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樑海戰的真相是什麼

  鳴樑海戰是一場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那麼你瞭解鳴樑海戰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鳴樑海戰的真相,希望能幫到你。

  鳴樑海戰的真相

  鳴樑海戰又稱鳴樑大捷,是1597年朝鮮與日本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地點是在如今韓國的鳴樑海峽。鳴樑海戰的結果是朝鮮大勝,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鳴樑海戰是怎麼樣的呢?

  關於歷史上真實的鳴樑海戰是怎麼樣的這個問題要從這場戰爭的指揮官開始說起。一開始鳴樑海戰朝鮮軍的指揮官是元均,由於他指揮不當,朝鮮軍幾乎全軍覆沒,在緊急關頭,被關在獄中中李舜臣被重新啟用,而這個時候朝鮮海軍只剩下十二艘板屋船,重點是經過失敗,朝鮮軍的士氣受到了極大地影響。

  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李舜臣打算和日軍決一死戰。當然,選擇背水一戰的李舜臣還是非常理智的,並沒有因為實力相差過大就自暴自棄。李舜臣運用海峽的優勢——水流每隔三個小時會發生逆轉這一特點引誘日軍進入圈套。然後在日本軍靠近海峽的時候李舜臣便下令開炮,因為朝鮮軍有山體掩護,而日軍又因為水流改向一時不能撤退,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也就是說歷史上真實的鳴樑海戰一開始朝鮮是潰不成軍的,而李舜臣領導朝鮮軍的時候雙方實力已經相差太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舜臣能反敗為勝,扭轉幾乎可以說是註定失敗的局面,不得不說是非常有計謀的。也是因為這場戰爭,李舜臣在朝鮮名聲大噪。

  鳴樑海戰朝鮮王國不請中國幫忙的原因

  眾所周知,鳴樑海戰期間朝鮮和中國的關係比較好,但是在鳴樑海戰一開始潰不成軍的時候朝鮮王國並沒有請中國幫忙,那麼鳴樑海戰朝鮮王國為什麼不請中國幫忙呢?

  關於鳴樑海戰朝鮮王國為什麼不請中國幫忙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後人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爭議。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當時朝鮮王國還沒有到像中國請求幫忙的時機。關於這一點有幾個論點證明。

  首先,鳴樑海戰中日軍裝備精良,但也因此降低了行軍速度,所以在李舜臣接手朝鮮海軍指揮以前,日本軍取得的只是階段性的勝利,整個戰爭並沒有到真的失敗的時候,也就沒有理由請求支援。而李舜臣接手之後,戰爭有了反轉,朝鮮也取得了大勝,因此就更不需要請求支援了。

  其次,朝鮮向中國請求幫助的代價比較大。因為一旦朝鮮向中國請求幫忙,朝鮮就成了明朝的附屬國。朝鮮自然不願意在還有機會的情況下成為明朝的下屬國。而朝鮮可以和日本決一死戰,卻沒有任何能力對抗當時的明朝,所以成了附屬國之後的朝鮮就失去了主權。而且明朝派遣軍隊也有其他的條件,會加重朝鮮民眾的負擔,這也不是朝鮮人民希望看到的。

  以上就是鳴樑海戰朝鮮王國為什麼不請中國幫忙的原因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請求幫忙的代價太大,大到即使承擔戰爭失敗的後果也儘量不請求幫忙。

  鳴樑海戰中被李舜臣砍死的日軍將領介紹

  李舜臣是鳴樑海戰中朝鮮後期的將領,因為他的計謀,朝鮮由敗轉勝,而在戰爭轉折點的戰場上,李舜臣砍死了一個日軍將領,那麼鳴樑海戰中被李舜臣砍死的日軍將領是誰呢?

  關於鳴樑海戰中被李舜臣砍死的日軍將領是誰這個問題要看當時日本海軍的領導。因為李舜臣殺死的將領是日本的首領。而那個時候日本軍隊的首領是來島通總,也就是說鳴樑海戰中被李舜臣砍死的日軍將領是來島通總。

  來島通總是日本著名的將領,也因為他的英勇善戰才會派他去攻打朝鮮,一開始來島通總也確實將朝鮮打的潰不成軍。但是這次階段性的勝利不過是因為日本偷襲再加上朝鮮軍一開始的領導元均指揮出錯而已,所以在李舜臣接手後,朝鮮軍裝備已經很少,日軍本就因為勝利信心倍增,再加上雙方懸殊的實力,日軍很容易的掉進了李舜臣的陷阱。而首領來島通總也被李舜臣砍死了。

  來島通總的一生本來是很順遂的,家族也是日本的大家族,有自己的領地,而且家族一直都是管理海軍的,所以說來島通總對海軍的指揮是非常有經驗的,他在日本國內有巨大的貢獻。所以說日本方面派遣他進行鳴樑海戰是對他抱有極高的期待的。

  但是最終來島通總還是因為不瞭解鳴樑海峽的地理因素,也小李舜臣,這才死在了李舜臣手中,也是比較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