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很多不適應學習,是老師們家長們最關注的話題。下面小編整理了的方法,供你參考。

  怎樣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 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一、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日常的觀察記錄看,大多數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二、一年級小學生應重點培養的幾種習慣

  學習習慣需要訓練,但對於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區別。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規的學習習慣進行訓練。

  ***一***專心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

  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講課時應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三、培養過程中需把握的幾個方法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重激發慾望,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永續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小學生身邊的夥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夥伴學習。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