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保護論文

  中國古代建築歷經千年磨礪,現存人們眼前的都是歷史文化藝術的遺產,穿越千年至今依舊給我們指引,它不僅是隻是建築物,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一座座不朽的豐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古建築綜合防雷保護的重要性

  【摘要】雷電在大自然當中是一種正常的自然景象,但是雷電災禍為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所帶來的危害又是非常巨集大的。隨著古代迷信的不時開展,無效地做好避雷措施,以便於促使人和各種修建物的平安程度的提升在以後社會開端不時的開展。而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經過長工夫的開展到古代,各個地域都存在著一些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文明遺產,而這些文明遺產很容易蒙受到雷電的侵襲,本研討次要剖析強化古修建綜合防雷維護的重要性,希望做的內容可以給相關範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古修建;綜合防雷維護;重要性剖析

  一、前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隨著社會的不時開展,我們關於文明古蹟的維護認識也越來越增強列,但是在一些遺產當中,有一些修建為木質或磚木的構造,為了更好地維護這一類修建,需求做好相關的防雷維護措施需求做好相關的防雷維護措施。假如在對這類修建停止維護的時分有所忽略,那麼能夠會使得這一類修建成為雷電所攻擊的物件,招致這裡修建發作損毀,甚至會引發火災,而這類修建一旦被損毀,就再也無法再現。因而剖析強化古修建的綜合防雷維護是十分重要的。

  二、以文物維護的角度來剖析古修建防雷的重要性

  所謂的古文物修建就是現代的修建,經過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洗禮,這一類修建曾經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存活了成百上千年之久,甚至有些修建更久。所以,這些修建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關於其停止無效的維護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留念意義[1]。古修建普通都是建造工夫比擬長,而且到至今為止仍然屹立在空中上的一些修建,這些修建物包括了陵墓、宮闕、街道、寺廟、庵堂、樓臺、亭閣等等。

  古修建物普通是某一個地域所特有的文明標誌,這也是某一個時代文明所開展的標誌,古修建物都閱歷了歷史的滄桑劇變,因而在修建本身當中也包含著較為豐厚的歷史資訊,我國的古修建物是我國曆史文明的一種珍貴遺產,它也是現代休息人民所留下的智慧結晶,在我國來說也是我國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具有非常豐厚的歷史價值,也傳遞著較為豐厚的文明意義[2]。

  古修建可以生動地對事先社會的社會程度和科技程度停止反映,可以向當今的人類展現之前的社會政治狀況,使我們理解之前的一些民族和風範,給我們更好的理解和看法社會歷史。從國度標準的防雷古修建當中來看,關於古修建物的防雷級別也做出了分明的規則,關於國度級的重點文物維護需求列為2類的防雷修建,而省級的重點文物維護修建應該列為3類防雷修建。從這裡也可以得出,強化對文物古修建的防雷維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必需從基本上予以注重。

  三、以文物古修建防雷現狀的角度來剖析古修建防雷的重要性

  有研討標明,到目前為止,大約還有2/3的古修建物未設定防雷安裝,從中也可以看出,關於古修建物的防雷,目前具有較差的認識。雷電災禍從古到今就是對古修建物發生災禍的一種嚴重的風險源,剖析次要的緣由,有一區域性緣由是由於很多修建都沒有設定防雷安裝,沒有對修建物本身停止維護。

  同時又由於古人關於雷電知識的看法並不完善,所以古修建在設計和建造的時分並沒有注重對雷電的維護,而且古修建也沒有像古代修建物一樣,在停止設計的程序當中就將防雷要素思索出來。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修建都沒有裝置防雷安裝,即便有一區域性古修建裝置有防雷安裝,由於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或許防雷安裝不完善,也會使得這一區域性防雷安裝形同虛設,不可以從基本上起到防雷的作用。

  剖析詳細表現,有些修建物在設計初期就降低了對古文物修建的防雷級別,平安係數不能契合規範,而容易遭到雷擊的部位也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停止防範,關於防雷的補射任務沒有做到位,引下線數量遠遠缺乏,而接地敷設的地位和沒生病不契合要求,這些都是以後關於古修建物的防雷措施不完善的表現[3]。

