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渡邊淳一說創作的美學關照

  論文關鍵詞:渡邊淳一;傳統美學;現代美學;日本文學
  論文摘要:渡邊淳一的小說具有日本文學傳統美以及西方現代派文學現代美的雙重美感,並以睿智的哲思給人以深刻啟迪。

    渡邊淳一作為日本當代最流行的小說作家之一,其創作往往以探索人的情感世界為主題,並以細膩入微的人物心理和細節描寫見長。他的作品除了在日本國內多次獲獎,一版再版而外,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所接受,成為我國國內最為著名的暢銷書系列。
    一、民族傳統的繼承使渡邊淳一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日本傳統文學的美學理念,顯現出厚重的文化底蘊
    首先,在選材上,傳統的日本文學大多不太注重所謂的“重大題材的選取”,而較多重視凡人小事甚至生活瑣事的描述。這種傳統最早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的女性口記文學,近代也可追尋到日本大正時期自然主義文學的“私小說”,其對於瑣細生活素材的偏好甚至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川端康成***如《雪國》***和大江健三郎***如《個人的體驗》***那裡仍可得到大量佐證。在這一點匕渡邊不愧為一個受日本文學滋養而成熟起來的作家。他的作品側重描寫人的日常生活,從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到所從事職業中的各項具體工作,從夫妻間的爭吵《為何不分手》,到婚外情的頻頻幽會《失樂園》,朋友間的促膝長談,再到人物行為因違背社會道德而陷入尷尬的處境《夜潛夢》等等,直至在各種生存狀態下人物的複雜心態。從職業的角度,作家秋葉的寫作與構思***《情變》***,建築設計師伊織所從事的建築設計***《雪花》***,醫學專家阿久津所進行的醫學實驗***《秋殘》***等等,無不屬於身邊瑣事,又無一不被描寫得細緻而逼真,透著日本文學民族傳統的深刻烙印。如在《為何不分手》中,寫到夫妻吵架後互相不理睬的情景,通過被褥之間的距離表現出來:
        兩個人被褥之間的間隔比平常差不多大了一倍。昨晚先睡的是修平,所以其後拉開距離鋪被褥的是妻。本來修平鋪被褥時已把間隔充分拉開了,比平時更靠近牆壁。目前被褥之間的間隔可以說是昨夜爭執的遺蹟。修平看著它,心情漸漸沉重起來。
作家選擇夫妻吵架這樣的日常生活小事,以象徵夫妻親密關係的被褥的距離體現和印證兩者關係的疏離,以及給人的精神上帶來的持久影響,在對這些日常小事的描述中展示人物的生命體驗。與此同時,作家在特定情景下人物心境的披露上更是入木三分,如在《失樂園》中,寫到主人公被周圍人孤立以後,心情暗淡,變得更加我行我素無所顧忌的思想軌跡:
        如今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已於事無補,不如把剩餘的人生來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行的話,死也無妨。
  這就為後面情節的發展—兩人雙雙赴死,作了很好的鋪墊,人物命運的悲劇結局就有了依託。
    我們還看到,渡邊對民族傳統不僅是簡單的繼承,在此基礎上有著更進一步的超越。其選材視野更為廣闊:不再囿於生活瑣事,而是更進一步關注社會問題。在《白衣的變態》中,作者揭露了醫學上的黑暗,融入了日本“私小說”所沒有的濃重的社會意識。作品以私人醫院為背景,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唯利是圖的醫院院長;得了不治之症,把自己的身體作為實驗給活人留下寶貴的資料,臨死前為解除病痛又沉酒於女色的外科醫生;生活糜爛的女歌星;專探別人隱私的週刊雜誌記者。當然也有正面形象: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必要時慷慨解囊的青年醫生;忠於工作、生活和愛情的護士……無不展示出社會的存在。再如以夫妻關係之外男女關係的描寫,探討了人性與社會倫理的相悖以及不可調和的矛盾;情人關係中因觀念的差異導致的分手等等。以上種種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描繪,體現了作家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理解,顯現著作家比其前輩更大範圍的思考和所具有的更高社會責任感及美學理念。
    其次,日本民族文學傳統中不同於世界其他民族文學的特徵在於:並未把對理想的嚮往和對現實的深刻批判發展成大規模的浪漫主義或是現實主義等等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而是以極為細膩的對事物觀察形成的獨特情感體驗構成了“物哀”、“幽情”、“悽美”、“清麗”的傳統藝術風格,積澱到民族文化的深層,並以不可阻擋之勢薰染了一代又一代作家。這是由於日本民族具有多情而易感的特點,加之長期以來對佛教的信仰形成的無常觀和來世思想,把現實人生看成“浮世”,“人生朝生暮死,萬物無常宛如花瓣朝露”在文學創作中,突出表現事物“幽玄”、“物哀”之美。他們描寫春花、秋月,卻以花之繁盛而想到其凋零,由秋月的清淡聯想到秋的蕭瑟。這種由美的短暫及生命的無常縹緲形成的虛無意識,使日本文學帶有濃重的惆悵、傷感及幽怨、空漠的美學特徵。這種傳統可以上溯到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紫氏部的《源氏物語》等作品中,近現代則延續到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名作,可謂源遠流長。這些文學傳統的特徵渡邊在作品中均已給予很好的診釋,並得以繼承和發揚。透過渡邊的作品,我們深深感到它所具有的日本文學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其幽微的虛無意識深蘊其中,由此顯現的“物哀”、“幽情”、以及“悽美”、“清麗”的美學風格深入骨髓,撼人心魄。在《失樂園》中,男女主人公生生死死的愛情催人淚下,卻以毀滅為結局使故事不留懸念。在《雪花》中,把苦苦追求完美人生和愛情的努力化為烏有—宛如落入掌心的一片雪花。在作品中所加的一個個美不勝收的小標題“茶花”、“嫩芽”、“晚花”、“寒露”***《雪花》***、“夏草”、“晚香”、***《情變》***等等,和一段段情景交融優美動人的景物描寫,更加深了“繁華過後總是空”的悵然情懷,其“物哀”的情緒道之不盡。作品中女主人公大多具有日本古典美風格—這令人想到身著和服,腳踏木屐,隨著《櫻花》的音樂節奏款款起舞,多情又多禮的日本女子。無論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情變》中的霧子***,抑或是風韻猶存的少婦***《雪花》中的高村霞***,雖則形貌不同,但其“清麗”、“婉約”情致隱隱再現。霧子未涉世事的清純和稚氣,高村霞舉手投足間流露的恬靜、優雅,都顯露出“清麗”的風格特徵。其愛情雖有淡如幽蘭的,有熱情似火的,但終因種種原因而以毀滅結局,其故事“悽美”動人,讓人迴腸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