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端午日課文預習教案

  端午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上會學習到端午節的文章,同學們可以提前預習一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一、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欣賞本文精彩的龍舟競渡的場面。

  重難點點撥:1.文學的內容和閱讀的意義。

  2.如何安排詳略。

  導、學、練

  【預習感知】

  1.給加點字注音。***6分***

  茶峒 纏裹 蘸酒 翹起 老鸛河 潭水

  2.辨字組詞。***5分***

  燥 戊 竟 槳

  躁 戍 競 漿

  噪 戌

  3.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寫出你所知道的端午節的來歷。***4分***

  4.端午節的習俗很多,除了文中寫到的賽龍舟、用雄黃蘸酒畫王字外,寫出你所知道的其他習俗。***4分***

  【輕鬆課堂】5.回答問題:***4分***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在城裡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划船。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

  句在三個“莫不”有什麼作用?

  6、說說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作用。***6分***

  ***1***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

  ***2***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第二課時

  【課外加餐】

  ***一***

  ***A***划船的事各人在數天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B***船隻的形式,和平常的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上硃紅顏色長線。***C***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裡,要用它時,才拖下水去。***D***槳手每人 ① ***a.握 b.拿 c.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E***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 ② ***a.握 b.拿 c.持***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選退。***F***擅鼓打鑼的,多 ③ ***a.蹲 b.坐 c.站***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 ④ ***a.指揮 b.調節 c.調理***下槳節拍。***G***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7、給文中①②③④處選上合適的動詞。***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8、“每隻船可坐12個到18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這句話應放在文中 句之前。***3分***

  9、給上文劃分層次並概括層意。***4分***

  10、文中加點的“劃”能否換成“撐”,“揮動”能否換成“搖動”?***4分***

  11、作者為什麼要詳細介紹船上賽手的配置及他們的分工情況?***4分***

  ***二***

  [甲]端陽詩

  端陽時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

  莧菜落油和片粉,麵筋搗蒜拌黃瓜。

  一方白肉連皮啖,兩尾黃魚帶鰾叉。

  燒酒醉來無物解,平橋腳下買枇杷。

  [乙]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甲乙兩首都是關於端午節的詩,甲詩側重於寫 ,表達作者 之情。乙詩側重於寫 ,表達作者 之情。***4分***

  《端午日》答案

  【預習感知】

  1、略 2、略

  3.①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②紀念伍子胥。③紀念東漢孝女曹娥。④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4.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備牲醴。

  5.三個“莫不”從參與人數之多、涉及面之廣的角度渲染“全茶峒人”歡度端午的盛況。

  6、***1***“不拘”、“都”表明賽手們以合作努力為光榮,體現龍舟賽手團結奮進的精神。***2***“直到”、“方能”突出競賽時間之長,從時間角度渲染人們歡度端午的熱烈氣氛。

  7.①c②b③b④c

  【課外加餐】

  8、D 9、第一層***“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寫划船前的準備。第二層***“每隻船可坐……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介紹船上賽手的配置。第三層***“一船快慢……種種情形***:寫龍舟競賽盛況。

  10、“劃”不能換成“撐”,因為“劃”速度快,“撐”速度慢,且“撐”的動作發出者應是站在船上的,而龍舟競賽選手是坐在船上的,所以用“劃”更確切。“揮動”不能換成“搖動”,“揮動”這個動詞更有節奏感,符合帶頭人的身份,而“搖動”缺乏節奏感,所以不恰當,不能互換。

  11、說明龍舟競賽需要集體的團結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12.端午節的飲食習俗;對端午節熱愛之情;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沉痛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