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命觀教育論文
生命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生命意識、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載體,在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研究
1生命教育中的目的觀
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當樹立關注生命的發展這一理念,從而讓教育體現出生命真諦並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真諦。在此過程中,生命教育的目的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是教育應當為生命的發展奠定基礎。教育活動應當以知識為載體來喚醒學生的生命潛能,因此教育應當發揮出推動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學習和終身發展的作用,並重視動態把握學生的生命歷程,即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出對學生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關照,使學生在生命發展中具備知識能力基礎以及思想道德基礎,從而讓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學會做事以及學會做人;二是教育應當推動生命意義的生成。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同時也是人生中最寶貴、最具可塑性的階段,在此過程中,由於學生並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內的許多內容都處在逐步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是生命中的潛力時期,具有著很多的發展可能與發展需求。因此,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實現能力,都是教育階段所影響和決定的,所以,教育應當以推動學生生命意義的生成為重要目的。由此可見,在制定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生命感受,從而使教育活動突破知識教育的侷限。同時,生命的多樣性以及獨特性不僅應當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同時也應當當做教育活動開展所追求的目標,這對於推動知識教育向生命教育轉變,將教育目標從認知領域向生命領域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通過這種轉變,可以指導教育活動突顯出生命內涵,並讓學生的生命換髮出更大的活力與色彩。
2生命教育中的學生觀
在教育理念的創新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地位與需求做出重新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生命形態具有著差異性,並且每位學生都具有著強烈的精神盼望與生命企求。首先,學生追求生命的完整與全面。生命是精神與物質、情感與理性的整合,對於一個生命個體而言,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也正因為如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希望自身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需求,並希望自身能夠成長為健全的人;二是學生追求生命的個性美。每個生命個體都具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這是生命獨特性的體現,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學生的在愛好、興趣以及天賦方面的不同。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承認並尊重學生生命的差異,並致力於滿足學生的生命個性美髮展需求。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承認學生生命具有獨一無二和不可替代的特點,並認識到發展學生生命個性美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並感受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意義。並且教師要將塑造個性生命和陶冶學生個性當做教育中的重要目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中重要的要求與方向之一;再次,學生具有體驗生命過程美的需求。學生的生命發展需要經過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個性化以及社會化的過程。生命所具有的過程中體現為生命的平等性與自由性以及生命個體對幸福的渴望。因此教育活動應當讓學生體會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力量、價值以及魅力,同時體現出教育所具有的生機與活力,從而讓教育活動成為學生體驗生命過程美的重要組成內容與重要手段。
3生命教育中的教師觀
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具有著緊密的關係,在生命方面的師生互動,對於推動學生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來體現生命與感悟生命具有著重要意義。這要求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同時要關注教師對自身生命意義的發掘與發揮,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對生命真諦做出感悟。這要求教育活動能夠對教師通過教學所體現出的勞動價值進行尊重與肯定,為教師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提供空間與時間,使教師能夠將教學研究以及教學活動當做自身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並要求教師能夠通過提高教育質量來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簡而言之,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讓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的同事,體會到教學工作為自身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從而使教師能夠認識到教育活動的開展在自身生命中所具有的價值,並努力實現這種價值。