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五課課堂測試卷

  七年級語文的練習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七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十五課的課程即將結束之際,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課堂測試卷來練習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sǒng zhì*** ****** *** jié*** ***石 澹澹*** ****** ***

  蕭瑟*** ****** *** 沒馬蹄*** *** 白沙堤*** ***

  2.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錯別字,並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

  ⑴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⑵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縣。*** ***

  ⑶鄉書何處達,歸燕洛陽邊。*** ***

  3.填空、簡答。

  ⑴《觀滄海》一詩選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詩人,他的詩以 見長。他與其子 、 合稱“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 ,該詩作者為 代詩人 。

  ⑶《觀滄海》中展現海島生機勃勃的詩句是: , 。 , 。

  ⑷《次北固山下》一詩中道出新舊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⑸《西江月》一詞選自《 》,作者 ,字 ,號 , ***朝代***著名的詞人,與 並稱“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⑹“西江月”是 名,這首詩裡寫了 等景物,描繪了一幅 圖。詞中作者用側面烘托的手法表現農村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心情的詩句是:。

  ⑺《天淨沙·秋思》體裁為 ,“天淨沙”是 名,作者 , 代著名 家。

  二、閱讀與感受

  ***一***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1、在橫線上補全省略的句子。

  2、這首詩選自《 》,作者是 代大詩人 ,字 ,晚號 。

  3、這首詠西湖的詩,形象地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繞湖而行,從 到 最後到 ,對沿途景物展開描寫,描寫中還選擇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 、 、 ,從而突出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徵。

  4、如果在標題的“春”字前補上一個字,以準確顯示詩人出行的時間,可為: 春。

  5、請試說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漸”和“才”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6、“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兩句體現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7、歌詠西湖的古詩詞也不少,你能否試著寫出兩句呢?

  ***作者: ***

  ***二***天淨沙·秋思

  小橋流水人家,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在橫線上補出省略的部分。

  2、本曲可分兩層。在文中用“‖”標出,並寫出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3、全曲感情的基調是*** ***

  A、依戀 B、悲傷 C、惆悵 D、痛苦

  4、曲中能夠概括全篇主旨的詞語是:

  5、本曲運用了 的寫法表現羈旅異鄉的人的惆悵之情。

  6、本曲中在滿目蕭瑟的秋景中為何插入寫“小橋流水人家”?

  三、綜合與實踐

  本課有5首古典詩歌。其實從很小開始,我們就接觸了古典詩歌。積累到現在,應該也有不少了。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下面的格式,做一張古典詩歌閱讀卡片。

  四、體驗與寫作

  仔細品讀《天淨沙 秋思》,然後用散文的筆調加以擴寫。

  ***二***

  一、理解運用

  1.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下面不同朝代的主導文學體裁的名稱。

  漢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2.將下列詩題、作者、朝代、體裁用橫線連線起來。

  《觀滄海》 馬致遠 五言律詩

  《次北固山下》 曹 操 散 曲 唐朝

  《錢塘湖春行》 辛棄疾 四言樂府 漢朝

  《西江月》 王 灣 七言律詩 元代

  《天淨沙·秋思》 白居易 詞的小令 宋代

  3.下列詩句朗讀節奏不正確的是*** ***

  A、七八個星/天外 B、江春/入/舊年

  C、幾處/早鶯/爭暖/樹 D、斷腸人/在天涯

  4.請找出本課五首詩詞中與“水”有關的詩句。

  《觀滄海》:

  《次北固山下》:

  《錢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淨沙·秋思》:

  二、拓展閱讀

  比較閱讀陶淵明的《飲酒》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回答問題。

  飲 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上有什麼異同?

  2.《飲酒》寫了詩人自己怎樣的形象?《過故人莊》中詩人的形象如何?

  3.這兩首詩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不同點?