  同時也有一些防雷措施表現在其接地的電阻較高,並沒有在房裡做事當中設定均壓措施,關於感應雷或許電源防雷,並沒有設定,也無雷電波的侵入裝置。室外電氣金屬管線線路和相關裝置的防雷級別在平安間隔下存在著差距,還有一些書中所提到的絕緣防雷狀況、“雷火煉殿”、“聯通天地”的鐵絲或鐵鏈等等,在古修建當中雖然在始建之時都有裝置接閃器功用的金屬飾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雷效果,但由於裝置比擬複雜和原始,再加之年久失修,使得其存在著一定的平安隱患,所以一旦有雷電發生將能夠會呈現不可估量的結果。

  四、以綜合防雷對古修建物停止維護的效果來剖析古修建防雷的重要性

  次要觸及到的防雷措施普通就是裝置防雷安裝,裝置防雷安裝的作用是避免雷電對修建發生間接的影響,將雷電的電流引向大地,以此來新增並保證人身和修建物的平安。接閃器,次要包括避雷針和避雷線等,也有的觸及到避雷網和避雷帶,這是一種間接接手雷擊的金屬區域性,而避雷針普通都設在較初級別的修建頂端的古樹上,所以對修建物和樹木都可以發生維護作用,防止其間接遭到雷擊而發生影響。

  避雷線可以對較長的單層修建發生維護作用,避雷網和避雷帶則是對修建物本身停止維護,以防止修建物遭到雷擊的損害。而引下線是經過避雷維護安裝的兩頭區域性,它下面和接閃器相連,上面銜接著接地安裝。通常狀況下,引下線會敷設在修建的外牆區域性,而且經過最短的線路,每個修建物的引下線普通都在兩個以上。

  依據以後的防雷器數來看,對古修建物停止防雷所採用的措施普通都是綜合防雷板,就可以最大水平上增加古修建物遭到雷擊的損害就可以最大水平上增加古修建物遭到雷擊的損害。舉例來說,被古文物學家稱之為“活文物”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100餘株古樹,全部都裝置了避雷安裝,而據理解,凡裝置有避雷安裝的古樹到如今為止,並沒有發作一同雷擊事故。從中也可以看出,避雷安裝關於古修建的維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五、結語

  本研討次要複雜地對強化古修建綜合防雷措施的重要性停止剖析,筆者以為,經過對防雷技術的綜合使用來維護古修建免受雷擊是文物維護的一個重要要求,而它也是社會開展的必定要求,為了愈加平安合理的使古修建失掉綜合的運用,各地文物維護部門需求強化對古修建物的雷電認識,並不時的做好對古文物的維護,防止不用要的損失發作。

  參考文獻:

  [1]高俊萍.關於文物古修建維護和開發的考慮[J].赤子***上中旬***,2014,22***11***:45~46.

  [2]閆鳳珍.基於文物古修建維護和開發的幾點考慮[J].休息保證世界***實際版***,2015,21***07***:163~164.

  [3]朱傑.文物古修建火災隱患及防治措施探析[J].安徽修建,2014,11***01***:41~42.

  篇2

  試析當前古建築群火災危險性與應對策略

  摘要:文章主要論述了古建築群發生火災時的危險性,如何對古建築群進行管理以避免火災的發生,並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方法,最後對我國現今的古建築群安全現狀進行了探究,指出了預防古建築群火災危險發生的最有效措施是進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我國現今古建築群存在問題的解決,有利於我國古建築群的長期安全儲存。

