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裡,爸爸忙於工作,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媽媽教育孩子妙招
家庭作業幾件事:
1、放學後做作業:規定時間,到時間就不准他做了。他說家庭作業做不完,明天會被老師罰的,但我告訴他,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起來做,我同樣不準,讓他哭著上學。這以後,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是以先完成作業為首任。
2、老師佈置家庭作業要求家長檢查簽字:讓小孩自己檢查,檢查好拿來我籤個字就行。簽字時詢問:你檢查後都沒錯了吧,他確定說沒錯,你就簽字。你明明看到有錯的題,也不要給他指出來,讓他明天的作業本有一個紅叉。面對這一情況,你只要說一聲昨天為什麼沒檢查出來即可,不要太嚴厲,不要讓小孩有擔心你打他的時候,一切以講理為主,這樣他下次檢查就會認真很多。
3、關於聽寫:我解決的方式是請他用默寫的方式來完成。我說你能想到所學的所有生字而默寫出來,那不是證明你很棒!他把語文書拿來放在我面前,我說把書拿走,媽媽相信你不會看。
4、老師告狀及罰作業關於批評:我兒子在小學一年級時也被罰過。我接他放學,等他做完被罰的作業,同時聽老師數落兒子上課如何不認真、如何跟同學發生事情等等。回到家後仔細問情況,是同學不對的,就不批評他;是自己的問題,也都輕言細語給他講怎麼樣注意及改正。有一點很重要,家長要用道理解除他有可能對老師產生的負面情緒。打擊小孩自信心的主要是家長和老師。如果小孩在學校捱罵了,當晚當媽媽的要把事情瞭解清楚,化解小孩的情緒,修補他的自信心。人的一生自信心很重要。
關於吃飯:
1、吃飯少關係不大,不追著他,不吃就算了,一碗是基本量。不要求吃太飽,七分飽,夠身體消耗能量就好。這樣大腦皮層溝壑多,利於記憶等。
2、儘量培養孩子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能堅持最好,不要讓身體積累脂肪、影響大腦。一定要把零食取了,用水果代替,每天必須吃蘋果和香蕉,這兩樣都跟智力有關並有安神作用。'
母親教育孩子的12句真經
一、管教是在一件事情發生以前就把原則告訴孩子,懲罰則是等到事情發生以後才予以追究。以原則管教孩子的父母即使在進行懲戒時也心平氣和,充滿愛心,讓孩子明白父母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相反,看到錯事就懲罰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怒氣或挫敗感發洩在孩子身上。
二、接納你的弱點自己的不足我幡然醒悟,決心從此再也不利用孩子的內疚或恐懼讓他們聽話了。
三、面對孩子的“缺陷”一定要控制住情緒,不要過分焦慮、急於求成。做媽媽的首先要接納他,然後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引導他,問題就可以解決。
四、享受過程,現代社會是個結果導向的社會,人們總是更看重奮鬥的最終結果,卻忘記奮鬥的過程往往比目標本身更讓人愉悅。我認為快樂的祕訣就是享受勞作過程本身,而不是隻盯著最終目的。
五、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超人”,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接納自己,允許自己平凡,給自己失敗的自由,這樣就不需要用孩子的成就來肯定自己,給自己“打分”。
六、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品行優秀的人,讓他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能夠對自己的生命和價值有尊嚴感和自豪感,也不把人按其工作劃分級別。我們不需要抱怨命運和社會的不公平,而需要省察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養成面對世界的正確態度。除了言傳,更要身教。
七、有些家長在成長中受到傷害,因而想盡心盡力保護孩子,不讓他受一點挫折、委屈。可是因為自己缺乏耐心,一旦被孩子激怒就會衝他發火,等怒氣消了又覺得內疚,再向孩子認錯,卻沒有真正糾正孩子的錯誤。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因為父母的喜怒無常迫使他們不得不察言觀色。
八、媽媽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越豐富,就越容易帶著滿足的心情對待家人,也會有更多的資訊、心得可以彼此分享。如果把家人當成全部,媽媽的生活就會日益狹窄。所有的心理需求都要家人來滿足時,對他們過高的期望最終也會讓媽媽傷心難過。自我照顧,是我們做媽媽的必修課。我們只有在智力、體力、情感、社交幾方面都照顧好自己,才有可能讓家裡舒適溫馨、其樂融融。
九、教導孩子不需要我們時刻嘮叨,只要求我們身體力行。逆商像所有其他好品格一樣,都是從家長身上傳遞的。
十、激情比才智更重要,因為激情不僅能夠給人動力,還能醫治人的心靈。在讓孩子奔跑於各個“興趣班”的過程中,如果有幸遇到了有激情的老師,能夠感染孩子的老師,一定要抓住這個大好機會讓孩子繼續被感染。我們家長追求的不應是別人給孩子或自己的掌聲和認可,而是孩子的靈魂因為他的興趣而豐盈,性格更富有毅力。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獎賞了。
十一、孩子總是對什麼都好奇,凡事喜歡追根究底。作為媽媽,就要創造這些“驚喜時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十二、母親的威力是巨大的,她可以讓家成為溫暖的避風港,也可以讓家裡佈滿壓力和焦慮的烏雲。她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家長的重要責任是努力瞭解孩子,無論他們多麼平凡,都接納他們,欣賞他們,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無論別人如何評價我們的孩子,他們在我們心中都是“最最親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