  4.給兩首詩劃分層次,並概括每層的意思。

  三、問題探究

  古典詩詞是多用修辭手法的。請你判斷一下下面的詩句各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 ***

  3.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

  4.明月別枝驚鵲。 *** ***

  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 ***

  6.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 ***

  四、表達交流

  詩歌的學習要注重誦讀,要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養成好的語感。

  下面兩首詩已經標出節奏,請你讀讀看。

  ***一***次北固山下***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二***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三***

  《天淨沙 秋思》賞析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這篇作品在佈局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前三行全是寫景,沒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意味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見;“古道”是他的經行地;“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正吹在他身上。把這些細節聯結在一起,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境界: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在作了這樣的鋪墊之後,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異鄉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嘆道:“斷腸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鄉愁何等濃重。

  古人說:“凡景語,皆情語。”這篇作品除最後一句外,全都是景語,而字字都是扣著“情”來寫的,這就是它藝術上的動人處。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讚譽,一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我讀我寫

  請你參考上面這篇賞析短文的寫法,從本課的其他四首作品中選擇一首,參考相關資料,寫一篇賞析短文。

  答案:

  一、1.竦峙;碣;dàn dàn;xiāo sè;mò;dī 2.⑴哉 詠 ⑵懸 ⑶雁 3.⑴《樂府詩集》;曹操;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慷慨悲壯;曹丕;曹植 ⑵停泊;唐;王灣 ⑶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⑷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⑸《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幼安;稼軒;南宋;蘇軾 ⑹詞牌;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花香、蛙聲、星光、小雨、茅店、社林;農村夏夜;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⑺***散***曲 曲牌  馬致遠  元 戲曲作家

  二、***一***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白氏長慶集》 唐 白居易  樂天 香山居士 3.孤山寺 賈公亭 白沙堤 早鶯 新燕 亂花 淺草 4.早***或:初*** 5.這裡用“漸”和“才”準確地描繪了早春時節花木的生長態勢。 6.體現出遊春時歡快、喜悅的心情。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二***1.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 2.……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第一層:描繪晚秋殘景,渲染悲涼氣氛。第二層: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的悲涼心情。 3.C 4.斷腸 5.寓情於景***物*** 6.蕭瑟的秋景是從正面襯托遊子的悲秋思鄉之情,“小橋流水人家”則是從反面烘托遊子鄉愁的濃重。

  三、略

  四、例文:

  已經是進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來時的路,彎彎曲曲的腳印已被風沙掩埋;翹首前方,與天相接的漫漫塵土,讓我早已疲憊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土地彷彿火燒一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現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溫柔了,甚至變得有些可愛了。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地跳躍著,舞蹈著。一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像一隻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們,撫摸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燒傷的傷口。

  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夕陽嗎?往日溫馨的畫面又湧上腦海:我們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門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橋。每天,聽著潺潺的流水哼著歌兒,再用心去感受它與石橋的竊竊私語。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和哥哥姐姐們一塊兒去看斜陽,看她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後,一抹一抹的餘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最後看她離開,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無情的戰爭把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擊得體無完膚。一年的時間,我從家裡最受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只能選擇逃亡。陪著我的,也只有這匹日漸消瘦的馬兒。

  也就從那時起,夕陽在我的眼中,只是掛在枯敗枝藤纏繞的、醜陋的烏鴉棲息的一棵老樹一輪,讓我心傷。

  一切就像一場夢啊!馬兒嘶鳴了一聲,我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夕陽又變成了一隻火紅卻玲瓏剔透的玉盤,留在地上的部分彷彿一張美麗的嘴脣,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的卻是淒涼的西風樂章。

  唉,望天涯,望斷了天涯!

  一、1.賦 詩 詞 曲 小說 2.略 3.C 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小橋流水人家

  二、1.相同處:都是熱愛農村自然景色,喜愛鄉居田園生活。不同處:陶詩表現出憤世嫉俗,不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汙,還包含著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思想感情,孟詩無這種感情,主要反映田園生活的自然樂趣。 2.陶詩寫了一個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孟詩的重點不在刻畫自我形象,主要寫與友人的感情。 3.陶詩含蓄委婉;孟詩平易樸實。 4.陶詩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所在地方偏僻幽靜;後六句為一層,說明對美麗自然景物的欣賞,能獲得無限樂趣。孟詩分四層:首聯為一層,寫友人熱情相邀和盛情款待;頷聯為一層,寫田家四周清新動人的自然風光;頸聯為一層,寫飲酒時的灑脫場面和交談內容;尾聯為一層,寫待到重陽節時,不邀自來的打算。

  三、1.互文 2對偶 3.設問 4.誇張 5.對偶 6.對偶

  四、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