  關鍵詞:古建築群;火災危險性;應對措施;消防安全管理;火災荷載;磚木結構

  1 古建築群火災危險性分析

  1.1 耐火能力差,結構的火災荷載較多

  我國的古建築群一般都是由磚木結構來建設完成的,木質材料是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但是木質材料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受到長期的日晒雨淋,再加之風力的作用,便使其木質結構非常乾燥。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木質結構已經腐朽,質地非常疏鬆,密度也很低,是非常良好的易燃物,較小的火力可能就會使其燃燒。並且一旦出現火苗,便會呈燎原之勢,迅速蔓延至整個建築,產生立體燃燒。再加上屋頂結構的密封性相對是比較好的,所以火災發生後產生的熱量一時無法散發,建築內部的溫度持續升高,便極易出現“轟燃”現象。

  1.2 防火的間隔太小,也沒有設定消防用通道

  古建築群的建設一般都是由多個形狀、規模不同的單體建築組成的,各個建築之間由廊院連線,並以四合院的形式呈現,建築之間幾乎沒有防火間隔和安全空間,這是不符合防火間距的有關規定的。建築群體內部也沒有設立消防通道,如果真的出現火災,安全疏散工作有很大的難度,消防車也只能在距離建築物較遠的地方開展滅火工作,並且相連較近的木質結構會很快出現大面積的火情,火勢會迅速蔓延至古建築群的每個角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給社會效益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火災案例:2014年1月11日凌晨1時27分,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裡拉縣的獨克宗古城四方街發生火災,截至2014年1月11日17時46分,古城內明火被撲滅。

  大火持續10個多小時,古城1/3都被燒燬,都是較繁榮地帶。據初步統計,火災共造成335戶、242棟房屋受災***含拆除***,此次火災還造成古城內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燒燬,初步測算火災造成經濟損失逾1億元人民幣。此次大火持續時間長,造成損失嚴重。但是在2014年1月11日晚上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迪慶州政府解釋獨克宗古城火災規模大原因有三個:一是古城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易燃燒;二是城內通道狹窄,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受災核心區;三是當地氣溫較低,致使消防設施供水水壓不足。

  1.3 產生火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無法從根源上進行防範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斷提高,旅遊業的飛速發展也使古建築群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且因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備受人們親睞。古建築群所接納的遊客越來越多,使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多,並且活動***數量多也會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再加之一些遊客本身道德素質不高,在吸菸後常常將菸頭隨意丟棄。古建築群內的工作人員有時也會用木板等各種較易燃燒的材料修建臨時休息點等,這還會造成古建築物內部的各種線路亂接,與電氣安全使用技術規範不相符,還沒有開展穿管保護工作。並且有些線路本身使用時間過長,外皮可能都已脫落,萬一出現短路,則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

  1.4 現今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分析我國古建築群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現狀可以發現,很多的古建築群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常常沒有將權責進行明確的劃分,沒有將責任落實到人,使得問題出現後大家往往都相互推卸責任。甚至還有一些古建築群的某些區域被當地的群眾長期佔用,用來堆放生活雜物,古建築群沒有得到重視,火災隱患一直都存在,並且在這些“真空”地帶往往也沒有配備應有的消防裝置,佔用者的安全意識往往也比較差,自救自防的水平很低,這會對整個古建築群的消防安全管理造成很大制約,使得古建築群極易爆發火災。

  1.5 發生火災後的撲滅工作存在很大的難度

  我國的大部分古建築群都沒有配備專業素質較高、工作經驗較豐富、專業能力較強的專門的消防隊,甚至都沒有安裝一些必需的消防裝置,古建築群的很多區域可能還沒有消防用水源。並且古建築群的建築物一般形體都比較高大,有門檻、臺階等結構,內部、外部的道路也比較狹窄,消防車根本不能通過,上述現象的存在都使得古建築群的火災撲滅工作有很大的難度且工作效率極差。

  2 應對措施研究

  2.1 管理方面

  2.1.1 政府起主要作用,各部門協調配合。

  在進行古建築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時,一定要先進行充分的現場調查,並將調查結果詳細地彙報給上級領導,調查及彙報目標主要應包括下列兩個方面:現今存在的火災隱患,火災發生後的處理方式。將這些問題一一彙報給相關部門的領導,使政府領導給予消防安全工作足夠的關注,並將具體工作分配給公安、消防、文化、宗教、旅遊等各個部門,由政府部門統一進行領導和管理,貫徹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將消防安全的工作內容分解並安排給各個部門,各部門協調配合一起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將以上各個工作都做好,才能帶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進步。

