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關鍵時期,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有什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指導,供你參考。

  語文學習方指導一:預習指導

  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己先自學教材,這是聽好課的前提。在這階段,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特點大致按如下步驟進行預習:

  第一,瀏覽教材,瞭解框架。

  要達到這一目的,並非一定要對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細讀,只需瀏覽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這樣,學生在幾分鐘內就可將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聯絡舊知,質疑設問。

  知識是一個系統。新舊知識間總是有聯絡的。因而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時候,應將相關聯的舊知識進行聯想、回憶。對新知識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絡處,要大膽地質疑,提出問題。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得長進”。對提出的問題,可用鉛筆寫在相關的教材空白處,以便進一步學習

  第三、查閱資料,思考討論。

  發現問題後應積極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前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首先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網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字典是工具書的一種,是學生學習上不開口的“老師”。查閱工具書能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字詞讀音及意義上的問題。網路知識更是豐富多彩通過查閱書籍及網頁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然而,當學生遇到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該怎麼辦呢?因此老師還要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課前交流討論的方法。此時討論的物件是很廣的,親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學可以、老師也可以……只要確定對方對此也感興趣就行。如討論後仍有疑問就做好記錄,以便上課認真聽教師講解。若是課堂上還未解決這一疑點時,下課及時詢問教師。

  語文學習方指導二:課堂學習指導

  課堂是師生交流和共同學習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的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利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得到最大的發展,使教學取得最大的效益。我們的教學就要限定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凡是學生能看懂、能學會的,鼓勵學生去看、去學,絕不多講;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論的,就激勵學生自己探索,絕不多操心;凡是學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絕不代勞;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就引導學生說,絕不多講。

  1、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對於識字和寫字教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遵循的是識、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注重引導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絡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將了的學習方法,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此後可採取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

  ①自主識字中的學法指導

  識字課複習、匯入時,創設情境,以講故事、猜謎語、編排順口溜等形式進行復習、匯入。在匯入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學習方法。

  例如:出示謎語“三面有牆一面空,有個幼兒在當中”,因為是剛剛學過的字,學生會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師既可順勢引導,“為什麼你會認為是‘匹’字,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概括得出結論:這個謎語是分析漢字結構,根據部件或筆畫的特點來編的。教師可繼續出示謎語或順口溜,讓學生進行分析。

  老師:分析漢字的結構,根據部件或筆畫的特點來編故事、謎語、順口溜等,這是識記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們也來編一編。***佈置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的任務***

  ②合作識字中的學法指導

  合作識字就是指學習者在小組學習中、同伴相互學習中識字。這時的學法指導就要落實在指導小組內怎樣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寸”、“取”二字。學生已經瞭解讀音,主要的任務就是識記字形時。我們可在出示了這兩個字後,首先,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識記字形:分析字形結構;加一加、減一減與熟字比較;根據字形編順口溜,,“又拿來了一隻耳,輕輕放在左邊”、“十字腳尖前鉤起,懷抱一點不放鬆”。然後,觀察田字格中的這兩個字,分析佔格位置,討論怎樣把字寫好。最後,學生仿寫,進行展示,並選取較典型的進行集體評議。

  要學好、寫好一個字,你們知道怎樣去做了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節***

  2、朗讀感悟

  實驗教材的閱讀教學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讓學生能通過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強調對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培養。因此,讓學生抓重點詞句通過朗讀、質疑、討論等進行探究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①抓詞理句的學法指導

  朗讀課文,感悟文字的情感,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能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重點品析、感悟。學生如何去抓住重點詞句,這一方面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學法指導通過對自學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抓重點詞法,使之再教學過程中進行,以有效的培養、發展學生學習的能力。

  ②研究性閱讀的學法指導

  新課程教程重在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較適合研究性閱讀的學習方式,即提煉主線,設計研讀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讀探究,並在交流中落實訓練點。

  ③表情朗讀的方法指導

  在語文教學中,感情朗讀對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感情朗讀的基礎必須是具備一定的內心體驗。體驗越深,感悟越強,朗讀也就越到位,越出色!採用各種形式,讓學生表情朗讀,***配樂美讀、表演讀、賽讀、評價讀……***在品評時,可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等。要鼓勵學生有個性色彩的朗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感覺讀好課文,不必強求一致。

  語文學習方指導三:複習指導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覆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複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種基本的複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後,不滿足於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複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複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就是過度複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複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分散法主要運用於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複習:一是複習的內容不算太多時,可採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個小時能複習完的內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覆習兩個小時。二是先多後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複習中,需要在七天內複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覆習兩次,第二天覆習一次,第四天再複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後一次複習。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別的複習內容。每次複習間隔的時間長短要根據複習的內容而定。複習新學的知識,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不能間隔得太長,太長就要遺忘,給複習增加困難。複習的時間要分散,複習的內容要交叉,複習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比如,把說的、讀的、寫的、算的、畫的、記的互相結合起來,穿插進行。有時要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把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方法選擇的闡釋,以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方法。

  3.歸類法——生尋規律。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麼分段的,根據是什麼,然後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型別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遊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於重點突破,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複,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容。美國心理學家索裡和福爾特做過一個實驗: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是不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的兩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回憶是大腦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複習中有回憶的參與,即增加了一個資訊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的次數又往往不僅一次,多次的強化剌激可提高記憶效果。指導學生運用嘗試回憶應與閱讀教材結合起來複習,即先回憶後閱讀;或回憶一段閱讀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全部回憶起來為止。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小學教學的任務也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後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