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學孩子的方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孩子最早接觸的人,那麼該如何去教育小學期的孩子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一:

  環境薰陶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可以讓孩子受到感染與薰陶。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創造好生活環境,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孩子的美好情操。

  樹立榜樣

  榜樣是從別人的良好思想與行為來影響與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比如像鄰居、老師、同學、模範人物、革命領袖等優秀品質都是孩子的學習對像,有時候家長的言行正確與否,對孩子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所以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

  表揚獎勵

  用表揚獎勵的方式來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給予好評與肯定。這樣的好評與肯定會加強孩子進取心與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也要做到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 還要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後者對來生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在批評與懲罰時,必須要做到全面的瞭解情況,要掌握好不良思想的行為的具體情節與嚴重程式,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

  生活秩序

  家庭教育中良好的生活秩序是會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好方法,是提導孩子安排生活起居,佈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孩子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家長可以在旁邊指點。

  說服教育

  談話,父母根據孩子的思想實際,講道理,擺事實,這樣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必須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討論,有時候父母要與孩子共同討論,介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如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這樣使孩子明辨是非。

  課外閱讀

  在課餘時間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閱讀書報雜誌,讓孩子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好孩子閱讀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通過閱讀增長知識。

  接觸社會

  平時帶孩子到公園、商店、風景區、農村或者是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孩子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二: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還不適應學習學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學習環境。你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這幾道題40分鐘做完,做完後就可以玩半個小時,半小時的誘惑對小學生來說應該是不小的吧!之後再學40分鐘,再玩半小時,反正時間多的是,這樣總比一坐坐幾個小時卻不愛學或學不進去要強!

  但事先要和他講明,要麼選擇一直學,愛學進去不學進去,嚴密選擇學40分鐘,玩30分鐘。如果在40分鐘內學完該時段所學科目,如20 分鐘就學完,而且做的很不錯,那就玩50分鐘。把剩餘時間都用在玩上,家長千萬不要吝惜玩的時間。我認為對於小學生,玩應該是第一位,學習是其次!玩的時間要和學習的時間差不多!

  馬虎是學習中的一大忌,會的題做錯那就是不會,這話可以這樣想,但最好不要對小孩子說,他們理解不到這種程度,不妨換個語氣,如“這道題既然會就要把它做對,要不然老師以為你不會呢!沒準老師會以為你是一個笨小孩呢!”要抓住重點,小學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也可以採取懲罰措施,如馬虎一道題罰做5道,再馬虎再罰,讓他不敢馬虎。有些孩子總拿馬虎當藉口,有時,他根本不會做這道題,可他卻說成是馬虎了,這樣大人也就無話可說了,千萬不要讓他有機可乘,馬虎就是不會,要證明自己會,就別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