  2.1.2 加大成本投入,提高消防安全工作質量。

  分析我國現今的古建築群消防現狀,我國消防工作的配套裝置還有很多缺陷,經常出現的是消防水源不充足、滅火裝置等配備不完善,這些都需要靠加大投入來實現。另外,開展古建築群的旅遊開發和規劃工作時,必須將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滅火裝置安裝都包括在基礎設施中,將這些工作進行同時規劃和建設,大量購進裝置並投入維修經費,消防車無法到達的地方還要建設容量較大的消防水池,還要有水帶、水槍等防火裝置,以便於發現火情時能夠及時處理。

  2.1.3 將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到實處。

  負責管理古建築的相關部門要根據相關的消防規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並填寫好消防檔案,將消防安全的責任人和管理人員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將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到個人。還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防火巡視,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並組織防火演練,使消防人員能熟練掌握相關的消防知識和裝置使用方法,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疏散人員、撲滅火勢,不斷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2.2 技術手段方面

  2.2.1 改造電氣線路。

  古建築群中的電線線路可能因長期使用而發生老化和區域性破損的情況,它覆蓋在古建築上,便極易發生火災。所以,要對古建築群內部的每個線路進行徹底的清理,並及時更換老化和區域性有問題的線路,最好使用銅芯絕緣導線並進行穿管處理。另外,要線上路上裝置熔斷器,並設定獨立的控制開關,避免使用表面溫度較高的大功率燈泡,建築線路也不能與古建築的木質結構直接接觸,電加熱裝置、燈具等儘量遠離木質結構。最後,每個電氣線路都要符合有關要求,安裝時要符合電氣安全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規定。

  2.2.2 可燃建築構件阻燃處理。

  有些古建築群的防火分割槽是不能改變的,面對其原始的木質結構,就需要使用先進的防火技術,從根源上避免火災的出現,將主動預防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對於易燃的構件要進行阻燃操作,並將操作的重點放在柱、樑和樓板上,在這些結構的表層要塗抹適用於古建築群的防火塗料,這樣能產生一層高效的阻火膜,提高其抗火能力,還能降低其表面的易燃性,避免火勢大範圍擴張。例如:非膨脹型防火塗料主要用於木材、纖維板等板材質的防火,用在木結構屋架、頂棚、門窗等表面;根據國家標準,除滿足阻火性要求外,防火塗料的燃燒效能分為一級和二級。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一級防火塗料的耐燃時間不小於20分鐘,二級防火塗料的耐熱時間不小於10分鐘。使用者在選擇時應注意加以區別,避免企業以次充好,達不到防火保護效果。

  2.2.3 火災探測技術的應用。

  設定火災探測報警裝置的目的是及時預測火災的發生,告知工作者做好火災處理工作,還要能啟動與之相連的各種裝置來開展滅火或煙氣壓制工作。而在設定火災報警系統時,一定要把古建築的防火作為重中之重,在古建築的附近安裝高科技的火災報警裝置,能第一時間發現火情並進行滅火。每種探測裝置不可避免地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要藉助多個探測器來實現早期的預報工作,這樣還能避免火災預警時可能產生的誤差。進行報警探測器的選擇工作時,一般要使用具有感煙、感溫、火焰探測能力的探測裝置,最好將這些效能結合起來使用。

  3 結語

  歷史變遷中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古建築群,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高效解決各種存在的問題,並嚴格貫徹政府制定的各種制度,方面共同合作,一定能使消防安全工作有較大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田思龍,趙軍,劉國良.古建築火災的成因分析與消防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7***.

  [2] 陳貞玉.古建築火災防治技術探析[J].中國科技資訊,2010,***20***.

  [3] 蒙慧玲,陳保勝.古建築火災分析及預防[J].新建築,2010,***6***.

  [4] 楊旭紅.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對策[J].山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