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教育隨筆

  小學新教育就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愛上學習。那關於新教育的隨筆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如今,我如願以償的站在了講臺上,成為了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在現在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過幾個月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小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內容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資訊、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 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篇二

  聽了一節美術課,我感觸很大,不由得想起了臺灣的一位女畫家、詩人關於美術教育的真知卓見。

  席慕容的散文不僅用細膩的筆法描寫愛情、友情、親情;用清新淡雅的語言品味生活,而且還在她的教學領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見解。她在許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從事美學教育的實踐為題材,闡述了“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理念。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影響力。比如,在《幾何驚夢》中,她寫自己總是因為害怕理科類考試,幾度從夢中驚醒。在夢中,老師叫她回答問題時,她緊張地張口結舌,無法出聲,所有的同學都轉過頭來,用一種冷漠、不屑的眼光看著她,使她在夢裡直髮抖。哪個時候,理科成績好,才能成為同學羨慕的好學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頭來。記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國文閱讀檢測第一名,老師用一種很惋惜的口吻說:“可惜呀!國文那麼通,怎麼物理就那麼不通呢?” 席慕榮中學時代的美術繪畫就達到了令同學們歎為觀止的地步,二十年後還有人能因為她的畫而記得她的名字,記得她畫滿畫兒的數學課本,她這些親身經歷和深刻的體驗使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教育工作者不應該用一種尺度來衡量學生,不能用一個模子來塑造學生,應該允許學生們有自己的個性發展空間,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供寬鬆地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頑強的學習品質。應該說,在那個年代,“應試教育”已害人至深。像席慕榮這樣有文采和藝術天分的學生,差一點被老師的同一標準、同一尺度而扼殺了發展的空間,那麼如今全面綜合評價一個學生是多麼的開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往事,歷史的巨輪轉瞬之間,已輾過了幾十年,教育理論的落後,還要引發多少的無奈呢!難道不值得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嗎?

  席慕榮還在《美術教育》一文中,明確地指出“其實美並不是一幅單純的畫畫兒,上美術課也不是隻是畫畫兒這麼一種單調的方法,美術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而敏感的心,透過這顆心她才能充滿自信地走進這個世界,領略和欣賞生活中種種奇妙有趣和美麗的現象,美術課的真正內容,其實應該是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孩子通過創作或欣賞的過程在內心產生歡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全班孩子中沒有一個是犧牲者。因為,讓身體健康的活著,和心理健康是每個孩子應有的權利。 席慕榮在這篇散文中反覆強調,教師要端正教育的出發點,方向和運用正確的方法,使教育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她在美術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課程教育中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篇三

  對於小學美術,大多認為只要學會畫點簡單的圖形,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我覺得應該先培養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有很多同學在美術課上無聊地打發著時間,這樣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課前就要準備很多東西,圖片,道具等。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二年級“大樹的故事”這節課,為了啟發他們更好的發揮想象出大樹的故事,採取引導式的提問方式,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編了很多圍繞大樹的故事,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說出的故事畫出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的訓練,我們現在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