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備課計劃

  在高一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備課計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教學任務:

  完成高語第一冊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題能力;講練結合,夯實基礎,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二、情況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總體安排:

  在完成課文教學任務的同時,結合各個專題訓練對學生進行初中基礎知識的系統複習,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針對高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具體教學重點

  閱讀,學習課文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分析、表達,六個單元的學習重點、依次是:中外現當代詩歌鑑賞,中外現當代散文鑑賞,先秦散文欣賞,實用性的文體-演講詞、序言的掌握。另還要指導學生自讀《語文讀本》,重要的文章還要講解;課外時間建議學生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和現當代的一些優美的散文。

  寫作,主要學習記述學習經歷和表達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建議學生每週至少要寫三篇日記。另外安排十次作文實踐,其中兩次為自由寫作實踐,可以自由自在的說自己想說的話;作文指導短文是:嚴格選材,確定主旨;理清思路,合理結構;文叢字順,有條不紊;

  口語交際,安排兩次集中實踐,可以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重點是:說話要簡明、連貫、得體。

  五、提高質量措施: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二***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省廳頒佈的“五嚴禁令”為原則,以今年我校成立的高中語文大教研組工作計劃為參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改理念,以閱讀和寫作為重點,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倡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

  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加強學科組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確保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1.學情分析:本屆高一年級共有24個教學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之間差距較大,大部分同學基礎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著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本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今年,省教育廳頒發“五嚴禁令”,學生在校時間減少了,課時數相對往年不足了,但教學內容沒有減少,教學質量沒有降低,語文學習課外時間得不到保證,鑑於此全組老師在高效課堂上達成共識,充分認識到“減時不減效,減負不減質”,教學質量依然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打造高效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是學生要減負了,老師要自加壓力,發揮集體優勢,挖掘團隊潛力。

  3.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過程,精講重點篇目,以點帶面,開發學生的語言潛能,提高語文素養。

  4.在初中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為三年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5.加強寫作訓練,注重閱讀與寫作的聯絡。以規定的隨文寫作為軸心,向外延伸,做到課上和課下相結合,閱讀和練筆相結合。

  6.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的智慧,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

  7.認真研究新教材,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

  8.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三、具體措施:

  1、課堂教學: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自讀課”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

  2、集體備課:認真學習新教材、明確《課標》對高一年級的要求;認真鑽研新教材,紮紮實實備好課,講好課,充分發揮課內45分鐘的效力,科學支配時間,注重教學效果。

  3、重視課外閱讀。每週要求閱讀量不少於5000字,摘抄筆記不少於1000字,兩週檢查一次。

  4、課堂寫作與課外練筆相結合。本學期完成6次作文,片段練筆2次。除此之外,每週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隨筆,即週記。

  5、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類語文教研活動,虛心學習,博採眾長,總結經驗。

  6、作業批改。兩週批改一次大作文,隔週檢查一次隨筆,作業的批改規範、及時、有針對性。作文評語突出個性化,強化作業批改的實效意識,加強面批面改,有錯的地方要求學生及時訂正。

  7、成立“作文和文學名著導讀”興趣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即“生活就是語文”的觀念和意識。

  8.堅持練字。要求書寫工整,寫規範字,寫正楷字,不連筆,不圈不繞不草,狠抓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