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作為人力資源的重要儲備,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與之相對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未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路徑
摘要: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必須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提升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創新的路徑具體包括構建綜合治理的教育機制、優化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創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立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等。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路徑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內容完整、並且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協調,對周邊環境的變化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出日益增長的趨勢,並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甚至有部分高校為數不少的學生出現心理精神疾病,從而不得不退學和休學。[1]如何遏制這一不良趨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創新,已經成為人們廣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在立足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基礎上,應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採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構建綜合治理的教育機制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切入,形成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綜合治理的教育機制。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建立預防檢查機制。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因此高校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預防檢查機制。在這一機制下,心理諮詢機構會定期對高校學生進行心理狀態檢查,包括人生觀、情感體驗、人格特徵等多方面的測試。測試的結果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狀態並進行自覺的調整。而且在此基礎上,教育者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和幫助,把一切不好的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真正起到“防微杜漸”的預防作用。[2]其次,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諮詢檔案為中心的全程跟蹤制度。為了能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必須加強針對性,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諮詢檔案為中心的全程跟蹤制度。這一制度通過對每一個學生建立完善而科學的心理健康諮詢檔案,及時發現需要關注的心理健康異常的學生,並根據其異常情況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從而有效緩解其心理危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再次,建立綜合管理的預警和應對機制。預警機制主要針對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某些特殊大學生群體,比如單親家庭、偏遠貧困地區、能力較為薄弱、殘疾或家庭變故等特殊群體學生。規定輔導員、班幹部以及其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人員應當對這一類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教育引導,在發生心理健康問題時能及時預警。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和預警機制相結合的應對機制,即對學生心理健康異常可能導致的各種後果做好相應的處理預案,在問題發生時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應對,以最大程度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最後,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善後制度。對於發生過心理健康危機經過教育得到暫時緩解的學生,高校還應當建立相應的善後制度。應當規定輔導員以及其他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通過重點跟蹤瞭解學生心理康復的具體情況,及時為其紓解心理困擾,並幫助其與同學乃至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善後制度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學生重新出現心理危機,從而使前期的努力化為烏有。
二、優化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首先,發揮大眾媒體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媒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世紀原創媒介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就是訊息”。因此,應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傳達提高健康心理素質的方法與措施。這些可以利用的大眾媒體既包括專門針對高校師生的學校廣播站、校園報刊,也包括各大電臺、電視臺、報紙等。積極運用大眾媒體宣傳心理健康常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提倡心理教育活動的多樣化,拓寬心理諮詢的渠道。除了目前廣泛採取的開設心理諮詢室、定期的班級心理輔導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門還可以聯合學生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減輕其心理負擔。另外,可以不定期地舉辦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法律知識的講座和競賽,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心理健康問題。[3]最後,還需要進行鍼對性的個別教育,如設立心理諮詢熱線、知心電臺線、心理諮詢信箱等。利用這種教育方式的私密性,真誠、熱情地為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診斷和矯治。再次,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網路心理教育。網際網路便捷性、保密性和隱蔽性的特性,更易讓人快速放下戒備、吐露心聲。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大學生在對自己的隱私進行保護的同時,還能通過網路直接獲得其所需諮詢與幫助,可以有效減輕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壓力。[4]因此,應當在網際網路上建立心理健康線上教育的網站,並應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創設不同的處理板塊,如求學、戀愛、就業、人際及***、心理測試及專家問答等,為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提供新的平臺,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創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第一,以“五學”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五學”即“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謂的健康不僅是心理的、也是社會與教育的,學校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很好地適應社會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學會生存”指的是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周邊環境的變化;“學會生活”指使其能夠妥善處理自身事務;“學會關心”,指需要教育其關心自己所在的國家和社會,關心朋友,體諒父母,珍惜友誼,善待愛情,以熱情、積極、主動的態度介入社會生活中;“學會學習”則指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書本知識,而且要學習觀察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將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學會發展”則指需要教育學生具備對未來發展進行計劃和設計的能力,並能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第二,樹立包括學校、學生自身和家庭互相協作的大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甚至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堂教學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然而,與此同時,人們經常忽視學生自身和家庭教育對於其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從而使高校單方面的心理教育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須樹立包括學校、學生自身和家庭相互協作的大教育理念。第三,樹立以發展諮詢為核心的大諮詢觀念。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心理諮詢的認識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療上。事實上,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學生面臨的是成長與成才、情感與事業、日常生活事件的處理等方面的普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一般並不構成心理疾病,但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這些普通心理問題的發展諮詢應當成為教師教書育人職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發展諮詢貫穿於學生成才教育的始終,對其心理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建立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在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高校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工作隊伍,才可以更好地適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首先,必須從學生基層做起,建立包括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幹部、骨幹和黨員等在內的學生教育隊伍。學生之間日常接觸最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夠被這一隊伍及時發現並找出解決的對策,這對心理教育的順利展開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建立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研究表明,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學校應當以科系、班級及社團等為單位,設立相關的生活與心理輔導人員,以一對一的形式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使其擺脫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困擾。[5]最後,配備高素質的心理諮詢工作者。高素質的心理諮詢工作者不僅應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可以對不同的學生採取相應的心理輔導方法,並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儘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其存在的煩惱與困惑,緩解其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萬瓅媛.個體不健康影響因素研究[J].價值工程,2014,***30***.
