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目前,從"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認為要完成這個轉化,在語文教學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或者說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在語文複習中,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我們語文老師也常常強調語文就是要靠讀背,只要你對每篇課文讀透背熟,就自然會考得好。當然,這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這種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對現在的中學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說是遠遠不夠的。錢夢龍先生總結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種"三合一"的構思,也就是要教師精心指導學生,把學生從"暗衚衕"裡摸索解放出來。因此我認為,以下幾方面特別值得注意。

  首先,要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應在繼承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面和借鑑國外各種先進的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努力總結當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學者或成績優異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然後加以歸納整理,以之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如:按課前預習,課堂授課、練習,課後作業、自讀、閱讀、寫作等順序,可歸納為:"課文預習法"、"課堂問題回答法"、"課堂筆記法"、"課文分析法"、"課文練習法"、"閱讀法"、"略讀法"、"精讀法"、"作文材料積累法"、"作文題材提煉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應試法"等等。當然還有師生須共同掌握的"語文興趣培養法",課外的"讀報法"、"演講法"、"資訊借鑑法"等等。

  方法不單由老師總結,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種種的法則"***葉聖陶語***學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親切,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其次,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得到真正的統一。過去,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傳授語文知識上,這樣,學生被動地聽,不能參加各種智力活動,實踐機會少,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排斥,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落空,這就是語文課上那麼多課時,教師花那麼大力氣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應十分重視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努力教會他們如何學習語文,這才能很好地體現出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關係。學是在教之下學,教是為學而教。

  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不僅應該系統地總結語文學習方法,而且要認真地去研究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藝術,也就是說既要設法尋找學習語文的"鑰匙",還要去研究如何教會學生使用這把語文學習的"鑰匙"。當然這裡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如,不同年級、不同特點的學生,怎樣對他們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語文學習方法,怎樣採取不同的授受途徑,等等。此外,還要從"學"的方面,認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一定的意義講,教師的教法,往往成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模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就接受了教師通過教學展示出來的學習方法。

  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要他們改變笨拙的不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轉變學生養成的不良習慣是困難的,要改變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個過程。因而,一開始由於學生的不適應,他們在語文的學習上會有一段暫時停頓時期。教師應向學生指出:不要被暫時的現象矇住眼睛,要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方法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巨大作用。

  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在知識的真空裡進行,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如贊科夫指出的,學習能力發展總是與情感、意志、注意、興趣互相聯絡。所以,指導語文學習方法,不能孤立進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結合,又要與思想教育、感情培養結合。

  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在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儲備了一定的詞彙量,積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為學生全面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同時根據心理學上分析,學生智力發展高峰在初、高中階段。而智力正是構成學習基礎的能力,中學階段確實是掌握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期。另外初中階段又處於從孩子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一個獨特的時期,學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鐘擺一樣強烈的動搖特徵。因此,在這時期里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他們就容易接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總之,"機不可失"。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應試教育走到素質教育。

  篇二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閱讀方法歷來名目紛繁,分類龐雜。我們設定本欄目,主要側重閱讀訓練與應考的方法指導,內容既突出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又結合實戰應考經驗,以近年各地中考閱讀題為例,重在命題方式的梳理與技巧方法的歸結,以幫助師生對進行系統的複習與鞏固。

  ***一***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具體的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蘊含在具體材料之中的,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的。記敘文的另一特點,就是以記敘為主,採用綜合表達方式,包括記敘中的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等。記敘文閱讀的基本方法包括:

  一、整體感知

  1、理清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一般來說,每篇記敘文都應具備這六要素,把這些要素交待清楚,內容才顯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和插敘。倒敘往往出於作者表達的需要;或是為了突出中心;或是為了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是為了結構的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是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有兩種:一是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二是插進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敘述。如2005年山西臨汾市中考試題《喝得很慢的土豆湯》一文中的第二題“請按事情發生的本來順序,為本文另寫一個開頭。”本文采用了倒敘的順序,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對素材進行重組的能力。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性格,進行合理的想象,就會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再如2006年瀋陽市中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題“選文第4、5兩段在記敘的順序的安排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裡採用了插敘的順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聯絡上下文就不難回答。

