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說到備課都知道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鬼是一棵矮杉樹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明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

  ***2***通過探究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和人物品質。

  ***2***通過默讀了解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小戰士來頭勇挑戰自我、敢於戰勝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沒有鬼,要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重難點、關鍵

  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明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

  通過探究,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具準備

  部分課文片斷投影。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談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獨自睡覺時的情景。

  2、有一個小戰士,也和你們一樣,怕黑,以為有鬼,甚至嚇的尿了褲子。

  二、速讀課文邊思考,邊做標記

  1.來頭為什麼怕“從小怕鬼”?

  2.那一次來頭嚇得尿褲子是在什麼情況下?

  三、討論,交流

  1、因為來頭小時候在財主家放牛時,廚子老寬總是在夜裡對來頭講鬼故事,講得活靈活現,聽得直起雞皮疙瘩,所以來頭從小怕鬼。

  2、是一個人在夜裡獨自站崗放哨時尿褲子,因為當時周圍有鬼,所以嚇的。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順序和脈絡

  1、找出文中一個用來隔開兩件事的表明時間的詞語。***“過了沒幾天”***

  2、討論課文的順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難點,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1、自由讀文,劃出文中描寫來頭心理活動的語句。

  2、聯絡自己比較,如果當時是你在墳地的話,你會怎麼樣?

  六、體會文章中寫得妙的其他語句、詞語

  1、根據學生找句來進行交流彙報。

  2、“來頭不吭聲,臉紅了大半片。”

  七、指導改變順序來改寫故事

  1、出示課後問題2。

  2、討論

  八、課堂總結

  談談本課給你的啟發。

  ***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2. 通過反覆閱讀,知道徐霞客“奇”在哪裡,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3.品詞析句,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難、鍥而不捨、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發展性目標:

  1.品詞析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 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質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學習生字。

  3.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裡?邊讀邊做批註。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你對閱讀大地是怎樣理解的?

  此時你對徐霞客這位奇人產生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課題。

  五、作業超市。

  ***三***

  本組教材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資訊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資訊,初步學會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走進資訊世界”分成“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由“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組成。 “活動建議”是板塊的主體,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根據學校、家庭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資訊的有關知識。

  ***一***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由3篇短文組成,分別是《烽火戲諸侯》《“我們勝利了”》《裝在瓶子裡的信》。三個故事形象生動地介紹了古人是如何傳遞資訊的。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古代資訊傳遞的特點。從這三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們已經重視資訊的傳遞,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傳遞的資訊量小,傳遞的速度慢,有時還會誤事。

  《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簡要地介紹了“資訊高速公路”──因特網的建設過程和它的作用。這個閱讀材料的第一段,用簡明文字回顧了人類歷史上資訊傳遞方式的發展變化,可以引導學生聯絡前一篇閱讀材料,理清資訊傳遞方式的發展。遠古: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現代:電報、電話當代:計算機網路。與前幾種資訊傳輸方式相比,計算機網路無論在傳遞的資訊量、資訊的多樣化以及傳遞的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語。

  《神奇的電腦魔術師》以一位北京的小學生製作一份“繪聲繪色”的***為線索,介紹了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多媒體電腦可以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整合編輯,大大提高了資訊傳遞量,傳輸的資訊也更加豐富。閱讀本文,最好讓學生自己在多媒體電腦上操作,親身感受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

  《網上呼救》記敘的是一個發生在網路時代的真實故事,顯示了網路的巨大作用。蘇珊是芬蘭赫爾辛基一所學院的學生,在圖書館突然發病,生命垂危,危機時刻她在網上聊天室發出了求救資訊。美國德克薩斯州登頓縣的男孩桑恩看到這條資訊,展開萬里營救,終於使蘇珊脫離危險。救援,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通過網路進行萬里營救就顯得很不一般,現代資訊傳遞方式在整個營救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這個故事,我們除了看到桑恩的熱心與機智和更多熱心相助的人們外,我們更應該關注現代資訊傳遞方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以讓學生討論你所知道的網路的作用,比如,銀行用網路實現在ATM機上存取款,郵局用網路快速匯款,醫生利用網路給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觀眾在家中通過網路觀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