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新教育隨筆感言

  新教育的實行,大家都有什麼見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強調的是學生必須與生活,社會相融,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素質的人。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語言的魅力》一文後,佈置學生蒐集生活中有勉力的語言,尋找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的真善美,進一步感受“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的內涵。最後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為,用有魅力的語言寫提示牌告訴他們。學生們通過社會調查寫出了富有魅力的語言:“我在流淚,幫的把眼淚擦乾好嗎?”節約用水;“你丟下的不是糧食,而是自己的一顆良心”愛惜糧食“我在睡覺,別碰我好嗎?愛護花草”;“除了你的腳印,什麼也別留下”不亂丟廢棄物等。這些語言,無不體現著人的精神世界。再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雨鈴鐺》一顆時,讓學生仔細傾聽雨聲,觀察雨景,然後讓他們開啟想象的翅膀形容一下聽到的雨聲和看到的雨景,有的學生說雨下下來像媽媽用竹篩在篩麥子一樣,有的說雨滴從房簷上落下來像鐘錶在動,他們還給雨起了好聽的名字:豆子雨、星星雨、牛毛細雨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後,教師又引導學生看課文最後一句: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它指誰?學生立即反應過來是春雨。再引導學生想一想,把後面的內容變一變:它在招呼誰,幹什麼?學生一下子又活躍起來了,說了很多。其中幾句說得大家直叫好:它在招呼麥苗,快快長大;它在呼喊種子,快快發芽;它在叫著青蛙,快快醒來……。優美的句子一句接一句說了出來。這樣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理解課文更到位。孩子是天真的,想象是無拘無束的,教師只要引導到位,挖掘想象的潛力,會對開發學生智力,召喚學生人文精神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篇二

  秋天是“收穫”的代名詞,今年的深秋更是碩果累累。2013年11月26日,我們一行六人,踏上開往江蘇的列車,考察學習“新基礎教育”和“新教育”,學習考察往返共九天,學習參觀了常州武進的星韻學校、牛塘中心小學、湖塘橋實驗小學、實小御城校區、東青實驗小學;在海門參觀學習了三廠小學、海門市經濟開發區小學、海門市東洲小學、通源小學、包場初中,還參觀了中國新教育研究中心。共十所學校、一個研究中心。時間很短,但收穫頗豐。每所學校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想重點談談在海門參觀學習“新教育”的體會。

  說實話,我隱隱約約知道“新教育”這個詞,更本不瞭解其內容。還是出發前才粗略地學習了《中國新教育》《海門與新教育之緣 》,初步瞭解了“新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創立的教育理論。海門市是新教育的實驗基地,實驗成績卓著。海門新教育實驗緣於2003年3月朱永新教授的一場報告,2005年9月,海門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從此,海門人懷揣新教育的理想,不斷行動、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收穫,新教育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在海門大地上穿行,改變著海門師生的生活方式,也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海門新教育的成功與傳奇。

  我懷著忐忑而又崇敬的心情來到了新教育實驗區----海門,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都讓人耳目一新、讚歎不已、震撼人心。怪不得在江蘇常州、海門的這幾天,我們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門。看海門的什麼?當然是看高考成績,看教育教學質量,看學生的素質,看學生的行為習慣,看教師的專業發展,看師生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數,看學校的均衡發展和教科研成果……。

  走進海門的每一所學校,新教育實驗氛圍濃厚,時時處處可以看到新教育的元素,各校都努力踐行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即:1.營造書香校園;2.培養卓越口才;3.師生共寫隨筆;4.構築理想課堂;5聆聽窗外聲音;6.建設數碼社群;7.推進每月一事;8.締造完美教室;9.研發卓越課程;10.家校合作共建。

  “閱讀”、“ 書香校園”“完美教室”是我體會的中心詞、關鍵詞。大家知道,閱讀是教育中最本質的一個活動,那些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毫無例外地都推崇閱讀。通過閱讀可以獲得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終身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朱永新教授首倡“營造書香校園”等新教育“十大行動”,就是要為孩子的精神打底,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好書陪伴孩子的童年。