在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活動,雖然教材以及教育大綱的編織著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教師進行自我發揮的空間,但是教師並不能對這種空間和權利做出透徹的領悟。事實上,教學活動應當是開放的,在這種教學活動中,教師對自身的創造精神進行充分的展示與自由的發揮,只要能夠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發展,教師就沒有必要被教材所限制,也沒有必要專注與對教材開發者思想的揣摩。因此,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展現自身的價值觀與個性來展現自身的生命,同時通過樹立學習意識、開展創新創造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生命的發展。
4生命教育中的課程觀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對生命真諦的感悟都需要通過課程來完成,因此教育過程中課程的設計是否合理、課程內容能否體現出與生活以及生命的聯絡,世界影響著學生能否對生命真諦做出良好的感悟。因此,在教育理念的創新中,學校以及教師應當以推動學生感悟生命真諦為出發點來對課程進行設計。良好的課程設計應當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滿足學生在生命發展過程中的追求。同時,課程內容要體現出對生命的關懷,這要求教育內容需要體現出與生活的聯絡,並體現出對社會、對學生特點的適應性以及時代氣息,即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教育的基礎性、學術性、知識性以及科學性,同時也要重視教育的發展性、生活型、實踐性以及人文性,從而為學生基本素質以及人文素質的提高構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生命意義的生成。另外,在教育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應當重視構建綜合額課程,綜合課程的特點應當體現為課程內容取材於生活,通過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來突顯出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對學生所具有的自由創造精神進行良好的培養,並使學生在接受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課程內容來體會到教育對生命的重視,並體會到教育與生命的融合。
5生命教育中的教學觀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並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以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雖然這種教學觀對推動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具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知識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與闡述者,學生也知識教學內容給的吸收者與接受者,因此教學過程中也會由於欠缺創新而顯得機械死板,學生所具有的主體性以及主觀能動性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在教學理念的創新中,教師有必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做出創新,從生命教育方面來看,教育過程應當是教師以及學生開展個性化創造的過程,同時也是生命成長與完善的過程。教學需要師生的互動、交流與啟發,因此,教師與學生要重視對批次的知識、經驗作出分享,同時要對自身的觀念、體驗以及情感進行交流,並在對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擴充套件的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創新,從而確保教學過程表現出生命活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強調對學生的關注,而非對學科的關注。學科本位論在當前已經顯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學科本位論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重視認知教育、忽略情感教育,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髮展,由此可見,學科本位論欠缺對申明存在與發展的關懷,因此,在教學觀的改革中,人本理念、關懷理念以及服務理念是必不可少的。這要求教師首先要體現出對每位學生的關注,認識到學生不僅是獨立的、不斷髮展的,而且是有尊嚴的和有生命的,在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緒生活給予關注。即要求教師能夠使教學過程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良好的情緒;在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與道德生活。這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各類道德因素進行挖掘,同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發展與道德表現,從而讓教學過程轉變成為一種良好的人生體驗,並對學生的生命發展產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6生命教育中的評價觀
