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試驗儀器操作方法

  化學實驗是初三學習的根本,那你知道化學實驗的儀器怎麼操作嗎?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化學藥品

  實驗裡所用的藥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蝕性。因此,取用化學藥品有著嚴格的規定。要求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不許嘗藥品的味道。

  取用藥品,無論是取量、還是取法,都有規範要求。一方面要掌握取用的要領;另一方面也應該清楚違規的危害。例如,取用液體藥品,持瓶的手,應該把標籤向著手心,以免倒完藥品後,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籤。再如,把塊狀固體或金屬顆粒放進試管,不能投入直立的試管內,應該把試管橫放,放入固體後,再利用斜面滑下以減小它的衝力。免得打破試管。許多化學實驗,常常需要取用約略體積的液體,應該學會估液的技能,以便掌握試管的高度與液體體積的粗略關係。

  許多化學實驗需要加熱藥品,加熱藥品也有規範要求。像給試管裡液體物質加熱,不但對藥品的用量、火焰的部位、傾斜的角度有著明確地要求。尤其對安全操作的要求,不容忽視,所提到的“先均勻、後集中、管口萬勿對著人”加熱時一定要做到。

  存放和保管化學藥品,根據藥品的性質採取有效的辦法。一般來說,溶液最好現用現配,不宜長期存放。有的藥品見光、室溫高容易變質,應該放在黑暗、低溫的地方儲存。如硝酸、硝酸銀等。有的藥品見空氣易氧化、易潮解或易跟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應該密封儲存。例如,燒鹼、綠礬等。有的藥品有劇毒或強腐蝕性,還有各自的特殊儲存方法。

  另外,還應掌握一些簡單易行的處理由於藥品的毒性或腐蝕性而發生的事故。例如,不慎把濃硫酸灑在面板上,要迅速用布把濃硫酸拭去,才能用水沖洗。

  :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種類很多。例如,加熱、溶解、過濾、蒸發、蒸餾、集氣、結晶、滴定等。通常的化學實驗裡都包含著各種基本操作,只有掌握了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學實驗。例如,粗鹽的提純包括了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首先要明確操作的要領和道理。例如,加熱時,應把受熱的物質放在外焰部分,因為酒精燈的火焰有焰心、內焰、外焰三個部分,外焰燃燒充分,所以溫度高。如果放在焰心部分,甚至與燈芯接觸,由於玻璃儀器受熱不均勻、能發生破裂。有些較複雜的操作,要設法使難記的要領變得易記。例如,過濾操作的要領可以概括為“三接觸”、“二低於”,以便於記憶。它表示過濾時,漏斗的下端管口靠緊“接觸”到燒杯的內壁、玻璃棒的末端要輕輕地“接觸”到有三層濾紙的一邊、盛懸濁液的燒杯口要“接觸”到玻璃棒上,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過濾器裡。濾紙放入漏斗裡,濾紙的邊緣應“低於”漏斗口、向漏斗裡倒入的液體的液麵要“低於”濾紙的邊緣。

  基本操作只有經過反覆練習、多次實踐才能真正的掌握,不能只在初學時注意基本操作,應該在各種實驗裡,都重視基本操作。例如,裝置氣密性的檢驗操作,在制各種氣體以前都要做,不能存有僥倖心理,待正式制氣體時才發現漏氣,反而延誤了時間。

  :氣體的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中包括了製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和試驗氫氣還原性等氣體實驗。許多學生做氣體實驗時,常常感到手忙腳亂、顧此失彼、難於控制。這與氣體反應速度較快,實驗準備工作不夠,操作動作不協調等有關。

  做氣體實驗最怕的是實驗未完成而氣體斷源,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把制氣體的藥品放得夠用或略有剩餘。例如製氧時,把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或高錳酸鉀準備足量。制氫時,把鋅粒準備過量,鹽酸或稀硫酸放在手邊,以備氣流不足時,隨時增添用。另外要注意的是,做氣體實驗前,認真檢查氣密性,以防實驗過程中漏氣。

  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前,應該把準備集氣用的集氣瓶,分別充滿了水,並倒扣在水槽的水面下。不要等到該收集時,再向集氣瓶中注入水既耽擱了時間,又白白放走不少氣體。另外,水槽裡盛的水不能太多,一般以半槽為宜。不然,當排水集氣時,集氣瓶裡的水進入水槽面使水溢位。為了便於集氣,最好在水槽裡放進集氣瓶座,把充滿水的集氣瓶放在瓶座上,這樣,可以騰出一支手來做其他操作。還需注意導氣管是否能靈活移動,如不夠靈活,應該找找原因,並進行調整或更換。

