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小朋友剛進入小學學習,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日常的觀察記錄看,大多數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

  1、培養學生認真準備的習慣。

  一年級小朋友大多隻有七、八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當我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在全班開展“自己準備學習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要求學生根據每天的課表來準備好上課所要用的東西。開始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準備好明天所需的學習用品、每節課所需的學習用品,課間也可以由上節課的老師提醒學生準備。慢慢地,學生逐漸能獨立準備好每節課所需的學習用品,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準備情況進行評價獎勵。一個月下來,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養成了做好課前準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語文課對於他們來說一時不能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這群只有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注意永續性較差,要他們象高年級學生那樣認真聽講40分鐘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引導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提問,認真思考,作出積極的反應,對於參與得特別認真、積極的小朋友要及時鼓勵,並建立個人紅星榜,開展“誰得的紅星多”等活動,通過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其次是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跟同學交頭接耳。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準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通過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隨意性強,他們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認真觀察,而一些在他們看來乏味的東西則不免會心不在焉。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我們就應該細心地指導他們參與學習,通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我在課中常這樣對學生說:“比比誰發現得多。”“誰能有順序地把你發現的告訴大家?”“你知道他現在講的在哪裡,比比誰找得快。”……特別是當一個小朋友在交流時,就讓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講的在哪裡,你找到了嗎?並經常開展小組比賽、個人比賽,在多次的競賽、對比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觀察、有序觀察、細緻觀察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從一年級起就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對於學生以後的學習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我總是讓學生“先自己動動腦筋,等會兒交流時聽聽別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樣?”“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比比誰的想法更有道理?”並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評價。在獨立思考、認真傾聽和相互補充、共同評價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對比,學會發現優點、彌補缺點,在一次次的訓練與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慢慢養成的,當然要注意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易造成學生心靈的創傷和懼怕學習的心理。

  5、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從拼音開始,一直到漢字,我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在評分時也採用“雙軌制”評分,即有正確率等級和態度等級,如果做得全對、態度又好,就可得“優+”;有的錯了一點,但態度很好,則可得“優-”,這種“雙軌制”評分法學生很喜歡,只要態度端正,肯定會得一個優的,特別優秀的在旁邊再加在★。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

  每個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悉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低年級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吾將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

  一年級小學生應重點培養的幾種習慣

  ***一***專心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講課時應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二***口頭表達。在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無論哪種情況都要要求學生先想後說,想好再說,然後強調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並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語氣、音量和說話的方法。還要求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語氣要肯定,讓全班同學都聽見;糾正他人發言時態度要誠懇,音量要適中;小組討論時要用商量的語氣相互補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

  ***三***就語文學科來說讀的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根據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從二個方面進行訓練:***a***初讀。讓學生藉助拼音掃除生字障礙,做到正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姿勢以及自覺朗讀的習慣。***b***精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天文地理,擴大知識面,使孩子們從小主動尋找科學的奧祕。

  ***四***認真書寫。寫字時,首先要求學生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寫作業之前,教師要帶著學生複習一下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學生寫作業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其次,通過講解,使學生樹立形成正確、美觀的印象。再次,要求學生用本乾淨整潔;字跡清楚規範;有一定的書寫速度。為此,學生寫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寶寶,教師要事先給他們寫好樣子,讓他們先觀察,再書空一次,最後在練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