嘗不期望我們人類與其友好相處呢?

  請你展開想象,模擬森林、空氣、河流的語氣,給人類各說一段話,把它們的心願告訴人類。

  森林的話:

  空氣的話:

  河流的話:

  ***三***

  空山鳥語

  郭 楓

  ①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

  ②當然,山上有的是嬌豔的花、婆娑的樹,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颯的風、飄逸的雲朵;在山上,每一片風景,都會使你神迷。但,我說我還是最喜歡聽山裡的鳥叫。到山裡來,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靜靜地躺在鋪著落葉的土地上,這時你的心靈便貼緊了山的心靈,別動也別想,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

  ③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

  ④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我想你應該懂的。在山上,誰都喜歡鳥的鳴叫,誰都懂得鳥的語言;誰都懂,清風懂,白雲懂,流泉更懂,連掛在樹枝上晒太陽的小花蛇也懂。鳥的語言永遠敘述著動人的愛情。

  ⑤在朝來的陽光裡,我喜歡用大半天時間,去諦聽兩隻鳥在我頭頂上鳴叫。他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隻先唱,另一隻接著,纏纏綿綿,重重複復,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裡迸落。我在小時候就很熟悉這種鳥,綠背紅紋有一隻小巧的紅喙。我喜歡它們靈活的體態,更喜歡它們的樣子,依偎著,廝磨著,總是分不開啊!那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現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種鳥呢?想著想著,自己卻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麼用?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⑥山雀是頑皮的精靈,老是成群結隊地撒野,老是呼朋喚友,興奮地吵鬧。山雀們短促而嘹亮的鳴聲,讓人來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陣輕快的音樂雨,散亂地爭驟地漫天撒來,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後,雨過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進陽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於奔放的歡樂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鬱裡。不是吧?誰,面對著山雀子這麼奢侈的自由、這麼天真的喜樂能不悵然呢?誰,沒有山雀子一樣的歡樂時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時光,總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誰又能永遠像山雀子那樣的歡樂呢?想想看,人,製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類啊!但山雀們卻不管這些,不管你快樂不快樂,不管你憂傷不憂傷,不管你有多少無聊的思想,山雀們,什麼都不想管;它們飛翔像一陣旋風捲起,它們落下像一片雲彩罩地,噯!為了歡樂,它們是忙碌的。難得的是有這片深山廣林,要不,這些喜歡唱歌的精靈向何處容身?

  ⑦過午之後,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時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陽,朦朧的光線竟靈空得如同飲醉了的月華:透著微醺,透著溫柔,斂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憑幽谷去製造秋日的奧祕了。山林睡了,鳥兒們靜默了。踏一坡金黃的落葉,踏一地斑駁的樹影,也踏著一份薄薄的寂寞。在眾鳥的默默之中,“咕——咕——”,從哪裡傳來的幾聲鷓鴣呢?忽斷、忽續、忽近、忽遠,那縹緲的鳴聲,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鷓鴣嗎?在臺灣很少聽到鷓鴣呢!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就那縹緲的幾聲,便會把人拉回到一個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著淡煙疏雨。石頭城的苔痕,更加暗綠了哪!長簷飛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蒼涼了哪!“咕——咕——”賓士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馬蹄聲突然隱去了。這是夢境,呵!這是在海角孤島上奇幻的夢境。——是的,我知道這是夢,可是我多麼喜歡重溫!

  ⑧到山上來,且閉起眼睛,不要再瀏覽風景,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鳥兒們用一百種聲調在歡唱,仙樂飄飄,迴盪在峰巒間,流淌在瀾谷間。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和人世的滄桑了嗎?那麼,除了敞開自己的心靈,還要做些什麼呢?還要做些什麼呢?我想做一隻鳥,在山中。

  [注]郭楓,原名郭少鳴,出生于徐州,臺灣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我讀我寫

  作者為什麼說“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請根據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一、1.①梔 ②澗 ③逝 韌 ④憔悴 湛 2.xuán chán níng fèi cuì zàn 3.①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 ②玄祕深奧。 ③道德高尚,聲望重。多指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4.B 5.騎;邀;滿懷;哼;踏;訪問;傳出;掠過;招;告別;帶回 6.C

  二、1.yànɡ;xié;hè;jīn;jī;zhā 2略 3.排比 擬人 比喻 設問 4.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聲。白雲:潔白。瀑布:雄渾而且高亢。懸崖:無言靜默。雲雀:叫聲清純。 5.懸崖;無言靜立 6.略

  三、示例: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愛護他們吧,那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四、示例:“綠色上網”萬簽名活動在三原外語學校舉行***或“三原外語學校舉行‘綠色上網’萬人簽名活動;或“綠色民網”倡導文明健康***

  一、1.進山看景  2.不是。這是作者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後的感覺,寫的是想像。 3.比喻。該句側重了雷陣雨的聲勢。 4.提示:李白或陶淵明等***篇目須與之對應***5.反問  6.返回的時間。

  二、1.因為她奶奶每天晚上都要到街口去接她,還為此滑倒,險些丟命。 2.因為老人修車是假,接“她”回家才是真。 3.以突出這位老人對“她”人生的重大影響。 4.因為“她”覺得自己在一個個晚上與老人的同行中與他產生了感情。 5.“她”被老人當年的舉動深深地感動,覺得老人的愛心真是太真誠了,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老人的愛心滋潤的。因此非常感激。 6.示例:一個人應該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以幫助,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言之成理即可***

  三、1.本段文字中對古橋的敘述人稱有變化,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似面對面的傾訴,更親切自然,更利於抒發強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二人稱請注意使用呼告語,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橋”。 2.本段文字作者運用想像的手法,與樹木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熱愛自然之情。 3.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用的是擬人化說法。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將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說既使行文生動,又為下文寫與景物對話鋪墊。 4.要點:本文突出的藝術特色表現在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上和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上;文章的敘述方式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也是每一位讀者的,更加感到親切。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更加充分;本文的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會時時為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四、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