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數學心理障礙的探究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在我國教育改革從應試教育迅速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不平衡,學生個體之間為什麼會存在差異,現在學生的學習心理又是怎樣的?帶著這些疑問,我調查了部分學生,瞭解到學生髮展不平衡的一些原因:
        一 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
        1、缺乏恆心
        有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時常會被一些事感動,也很容易下決心,知道數學學習應當勤奮,但無法持之以恆,容易原諒自己,不喜歡聽老師空動的說教,如勤奮學習等。喜歡聽一些摧人奮進的、真實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鐘熱度,在他們心中和老師是有鴻溝的,儘管他們也尊重老師,但對老師還是有畏懼感,在他們心裡無法和老師建立起一種平等關係。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盲目下筆,導致解題出錯。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麼問題等;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對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於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三是被題設假象矇蔽,未能採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四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後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麼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慧遷移等等”。
        3、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即人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定勢。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慣性。雖然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思維慣性是數學知識的積累和解題經驗、技能的匯聚,它有利於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式思考數學問題,比較順利地求得同類數學問題的最終答案,但另一方面這種定勢思維的深化和習慣性增長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使學生的思維向固定模式方面發展,解題適應能力提高緩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偏重結論 
        4偏重數學結論而忽視數學過程,比如從學生方面講,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也僅是對答案,比分數,很少見學生間有對數學問題過程的深層次討論和對解題方法的創造性研究。至於思維變式、問題變式更難涉及。從教師方面來講,也存在自覺不自覺地忽視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忽視解題方法的探索,對學生的評價也一般只看“結論”評分,很少顧及“數學過程”。從家長方面來講,更是注重結論和分數,從不過問“過程”。
教師、家長的這些做法無疑助長了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偏重結論心理,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難以深刻領會結論,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啟迪,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得不到訓練和養成,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還有自卑心理、自諒心理、迷惘心理、厭學心理、封閉心理等等。這些心理障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制約、阻礙著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教學效益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我覺得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教學模式的轉變
        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能採用填鴨式教學,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吸引你的學生,引導你的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回到實踐中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這一完整的過程,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這樣不僅利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利於數學興趣的培養,目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以自己學的好壞來確定的,有的學生由於數學基礎差,對其採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師的耐心、細心,和教學方法的轉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做到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2.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要愛學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願意將心中的困惑告訴你,同時要和他一起面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能輕視你的學生,要尊重他們,和他們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係,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多賞識你的學生,讓他們有成就感,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做到由原來的被迫學轉變為主動學。
        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誘,對男女同學交往不能橫加干涉,當眾批評,要正確引導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同學友誼,要成才先成人,激勵機制要落到實處,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每天表揚進步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並持之以恆,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
        二、貫穿德育教育於數學教學中
        作為數學教師,應貫穿德育教育於教學中,試問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怎麼可能成為人才,現在的學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動力,他不知學習目的是什麼,有的學生家境貧寒,父母勒緊褲腰帶也不讓他受苦,但他們根本沒有同情心,不思學習,貪圖享受,我覺得這樣的學生應給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們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風,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總之,教師如果能做到愛你的學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數學初始階段的教學中,設定適宜的難度,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麼你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會增強,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一個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