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案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風箏
一、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學習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佈置預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設計
1、整體感知
①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絃,感人至深,在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讚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範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2、[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3、 [問題探究]
①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絡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麼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4、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裡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5、佈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1、匯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遊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
2、繼續研讀課文。 。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佈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3、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a、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e、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O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麼用得好。
O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4、[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
a、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e、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麼主題?
曠我,懂得遊戲意義後,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麼?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
5、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
1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6、 體驗拓展
O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後練筆中寫
7、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8、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區域性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9、資訊反饋:
二
羚羊木雕
一、學習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絡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 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 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 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鉅歟?脖厝槐硐衷諦磯嗉彝ダ鎩?/p>
二、自學設計
1、匯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
大螢幕投影出示
[學習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絡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3、整體感知
大螢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螢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孩了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著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螢幕投影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裡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5、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6、資訊反饋:
三
散步
一、學習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學習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自學設計
1、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2、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4、[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5、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裡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6、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7、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七、資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