  聽介紹、看活動、翻資料,海門所有中小學校先後開展了“圖書漂流”行動。“好書伴我成長!好書伴我飛翔!”“我讀書,我快樂!我讀書,我成長!”的行動口號響徹校園。童書對孩子們充滿著強烈的吸引力,生生共讀、師生共讀共寫的情景隨處可見。書架漂走了,但閱讀的熱情、讀書的習慣留下了。

  海門市東洲小學精心篩選了適合各個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逐步構建起了綜合精讀、泛讀、品讀、誦讀的閱讀課程體系。他們還用主體化閱讀把精讀、泛讀串聯起來,閱讀的內容從兒童文學作品擴大到更多的科學人文書籍,從傳統的平面印刷物擴大到網路和影視作品,東洲小學孩子們的閱讀世界變得更加精彩。他們強調的是兒童文學作品的經典閱讀,積極倡導深度閱讀,讓閱讀真正滲透到孩子的情感和智慧深處,這是海門市“書香童年計劃”深入實施中的一個導向。正是為了這個目標,他們提出要讓“閱讀課程化”,要“讀整本的書”,要進行鑑賞性的“師生共讀”,要圍繞閱讀書目展開系列化活動。晨誦、午讀、暮省緊密結合,讓閱讀內化為學生的生活方式。

  海門市經濟開發區小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他們讓學校辦在圖書館裡,他們建起了階梯閱讀大樓。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按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分年級建起了讀書室,按照規定的書目進行閱讀。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自由閱讀”,到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師生共讀”,再到把閱讀當成生活方式的“深度閱讀”漸次推進。“文學閱讀”“經典閱讀”“快樂閱讀”“科學閱讀”“主題閱讀”成為學校的特色,讓校園書香飄飄。

  海門市經濟開發區小學著力打造魅力教育,讓兒童的世界充滿魅力,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用“琴棋書畫”內容充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以課程支撐“名曲賞析、棋如人生、書畫長廊、彰顯現代文明”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完成五大專案,即“魅力教室——讓教室生活充滿魅力;先學順導,實練精教——讓課堂生活充滿魅力;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讓閱讀生活充滿魅力;兒童之家——讓社團藝術生活充滿魅力;青年教師研修中心——讓心靈生活充滿魅力;”進行學校文化內涵的實踐,突顯魅力教育的核心理念“讓兒童的世界充滿魅力”。

  “ 讓讀書成為生活方式,讓童年伴隨書香成長”, “讀書吧,讓好書伴隨我們快樂地成長!”在海門各中小學,讀書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朱永新教授曾指出:“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而海門市教育局局長許新海博士則堅定地說:“我們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傾情用一身書卷味喚醒兒童的閱讀需要,正用一路書香溫潤兒童精神成長。新教育讓孩子們與書為友,與經典同行,營造書香童年,夯實了海門孩子的人生底子,鑄就了他們偉岸的精神‘骨架’”。海門市每年都要開展“書香學生”、“書香教師”、“書香班級”評比表彰活動,推動“營造書香校園”這一大工程。

  這些學校的教師們都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他們利用部落格敘寫教育故事,反思教學細節,進行教育科研。要求每位教師在部落格上每週至少完成一篇教育隨筆和一篇學習跟貼,讓寫博成為教師彰顯教學個性、反思教學成效、促進專業成長的階梯和途徑。

  締造完美教室 ,書寫生命傳奇。走進海門的所有學校,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許新海局長的關於“我心中的完美教室”的詮釋:教室是圖書館,是閱覽室;教室是實踐場,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間,是展覽室;教室是資訊資源庫,是教師的辦公室;教室是習慣養成地,是人格成長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棲居室。各個學校用這一理念精心的打造完美教室:以班級文化構建為總體目標;以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為基本願景;以晨誦午讀暮省為基本生活方式;以完美人格成長為核心價值取向;以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生活為根本任務。

