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教育隨筆
中學生處在叛逆期,要如何對他們進行教育呢?我們來看看教育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帶有很重的情感性的,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效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享受藝術作品散發的魅力,從而體驗美、感受美。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創造出美的作品。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帶著愉悅的美好的心情來學習,那麼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所學的知識就紮實,而且會主動地去學,自覺地去學,越學越有興趣。情境教學正是適應了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很好地運用了情境的功能,以情感人,以境育人。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情境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在具體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的嘗試:
一、仔細地分析,尋找情境源?
備課時我仔細地分析教材內容,根據新大綱目標要求,設想該如何開展教學,運用何種教學方法效果最好,是否可以運用情境教學,又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確定運用情境教學,就要考慮哪個地方需要設定情境,設定什麼樣的情境,把可以設定情境的地方即源頭找出來,這就是尋找情境源。如二年級藝術教材有一課《美麗的蝴蝶》,教材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蝴蝶的美麗。仁憑教師描述,憑學生回憶,肯定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我考慮設定情境,進行情境教學。那麼情境源是什麼呢?經過分析,很容易找到情境源就是蝴蝶,而且是漂亮的小蝴蝶,因為只有漂亮美麗的東西才能調動學生的審美體驗。我們不難想象,許多美麗的蝴蝶在教師展翅飛翔,學生在飛、在玩中真正感受到蝴蝶的美。一般來說,從美術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課都有情境源,因為美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美 ,只要是美的人人都喜愛,美術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因此,情境源就存在於教材之中,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二、巧妙地構思,設定好情境?
設定情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去學習美術。找到了情境源,並不表明教師就能開展好情境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來構思,巧妙地設計好情境,不能盲目地任意編造,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或者象做遊戲一樣,一味地讓學生活動一下、玩一下是不行的,整個情境都要為教學目的服務。如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其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兵馬俑那種氣勢磅礴的軍陣場面和古代雕塑的寫實藝術。顯然,一般的講解和看圖片是達不到效果的,把學生帶到現場參觀,條件又不允許,這時候教師就要動腦筋想了,能否把兵馬俑的那種氣勢製造出來呢?但不能象拍電影那樣,在課堂上放電影也是不可能的。現有的條件就是幾張幻燈片和一點錄影資料,而且放幻燈的螢幕只有那麼大,不會有什麼氣勢,錄影的電視畫面更小,怎麼辦?冥思苦想,最後想到能不能打破平時那種小畫面的常規,象放電影一樣去放幻燈呢?把幻燈機移到教室後面,把黑板蒙上白紙,把教室前面的整面牆壁當做螢幕,那氣勢不就出來了麼?本人嘗試了一下,當一個個真人大小的畫面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加上恰當的配樂,學生一下子被震撼了,根本不用教師多講,學生就象親臨現場一樣,不僅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兵馬俑氣勢的巨集大,而且就象到了戰場上一樣,還彷彿聽到了士兵拼搏的嘶殺聲。?
三、精心地製作,營造好情境?
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該運用什麼手段、方法來製造情境,是用繪畫、幻燈、錄影,還是用電影、電腦等,甚至是博物館、名勝景點實地感受等。這裡說的主要是製作方面的,要求精美,以保證情境的感染力,如教師的範畫和供學生欣賞的美術作品,就不能粗製濫造,不然就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啟迪;還有幻燈片、錄影帶等的製作都要精益求精。除了製作以外,有些是要教師進行尋找和選擇的,比如小花傘、小手帕之類的教具,就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傘、手帕都拿來是不行的。如有個教師在教《海底世界》這一課時就做得很好,為了引導學生感受海洋生物的美麗和海底的神奇,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後自己動手,用油水分離的方法繪製了許多張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和海洋植物的圖片。當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時,學生都驚歎不已,情不自禁地叫出聲來,這樣便形成了很好的情境;除此教師還剪輯了一段錄影資料,更是錦上添花。最後,師生共同創作了一幅巨大的海底世界的畫,把整個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取得了特別好的效果。?