在傳統的教育評價工作中,學校以及教師都強調對學生所開展的選拔與甄別,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主體地位被忽略,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評價指標相對單一,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於關注,對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欠缺瞭解與重視。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教育評價中的學生出於被動的地位,對於學習工作只能夠機械完成,並且僅僅將考試分數當做對學生做出衡量的唯一標準,所以,學生已經被標準化與固定化,學生的創造力以及生命力所具有的活力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發揮以及培養。針對這種情況,在當代教育過程中,教育評價需要突顯出對學生髮展的引導性,從學生的生命發展需求出發來對學生的發展目標作出規劃。這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知識水平和治理的發展,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健康體魄、豁達態度等良好的品質,從而打破傳統教育評價中靜態、固定的模式,並對學生的發展潛能進行激發與挖掘。同時,教育評價要體現出對生命個性特性的尊重,如學生生理、認知水平、認知能力、情緒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從而確保教育評價的公平性,並推動學生獲得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
範文二:生命教育語境下體育教學的價值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對於長時間在室內學習的學生們來說,體育課成為了他們日常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最佳時間。在體育課上,如果體育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豐富,體育鍛煉方法能夠更加科學有效,體育運動能夠更加有價值,那麼學生的收穫將是巨大且不可估量的。所以,拓展研究在生命教育語境下的體育教學價值是非常必要的。
1生命教育語境下體育教學的主要功能
1.1體育教學帶來的本位功能
所謂的“本位功能”,就是體育教學中那些與體育課程密切相關、在體育教學中獲得的益處可以直接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具體功能。例如,在中國,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會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做廣播體操,這看似簡單,運動量較小的廣播體操,卻能讓學生的每一個部位都鍛鍊到,同時,在這短時間的運動中,學生可以舒緩平時學習中的肌肉壓力,減輕學習帶來的“職業病”。當然,體育教學帶來的“本位功能”遠不止這些。“本位功能”還包括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掌握的基本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體育促進的學生心理與身體的發展、體育帶來的對生命與運動的思考等,這些都是體育教學中給學生帶來的“本位功能”。
1.2體育教學帶來的延伸功能
體育運動是國際化的運動,它除了給全世界的學生帶來關於知識、情感、身體、認識社會等方面的好處以外,更是可以給國家帶來經濟、外交、政治方面的好處。就用中國與美國的外交來說,最初,中國與美國準備展開外交關係的時候,是乒乓球提供了這個外交的平臺。當今,體育教學帶來的延伸功能範圍更廣,作用更大。因為,在全世界的經濟高速發展之下,物質上的提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尋找精神上的慰藉,而體育,就是一個既安全健康,又人人適用的“精神慰藉”。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體育運動。同時,體育的發展還帶動了體育用品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體育用品百花齊放,在極短的時間內,填補了經濟在體育方面的空缺,甚至有些人還做起了體育方面的投資。這便是體育帶來的經濟功能。政治方面更不用說,幾乎世界各國都爭做“體育強國”、爭辦奧運會,足可以表示出體育在政治方面的功能。
2體育教學的價值
2.1建國初期和教育體制改革初
期體育教學的價值在我國建國初期,我國採用的是蘇聯的教育理論——凱洛夫教育理論。即以書本、教師、課堂、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理論。而正因為這以學習為主導的教育理論,學校往往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即使是有體育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教育系統之中,但體育教學也僅僅是注重課堂理論,而不重於課外實踐。這樣的教學體制給我國的體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影響。這樣導致直到目前為止,即使我國的教育體制已經發生重大的改變,一些學校仍舊照樣忽視體育的存在。“體育幫助不了學習”的舊思想仍舊存在於一些學生、教師和家長的腦海之中。而我國對於體育重新重視起來是依賴於在1999年國務院釋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素質教育中,最主要推出的就是體育教育。而也正是這項決定,使我國的體育教育重新走向大眾的眼裡,體育教育的主體也主要轉向了學生。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永遠不僅僅只存在於理論知識,學生在體育教學的改變下,越來越多地走出了課堂,走向了操場,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也因為這項改變有了極大的提高。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國際上也有了跨時代的發展,體育也不再只是一項“有錢人”才玩得起的事情。中國的體育逐步普及。
2.2我國體育教學中的兩種價值觀