[2]張芳.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上***,2013,***12***.
[3]袁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才智,2014,***31***.
[4]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5]代東航.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
範文二: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結合
摘要: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高校教育中是一支比較特殊的群體,因為其既是學校的學生在接受知識,又是未來的“準教師”要傳遞知識。所以對師範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尤為重要,但在現實教育中不存在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存在獨立的思政教育,這二者都是相互交叉和影響的。本文主要討論師範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必要性,提出結合途徑,希望為師範院校教育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結合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充分說明教師這種職業的崇高與偉大,所以教師不僅需要在專業知識上超越常人,還需要在道德素養以及心理素質上高於他人。而師範院校的重任就是培養符合這些要求的合格教師。在師範院校教育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總是交叉進行的,有效結合又不太充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必要性,以及不能找到正確的途徑來結合二者。
1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1.1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立德育人的根本要求。
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而言,“立德育人”不僅是師範院校需要傳遞給學生的資訊,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教師需要讓學生也能將“立德育人”的思想與精神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體現出來。而且在黨的就指出“立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責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充分說明師範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是終生的教育,教師傳遞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更加全面,學生心靈與道德的淨化需要更加徹底。師範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獲得在社會上立足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還因其特殊的社會角色———教書育人,所以教育更是要“立德育人”。在師範院校中對學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一方面在心理成長道路上更加有擔當、有責任、有愛。另一方面也在道德素質的構建過程中更加自律。所以在師範院校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是“立德育人”的體現,同時也是其根本要求。
1.2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開展思政教育。
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深入開展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擁有健康、積極、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上能夠成為一名思想政治過硬、道德素質優秀的社會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思政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師範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思政教育。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生就是社會良好道德素質的“火種”,只有讓這些學生在學校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傳遞出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共同促進社會的進步。在師範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
2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途徑
2.1建立素質過硬、專業的教師團隊。
在師範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支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能掌握學生思政教育內容的複合型教師。首先就是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師範院校的輔導員應該作為首要人選,因為輔導員每天與學生相處,能掌握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以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掌握情況,另外輔導員本來也是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學校需要加強對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聯合學校心理健康輔導部門,結合師範學生特殊的情況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對輔導員進行培訓。讓輔導員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與技巧,以便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提高二者結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幫助師範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優秀的道德情懷。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中,可以邀請校外優秀的心理諮詢公司與師範院校的思政教育結合的模式,讓高校的思政教師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對學生進行的心理進行把握,讓思政教師更具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例如,在師範院校思政教育關於《正確處理交往、友誼與愛情》的教育中,既有做人與交友的原則與道德要求,又融合了當代青年的心理活動與發展。高校思政教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心理諮詢講師就觀察學生的語言與行為,對應寫出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報告。通過教師與心理諮詢師的聯合觀察,得出學生心理健康報告。
2.2教育內容與目標高度統一。
傳統的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重點肯定存在不同,但是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面臨的問題有時候卻是思政與心理相互交叉的問題。所以在教育內容與目標上,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統一起來。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思想道德修養》中,另外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通過對學生心理的評價以及心理髮展問題的分析與指導,最終幫助學生在思想、道德的培養上更上一層樓,達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
2.3採用適當地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有極高的相似之處,所以積極有效運用適當地教育方法,可以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得更好。思政教育具有統一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卻是針對個人的,更注重差異化。所以在結合過程中依然可以用大眾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幫助師範院校學生掌握二者的知識。結束語:瞭解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必要性,掌握了二者有效結合的途徑,這就為師範院校開展結合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蘇英姿.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途徑的探討[J].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05,04:84-86.
[2]林傑欽.淺析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諧關係[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4:59-62.
[3]汪紅燁.簡論高等師範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05:21-22.
[4]樑會蘭,戴如蓮,杜錦文.師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