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策略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中的知識並不深奧,但是往往有許多學生因為學習方法不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是入不了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在談論學習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白三個觀點:

  1、學習生物要有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習的第一位老師,有了興趣,才會積極而愉快地投入,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而我們生物是需要記憶的。興趣從哪裡來?所謂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我們人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生物體,你知道多少呢?DNA親子鑑定、DNA指紋鑑定、DNA基因身份證、DNA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科技可以使樹發光;使植物體內含有動物蛋白,人吃了這樣的植物既能保證人的營養全面,又不會使人發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等等

  2、要親其師。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一個學生喜歡這個老師,那麼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功課成績他肯定不會差。同學們老師雖然有些方面沒有你們好,但他可以成為你們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作為老師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學生好,正如你們的父母希望你們好一樣,但老師又不同於你們的家長.你把老師當作你的好朋友,我想你們學習成績的提高肯定沒有問題。

  3、我們要從高一抓起。高一是起點,是基礎。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學習就不困難,就象登一座塔,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著階梯一步步上來,其實並不困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步一個腳印,最後功到自然成。埋怨自己無能的人,正如剎了車埋怨車子不動,同學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二、那麼怎樣才能學好生物?

  1、 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複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線粒體學習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迭形成嵴,擴大了膜面積,有利於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2、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髮育等等,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冬眠與夏眠等等。比較時注意對比較物件全面瞭解,然後確定比較專案,並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瞭解。通過比較有利於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易混難記,比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3、綜合歸納

  教師授課尤其是新授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絡,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遺傳的物質基礎知識可按中心法則這一主線串聯。抓聯絡,如神經細胞與腦、脊髓聯絡點在於神經細胞分細胞體、突起兩部分,細胞體組成:腦、脊髓灰質等。抓特點,就是要抓重點抓主流。綜合歸納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不是大雜燴,應該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4、靈活運用

  這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後者正是中學生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如高中學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弄清了這兩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數目行為的變化,運用這些知識就可用來判別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學了生態學等知識在自家嘗試建設生態小區,發展庭院經濟等等。只要有心,生物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定能學好,學活。

  5、還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

  ① 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② 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可以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③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等等。

  ④ 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要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展、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6、最後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①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後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並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麼差

  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於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於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② 聽講

  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通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後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應該是很順利的。有很多學生就是課上認真聽講,在45分鐘的時間裡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總有些人,課堂上不認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白白浪費掉45分鐘,反而在課下再花時間去完成轉化,此時已沒有老師的指導,只有課本上的內容,顯然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如此花雙倍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就是常說的事倍功半。只要我們把主要功夫下在課上,那麼,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這就是常說的事半功倍。所以,聽講這一步驟是極為關鍵的,那麼,聽講時聽什麼?怎麼聽呢?

  聽什麼?

  有相當多的同學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維,筆記也記得相當不錯。但是,一節課下來,問問他們都掌握了什麼內容,都說不清楚。而有的同學想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住,這願望是好的,但很難實現。那麼,一節課45分鐘怎樣才能提高效率,收到好的聽課效果呢?這就需要明確課上要聽什麼。根據多數人的經驗,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絡、聽重點和難點。

  首先是聽思路。老師講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引出新課題的,又是怎樣把新課題展開的,怎樣講解的,怎樣歸納小結的。如果上新課前能夠切實進行好預習,則可以把自己預習的情況與老師講課的內容進行比較,這在預習一項裡已談到了。這樣,就可以在聽課時,明確老師的思路,這思路也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思路。例如,我們在學習有關DNA的分子結構的知識時,老師講課的思路一般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來講解的,而這一順序是:①構成DNA的基本元素是C、H、O、N、P;②構成DNA的基本組成物質是脫氧核糖、含氮的鹼基、磷酸;③構成 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④成百上千的脫氧核苷酸構成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鏈;⑤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鍊形成有規則的雙螺旋的空間結構。這一順序也就是掌握DNA分子結構的思路,其層次性很強,很容易理解、記憶。

  第二是聽聯絡。老師講課時,一定會聯絡許多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使學過的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絡,不但可以複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於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我們前面學習的關於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化合物的結構和作用的知識,是我們後面學習細胞新陳代謝、遺傳變異等眾多知識的基礎。我們前面學習的關於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是後面我們進一步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礎。