總之,情境教學是值得我們嘗試的一種教學方法,有著常規方法難以取代的、獨特效果,它在我們開展主體性教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促進美術課堂教學上有著現實的意義,但同時又是比較麻煩的,不僅需要教師挖空心思去構思設計,而且還要到處找資料,花大量的精力精心製作,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在運用情境教學時要注意,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教方法、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選用,而不可濫用,其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美術知識,掌握美術技能,提高美術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二
學生的學習影響因素除了受智商的影響之外,還受其他的因素影響,我在教學中發現動機對學習效果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有著重要影響
學生的學習受動機支配,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才有積極性,才能把“要我學”的被動局面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局面。
中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的影響:當學生有了學習需要,獲得了學習動機後,就會在學習前做好準備,集中精力在學習上,從而較易啟動其學習行為。由特定的學習動機激起的學習行為出現後,學習動機就像指南針一樣指引著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已被激起的行為始終朝著既定學習目標,在實際教學情境中,學生的學習動機難免受外界和學生自身的各種因素的影響,那麼就需要學生能夠排除自身和外界的各種干擾,朝著既定的目標作出不懈努力,直到目標實現。
2.耶斯基多德森法則----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一般來說,學習動機越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越好,但事實證明學習效果還受個體智力、知識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共同結果。此外,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還可以相互促進,但最佳的動機水平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課題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學習效率隨著學習動機的提高而上升,強度偏高的動機水平學習效果最好;比如像古詩詞的背誦,難度偏易的理科題目,較高動機學習的效果較好。
在比較困難的學習任務中學習效率反而會由於學習動機強度的增加而下降,強度偏低的動機水平學習效果最好,比如對待難度較大的物理題目,實在想不出解題思路,不妨把它放一放,或許不經意間的靈光乍現就可以想出答案或與同學討論,總之別鑽牛角尖,別為難自己。
在中等難度的任務中,動機水平為中等時,學習效果最好。
總之,學習動機是學生良好學習的前提和保障,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是教師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必修課。
篇三
常規抓起,塑造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對於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學生,一切都是新的。入學,我們就進行了入規教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守則》為指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勞動塑人,勞動創造人本身。學校多次組織拔草等集體勞動,有效的改正學生在暑期形成的惰性。勞動過程中學生體驗到勞動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艱辛,珍惜勞動果實。清掃完廁所後,有多位學生髮出“我都捨不得到這來上廁所了”的感慨。許多同學來上廁所都是踮著腳,因為生怕多弄髒一塊地。
秩序塑行,無論是吃飯、出操、還是出去勞動,學生始終排著整齊的隊伍。不僅如此,連學生的盤子,臉盆,鞋子也都排的整整齊齊。
禮貌塑心,進入初中後有些學生見到老師不好意思喊“老師好”,甚至還要繞道而行。於是我要求沒一位學生都要喊“老師好”甚至鞠躬,每天對做的好的同學給予鼓勵並且加分。
一次意外引發思考
上週三晚上十點多出現多位女生肚子疼現象,我恰巧查完就寢後跟幾個朋友到外面吃夜宵去了。曹老師***1班班主任***打來電話說我們2個班有幾位女生肚子疼,於是我到醫院去等。到醫院後我打電話給曹老師,曹老師說:“給她們吃了克痢痧,好多了。”於是我就沒回學校了。後來11點多曹老師電話打來讓我趕快到醫院,說我班有好多位女生在醫院了。我趕快趕到醫院,看到校長他們都在,而我卻這麼遲過來,又看看自己的學生一個個都捂著肚子,心裡挺不是滋味的,挺愧疚的。醫生檢查後說沒什麼大問題,回去多喝點開水,如果沒嚴重起來就沒事了。回到辦公室開水燒起來,黎老師又拿來些麵包給學生吃。學生仍然捂著肚子,不吃不喝。校長回來後讓她們喝了水,沒什麼問題的就回去睡了。我跟她們到寢室,可還是有些學生老往廁所跑,我就在外面等,一個接一個到12點半左右還沒有停的跡象,但我發現她們的臉色已經明顯正常了,於是我只能下命令抓緊睡覺,要上廁所的先忍一下,實在不行再下來。後來就沒人下來上廁所了,我又等了20分鐘,確定沒事後就也回去睡覺了。從這件事我得到幾點感受:
1.校長和其他老師真的挺好的,我不在的時候也能盡心盡力幫我照顧我的學生。
2.生病了要照顧,但不能千依百順。因為這星期學生已經連續上了五六天了,而且是暑假回來的第一星期,多多少少還有些不適應。以至於學生不免有點矯情,甚至有些是裝的。以生病為例,根據醫學研究,人所得的疾病中有三分之二能自然消失,也就是會自己好了,這得益於身體的抵抗能力。但這種能力就像寶劍,越用越鋒利,反之則會生鏽,還會對藥物產生可怕的依賴作用。所以生病固然要照顧,但也不能千依百順,為此我下週班會主題我定為《學會堅強,學會成長》。
3.既然選擇了班主任就的時刻準備著,手機時刻保持暢通。學生的事,做到第一時間趕到,處理。
小結
班級漸漸進入正軌,各種事情和問題都會慢慢出現,前方的路還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在等著我。慶幸的是我有一個好的團隊,有我中學時的恩師郭老師、曹老師,他們依舊像以前那樣愛護我,指點我,有一大批像馬校,沈老師那樣經驗豐富的老師在幫助我,也有黎老師,李老師那樣年輕朝氣的老師給我灌輸一些新的理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