在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2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一種是把體育當作手段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強調注重體育鍛煉過程以外的任何事物,主要是學生的在體育上的情感體驗。這個價值觀主要是由於近年來體育逐漸成為一個考試專案、一個加分專案而產生的。近年來,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於學生日常的課業壓力較大,所以極少有學生願意花費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即使是學校規定的體育課,許多學生也有種種藉口不去上課。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學生不願上體育課導致學生體質差,學生體質越差就越無法完成體育課的鍛鍊目標,學生越是不能完成體育的教學目標就越不願意上體育課。所以,為了迫使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向操場,教育局便把體育也納入了升學考試的考試內容之中。所以,便出現了體育教學中的手段價值觀,學生和教師把體育教學當做了進入更好學校的一種手段。另外一種價值觀主要是把運動鍛鍊當作是一種目的,一種可以強壯體魄,滿足個人對體育追求的價值觀。就拿籃球作為例子來說,近年來由於美國籃球運動而興起的NBA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一陣陣難以消減的“籃球狂潮”。許多人為了追求和籃球明星一樣的強健體魄和矯健身姿,紛紛加入打籃球的行列之中。此時的籃球運動便成為了人們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這就是體育的目的價值觀這2種價值觀是體育本位功能和延伸功能的拓展,延伸功能對應著手段價值觀,因為此時的體育是外交、政治、經濟、升學的一種手段。本位功能則對應著目的價值觀,主要就是希望通過體育達到個人的鍛鍊目的。而這2種價值觀假若分開,那麼將使體育教學走向歧途,而只有將兩種價值觀綜合起來,即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又發揮體育帶來的種種經濟外交政治等方面的優點,才能是體育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當然,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體育的價值觀逐漸由手段轉向目的,是全世界體育發展的共同趨勢。
3體育教學的導向
3.1體育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導向
在我國體育教學的多年發展中,體育教學課程的價值逐步穩定下來,它的價值主要在於提高學生身體與身心的健康水平、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等。而如何使學生良好的掌握這些價值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體育的可持續發展。體育是一個可以影響人們一生的專案。而人們的一生幾乎也是時刻與體育運動相伴,從兒時的“老鷹抓小雞”遊戲與跳繩遊戲,到中學在課堂上接觸的籃球、排球,再到大學時代的長跑與馬拉松運動。中國傳統的太極可以修身養性,國外引進的瑜伽可以鍛鍊身心,而最近興起的“廣場舞”,也逐漸被人們認同為是一種運動。所以,體育應該是不受年齡、場地、季節所影響的,它應該和我國的經濟一樣是可以持續發展的。而我國在生命教育語境下的體育教學也是如此,體育教學的導向遵循的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因為,學習和體育都可以伴隨人們一生。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給學生體育的老師應該不再只關注目前的體育可以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什麼好處,而應該在教學時多多思考,想出更多的方法,使學生在以後脫離課堂走向社會時,也可以運用到在學校裡學習到的體育知識和鍛鍊技能,這樣,體育教學才是真正的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3.2體育教學中的可操作導向
在如今體育百花齊放的形勢之下,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專案幾乎成了每一所學校的難題。想要激烈活潑,又擔心學生會在運動過程中傷害身體;想要簡單安全,往往又無法激起學生們對體育的激情。所以,有些學校為了投機取巧,便將可實際操作的體育變成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幾乎每一位學生在學校生涯中都會領到厚厚的一本“體育書”,大部分日常生活中會涉及到的運動,都用圖畫的方式將動作一一分解,老師有時為了教學的方便,便在體育課上讓學生集體觀摩學習“體育書”,希望學生們可以從“書”中學習到正確的運動和運動時如何保護自己的方式。這樣看來,只要是理智的人都會感到可笑。從體育運動產生以來,體育便是靠著人們的“手口”相傳才得以延續。“手”指的是實際的體育動作,“口”指的是言語中對體育的描述。從來沒有一個體育專案是單靠書本和口頭的教育可以得以延續的。這就好比武俠小說中的“武林祕籍”。幾乎沒有一個“大俠”是可以通過只觀看“祕籍”就一夜變得武功蓋世的。他們都需要類似於“聞雞起舞”的實際鍛鍊過程。體育也是這樣。想要學生真正得到體育帶來的價值,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不懼怕困難,將運動中的“一舉一動”都示範給學生看,告訴他們怎麼運動才能使肌肉得到最好的鍛鍊,又是怎樣的不正當的運動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在學生的日常體育運動中,教師也不必過於擔心學生會受到傷害,因為體育是充滿激情的,即使是“慢動作”的太極,練太極的人心中,也是時刻懷揣著一顆永遠燃燒的小太陽的。所以,在體育運動中,受傷是正常的,因為正值青春的學生,即使不是運動,日常生活中也會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小小的創傷。教師只要在體育課堂中時刻關心這學生的舉動,那麼加上教師在體育課上的正常示範,那麼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受到傷害的機率是極小的。這樣,體育教學也可以從“理論知識”走向“實際操作”,學生們也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他們的身心才能擁有健康的發展。
3.3體育教學中的個體發展導向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學生與學生的體質水平之間也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給學生選擇適合其個體發展的運動讓其進行嘗試。最近發生的幾則案例則完全可以證明注重個人體育發展差異性的重要性。最近的報紙中時常出現學生因為過度運動發生猝死等現象。發生這個事情的原因之一確實是因為學生的體質過差導致的,但為何人們不考慮體育和學生體質適應性的問題呢?假如注意到了,那麼慘劇應該也不會發生了,學生的體育運動安全也會得到相應的保障。
4結語
生命在於運動,在新的生命教育語境下,體育教學的價值應該越來越被所有人重視,也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越來越有價值,體育才能越來越被普及。體育教學,重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