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的世界議論文
一位在為動物們講哲學的教授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像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一隻青蛙對此提出質疑:“真的所有的建築都得從底層做起嗎?”教授便不屑的回了一句:“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道:“難道井也是從底層做起嗎?”。
顯然,教授沒有料到一隻他瞧不上眼的青蛙竟會有如此讓他意想不到的想法,他最終只能啞口無言。當然,這只是個有趣的寓言,但類似的事在我們身邊經常可見,有一些人經常嘲笑另一些人是“井底之蛙”,笑他們見識小,但有時他們卻能說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見解,讓人驚異不已。但若我們仔細想想,倒也不覺得驚異。
其實,井底之蛙的弱點在於它的視野僅侷限在一口井眼裡,但這僅僅是指它的視野被侷限了,但是,誰說這隻青蛙的思維被侷限了呢?視野是大是小,是由見到事物的多少決定的,但思維是否被侷限,跟這個並無絕對聯絡。而活躍的思維即便是從舊事物、小事物中也能不斷提取出新的東西,就如同“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我們身邊那些被嘲笑為“井底之蛙”的人,只是見識小了些,但絕不能說明他們的思想也那麼小,相反,由於對同一事物的不斷思考,他們反而會在某些方面會得出比我們更獨到的見解。
而當我們嘲笑那些“井底之蛙”見識小時,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有時跟他們有多大差別呢?就像我們嘲笑著看那井底的青蛙時,視野比它能大到哪去呢?青蛙通過井眼看到了一圈天,而我們通過井眼看到一圈井水,視野都是一口井眼。青蛙不知道外面的天大的很,而這口井下可能有一片的洞穴,我們也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是青蛙笑人呢?還是人笑青蛙呢?恐怕誰都可以笑誰,誰也都沒有資格笑誰吧。現實中,當我們在嘲笑別人是“井底之蛙”時,我們是否意識到,別人也有可能見識過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世界,而在那,我們在他們眼中也是一隻只“井底之蛙”,只不過,在我們與他們的交流中,都只能看到對方小小的一面,所以,都認為對方是“井底之蛙’”。
當然,笑別人是“井底之蛙”很多時候是源於我們的傲慢心態,就像那教授,傲慢的他根本沒把那青蛙放眼裡,儘管那青蛙並不在井裡,但他還是丟下一句“井底之蛙!”也正是由於他的傲慢,使他沒有對問題深入思考,弄得最後啞口無言,好不尷尬。
所以,依我看,“井底之蛙”至多隻能是讓我們出出氣的詞,但決不能成為我們嘲笑他人的用語,因為,誰能知道那“在井裡的青蛙”會有什麼連我們也想不到的見解呢?跟何況有些還不是那“青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