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叛逆孩子的方法

  對於叛逆的孩子,許多父母和老師都不知所措,彆著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1、開放自我。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2、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3、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瞭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4、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5、分析說明。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6、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7、實踐體驗。就是通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8、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如果你掌握瞭如上八個,也就懂得了從內心深處與孩子溝通了,那麼,你和孩子的關係一定會很融洽。

  二

  一 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麼,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二 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知道做什麼,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父母並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三 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父母並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四 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剋制慾望、自我推銷、開啟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五 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六 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方式,這並不總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己見,抱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態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闢全新的親子關係和教育境界。

  七 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麼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為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幫助他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捨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麼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鑽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如何教育叛逆孩子 "的人

1.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方法

2.調皮學生的教育方法

3.叛逆期女孩教育方法

4.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