  3、理出記敘的線索。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為敘述線索,可以有多種,如以時間發展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某人為線索,以見聞為線索,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以感情為線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溫州市中考試題《不落別處》一文的第一題“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本文是以“獎券”為線索,只要通讀全文,聯絡文題,理順內容,此題不難作答。

  二、分析綜合

  1、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採用綜合表達方法是記敘文的主要特點之一,即除了以記敘為主之外,還要運用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描寫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以及環境進行描寫,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說明是記敘的一種補充,它要交代解釋記敘文中需要加以說明的部分;議論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直接發表作者的見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記敘的基礎上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發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弄清這些特點,有助於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2、分析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①過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過渡的方法和規律。常見的過渡方法有用詞語過渡、用句子過渡、用段過渡。第二,瞭解過渡的作用。人們常說,寫文章要承上啟下,這就離不開恰當的過渡。穿針引線,組織成篇,可以說是對過渡重要作用的恰當比喻。②照應。閱讀時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應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與題目的照應,二看開頭與結尾照應,三看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層層推進,多處照應,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疊式照應。復疊式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標明文章線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懸念。懸念是寫作中為加強表達效果,吸引、感染讀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 “抑揚”的表現手法。巧用揚抑則是使筆底波瀾陡起、搖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可以是貫穿於作品整體的,也可以出現於作品的區域性,但作者同樣根據目的與手段安排好了輕重、主從、詳略,閱讀時應注意把握。⑤襯托。襯托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如2005年遼寧瀋陽市課改區中考試題《月光餅》一文中的第4題“作者在臺灣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覺臺灣的各種月餅‘做得比大陸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象還在嘴邊呢!’從全文看這是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此題考查寫作上的特點和運用的手法,這裡用了對比***或襯托***,其用意十分明白,就是表達思鄉情懷。

  3、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含義。二是試用同義或近義詞語替換作比較,理解詞語的含義。理解得對不對,還可通過朗讀體味,通過工具書來查證。三是注意句中隱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瀋陽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題“選文第⑿段中‘奇異的力量’指什麼?”此題考查對文中短語的理解,這類題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不能簡單地割裂地理解詞語。

  4、歸納記敘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從分析標題入手。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讀者獲得總的印象,有的可從中窺出文章的中心。二是從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現文章中心的基礎,可以通過材料蘊含的意義總結中心。三是從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開篇點題,分析開篇的語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從分析篇末入手。許多記敘文都是在篇末點明主題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結尾的含義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入手。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們要善於抓住這個“睛”來“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隱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綜合歸納,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瀋陽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五題“選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請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此題考查對文章最後一段作用的分析,記敘文最後一段從內容上看通常有點明***或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等作用;從結構上說通常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等作用。

  篇三

  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是不是感覺自己不知道該用哪個好呢?其實每一種預習的方法都能達到預習的目的,只不過過程不一樣而已。鳥瞰預習法,當你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呢?

  鳥瞰,就是從高向低,總體把握,這樣的預習方法,就如戰場上的指揮官,從大處把握全域性。想想自己成為一名戰場上的指揮官,心情是不是很激動呢?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排兵佈陣,打響這場戰役吧!

  鳥瞰式預習多是在假期裡或開學之初進行,因為這段時間多數能自我安排,並且學習比較輕鬆。比如在暑假裡或開學之初,新教材剛剛發下來的時候,利用一兩天的時間,粗略地預習一下要學習的內容。

  但你要知道,鳥瞰式預習並不是泛泛地預習課文的表面知識,而是通過這一鳥瞰式的瞭解,明確學習內容的多少和難易,以便制訂出科學的學習計劃。比如每天學多少?大約要多長時間?這樣有了明確的目的,心中有底,就能增強自信心。

  鳥瞰式預習主要是看標題、讀目錄。從章節目錄的大小標題中,大致瞭解全書或某些章節的內容。有些書在章節之下寫有各章節的要點,它比大小標題具體很多,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各章節論述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