  老師講課時,也一定會遺留下一些問題,或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是以後在講課中要解決的,上課時注意聽這些問題是如何提出的,為以帶著問題聽課奠定基礎。這也是一種聯絡,這種聯絡造成了我們心理上的一種不平衡,即已有知識與未知的知識之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會促使我們去恢復平衡,因而會產生一種求知的慾望,通過對未知知識的探求,使未知變為已知,以達到新的平衡。因此,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絡,可以發揮出我們內在的學習潛力。例如,我們在學習有關液泡的結構和功能時,老師一定會講到液泡的功能與植物細胞滲透吸水有關,但是,具體有什麼關係呢?這隻有等到後面講細胞滲透吸水時才會詳細講到,此時就需要記住這些問題,做為一種懸念,留待以後進一步去揭開謎底。

  老師講課時,還會聯絡很多生活實際、生產實際、自然實際,科學實驗等,這些聯絡不但可以使我們加深理解知識,而且能使我們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上課時也要注意聽好這些聯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聯絡實際的主要內容。

  第三是聽重點、難點。每一節課都有每節課的重點內容,有的課還有一些難點內容。對於重點知識,老師會反覆強調,會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會圍繞重點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有時老師會明確指出哪些內容是重點,是必須掌握的。一般情況下,在每節課快要結束時,老師都會對本節課的講課內容加以歸納總結,而歸納總結的內容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對於上述幾種情況,都需要在聽講時加以注意,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住,但重點內容是必須記住的。有時重點知識就是難點,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識,減數分裂的知識,基因的概念,基因突變的知識等等。但有的難點知識並非重點知識,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知識等等。對於難點知識,老師一般也會想各種辦法講清,做為學生則要在課上把難點聽明白,使難轉化為不難,如果課上沒聽明白,課下也要找到老師問明白,不然有些難點也會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特別對那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知識更要弄個一清二楚。

  怎麼聽?

  如何聽講的問題,對於高中學生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雖然都經過了十年“寒窗”,但很多人至今可以說是不會聽講的。如何聽講呢?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預習步驟要認真落實,使聽講能有的放矢。

  第二,聽講時要開動思維機器,通過聽、看、寫等方面,隨著老師講課要多思考,特別是圍繞上面提到的“三聽”來思考問題,在頭腦中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的問題,如果老師在講課中已經講到了,說明問題基本解決了,如果老師在講課中沒有講到,則應該向老師提出。

  第三,多提問題。無論是課上想到的問題,還是課下遇到的問題,都應及時向老師提出,要有“刨根問底”的勁頭兒。課上沒時間問,就課下問,最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

  第四,認真記好筆記。老師在黑板上寫的課堂筆記,應該說是課本知識內容的高度濃縮,是重點所在,是精華所在,也可以認為是知識內容的綱要,所以要認真記好筆記。此外,老師寫的筆記不可能包括許多具體的內容,這就需要在記筆記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多記一些內容。如老師講課時舉的一些例項,畫的一些簡圖,提的一些問題等等,都應該記下來。記好筆記不但促進我們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而且為我們複習提供了提綱和資料。

  由於每個同學的情況不同,不可能很具體地說明如何聽講,只能籠統地提出上述四點,供大家參考。

  ③複習和作業

  每節課上,一般老師都要留一定量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內容多是講課的重點內容,是應該認真對待的。作業的過程就是複習鞏固聽學知識的過程,但是,很多同學把作業僅僅當成是一種任務,甚至當成是個負擔。因此,急急忙忙趕完作業,就認為當天的任務完成了,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學習的幫助是微小的。無論課上老師是否留有作業,課下都應該先進行復習,及時將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複習一遍,這可以加強記憶,克服遺忘。心理學家對遺忘和記憶都進行過實驗和研究,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程序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就是說,剛剛學習完知識後,遺忘很快就開始,而且一開始遺忘得較多,過一段時間間隔之後,遺忘的發展越來越慢,遺忘得也就慢了。根據這一遺忘規律,我們應該進行及時的複習,不要等到遺忘得差不多時,再進行復習,那樣,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由於遺忘程序是不均衡的,所以我們複習得越及時越好。

  每天的複習一定要避免機械的重複,而應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知識的聯絡和老師講課的思路,將老師講課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述一番。

  通過複習,加強了記憶,然後再來做作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效率,作業的困難、疑問、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過作業又可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④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絡、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總結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路的方法和綱要法。

  總之,做好總結是我們學習常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通過總結,不但可以複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能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使知識連貫起來、綜合起來,使知識建立起各種聯絡。這樣,就使我們能在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上來對待知識,就好像我們站在山頂上來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樣,不但能看清所有景點,而且能看清各景點間的關係。由於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來看待知識,我們也就有了駕馭知識的能力,就是說我們能靈活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了。

  上述的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的學習常規,要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開始時可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成效,一但形成學習習慣,就會嚐到甜頭。正如: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絡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點線的縱橫關係,由線到面,擴充套件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