  海門市經濟開發區小學最大的亮點是每個班級都有自己明確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有自己的班訓、班徽、班級標識、圖騰等,有溫馨的、全面的班級文化、有圖書角等。

  在海門市參觀學習的時間有限,但是感悟頗深。營造書香校園,讓每一個師生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在和許新海局長交流時,許局長說“閱讀即生活,閱讀即生命,閱讀即探索,閱讀即審美,閱讀必定豐盈師生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養,讓每一節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每一位教師獲得成長的平臺,讓每一所學校擁有不同的跑道,讓每一所學校懷有獨特的氣質。讓每一間教室成為幸福的源泉。讓每一位學生享受適切的課程。他們說的多好啊!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教室是根扁擔,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新教育實驗告訴我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只要堅持閱讀,堅持晨誦、午讀、暮省,只要堅持做三年甚至六年、十年的,就一定能出現奇蹟。

  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我個人認為:“營造書香校園、締造完美教室”這兩大行動和我們走地很近,如果我們來學習做的話,可能比較容易一些,比較有基礎。學生、教師也已讀了不少的書箱,但是,在共讀共寫環節功夫不深,或者說沒有重視。我想,如果先讓一些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有幹勁的老師做起來,以點帶面進行引領,不怕做不好,就怕不去做,特別是鼓勵一些年輕的骨幹教師行動起來,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進來,共讀共寫,共同將營造書香校園做紮實是不成問題的。

  締造完美教室,即:班級文化建設。我們已做了很多工作,只是在個別環節上不夠紮實、不夠具體。個性不明顯,學生自己的東西太少,有的幾乎沒有,所有教室幾乎一樣,沒有特點,沒有個性。學生自己的東西就是最適合的,也是最好的。因此,我認為,在締造完美教室時,一定要發動學生,讓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致力於表現學生的、展示學生的思想。可以奇思妙想,可以千奇百怪,可以五花八門,可以五顏六色……。總之,就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我認為,新教育並不是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只要我們抬一抬頭,去仰望它,去崇拜它;動一動手,去觸控它,去翻動它;邁一邁步,去走近它,去親近它,就一定會和它成為“好朋友”,它也一定會好好的“眷顧”你的。

  我們當老師的經常教育學生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難道我們教師就不能去實實在在地去踐行這些至理名言嗎?還是朱永新教授在《中國新教育》講地好:“改變,從閱讀開始”“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要堅持,才有奇蹟”!

  篇三

  人總是要有夢想的,有了夢想,我們才有追求夢想成真的不竭動力,有了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不斷創造輝煌。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從這一試驗中我感受到:

  一、致力於改變學校的發展狀態,重塑中國教育的人文精神!

  為了營造有利於師生終身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氛圍,力求讓每一面牆壁說話,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讓師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環境中薰陶感悟,不斷成長,這是在培育校園書香的同時,也在著力創造校園的文明優美氛圍;創造性地實施市教育局倡導的閱讀課程,開設好書推薦課、閱讀欣賞課為孩子們指點迷津,組織開展美文美讀競賽、讀書筆記展覽、名人故事演講、優秀圖書推介、成語故事表演等活動,推動學生邊讀邊寫,讀寫結合。他們的努力,使得學生在讀寫中豐富了生活,愉悅了身心,昇華了情感,提高了修養,同時也發展了人生。

  二,致力於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引導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裡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 因此教師結合自己讀書情況,常年堅持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定期開展讀書沙龍,將“寫隨筆”與“小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育理念。

  三,致力於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引導學生享受成長快樂!

  學生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著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應該是所有學校共同的、永恆的追求。

  四、優化整體質量,推動薄弱環節轉化。

  從優化教育教學發展後勁的角度,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共同致力於優化學習共同體建設機制,每所學校都要成為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老師的教育科研理念與實踐能力等終身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習共同體。針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及時找準薄弱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得力措施,確保所有具備正常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如期合格畢業,優生都能夠進入重點中學習。

  我們需要繼續堅持務實求真、銳意進取,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在奉獻、求真、創新中再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