  做氣體實驗和其它實驗一樣,一定要注意安全。例如,在收集完氧氣後,要先把導氣管從水面取出,再移開加熱用的酒精燈,以免發生水槽裡的水逆流進入試管發生事故。再如,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純度,以防爆炸傷人。另外,從心理上,要情緒穩動,克服恐懼感,才能使實驗緊張而有序,動作和諧、連貫。千萬不要喧譁、嬉鬧,實驗環境雜亂、直接影響著實驗的效果。

  做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等較大型氣體實驗,組裝儀器時應從左向右,先裝氫氣發生器,再裝加熱氧化銅的裝置,最後用導氣管連線它們。經過檢查證明氣體流向暢通,才能裝進藥品做實驗,不要急於求成。實驗過程,要嚴格遵守操作規則,先通氫氣,排淨整個裝置裡的空氣,再加熱氧化銅,看到明顯實驗效果後,移開加熱的酒精燈,繼續通氫氣直到冷卻。

  :提純物質

  研究任何一種物質的性質,都必須取用純淨物。因為一種物質裡如果含有雜質,就會影響這種物質固有的某些性質。提純物質的方法,應該根據混合物各組分的性質來選擇。結合具體情況,可以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不純物質變為比較純的物質,提純物質的物理方法,常見的有過濾法、結晶法、蒸餾法、分液法、萃取法等。例如,實驗室製氧氣後,試管裡殘留的二氧化錳,可以提取出來迴圈使用,要使混入氯化鉀從混合物中除去,可採用過濾法。因為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錳不溶於水,氯化鉀易溶於水。

  如果用化學方法提純物質,應該設法使雜質變成易與主要組成分離的物質,或與主要組成相同的物質。不要經化學處理後又混入新的雜質。例如,除去一氧化碳中混入的二氧化碳雜質,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氣,使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而溶解,與一氧化碳分離。再如,除去氯化鉀中混入的碳酸鉀雜質,可以用加鹽酸的方法,使碳酸鉀跟鹽酸反應變成二氧化碳氣與氯化鉀分離。假如,把鹽酸換成硫酸,雖也能跟碳酸鉀反應變成二氧化碳與氯化鉀分離,然而引入硫酸根離子新的雜質。

  :檢驗物質成分

  用實驗方法檢驗物質的成分所包括的種類很多。例如,已知物質成分的驗證、鑑定某物質中是否含有某種成分、幾種未知物的鑑別等。首先,應該弄清楚實驗所要求的是哪個型別,根據要求來設計實驗方法,然後才能動手實驗。

  已知物質成分的驗證。是用實驗方法證明某已知物質確實含有哪些成分。例如,驗證膽礬裡含有銅、硫酸根和結晶水。根據膽礬的性質,用直接加熱分解得到無水硫酸銅和水,證明它含有結晶水;把膽礬***或受熱分解後的無水硫酸銅***溶於配成硫酸銅溶液,加入氯化鋇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硫酸鋇沉澱,證明它含有硫酸根;用鐵釘或鋅片放入硫酸銅溶液能置換出金屬銅,證明它含有銅。

  鑑定某物質是否會有某成分。應該利用某成分的特徵反應加以判斷。例如,要問某礦石是否含有碳酸鹽,應該利用碳酸鹽跟鹽酸反應能放出二氧化碳的特徵反應。再如,要問某溶液是否含有氯離子,應該利用硝酸銀溶液裡的銀離子、跟氯離子能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氯化銀沉澱的特徵反應。

  鑑別幾種未知物質,應根據幾種物質在同一反應中表現出的不同現象***或不反應***加以區分。選用的方法要簡便易行。有時一步鑑別不開,還需兩步、甚至三步。例如,鑑別氧氣、氮氣、氫氣和二氧化碳四種氣體,需要兩步鑑別,第一步用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接觸四種氣體,使木條燃燒更加劇烈的是氧氣,能把氣體點燃的氫氣,使火焰熄滅的氮氣和二氧化碳。需進行第二步,用澄清的石灰水鑑別,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種是氮氣。

  :繪製儀器和裝置簡圖

  化學實驗儀器和裝置簡圖,是用以表達儀器的形象、裝配、組合形式的。通過繪圖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物,抓住儀器結構上的共性和特性,逐步樹立起幾何形體的觀念。化學實驗的儀器大都是呈軸對稱的,可以用幾何平面圖表示它們的形狀。

  大多數玻璃儀器的造型是由簡單的幾何形體所組成。例如,燒杯是由空心圓柱體組成;試管由空心圓柱體和空心半球體所組成;圓底燒瓶是由空心圓柱體和空心球體所組成。畫圖時,抓住構成這些形體的主要點和線,按照先畫左、次畫右、再封底、後封口的順序,就可以畫出它們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