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知識點總結

  在八年級下冊我們學習的語文第三課的內容大家還記得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生字

  摻 和***chān*** 馬 鬃***zōnɡ*** 磨 蹭***cènɡ*** 盈 眶***yínɡ*** 塾 師***shú***

  紅 薯***shǔ*** 枉讀***wǎnɡ*** 挎著籃子***lán***

  字音

  酷***kù***似 摻***chān*** 脊***jǐ***背 枉***wǎng***讀

  解釋詞語

  溫厚:溫和寬厚。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酷似:極像。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悽慘:淒涼悲慘。 奧祕:奧妙神祕。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

  解釋詞語

  溫厚:溫和寬厚。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酷似:極像。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悽慘:淒涼悲慘。 奧祕:奧妙神祕。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我的第一本書》的作者是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作品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課文解析

  快樂和夢幻:1跟小動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間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親相處***父子之情***

  3同學朋友之情

  父親摸摸我頭上的“馬鬃”: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聽到兒子取得好成績的欣慰

  父親深深嘆著氣:一方面對兒子的做法表示贊同,也為喬元貞家的貧困表示同情

  人不能忘本:雙關,字面意思指書本,更是指人生成長過程中最有價值、最基礎最初的東西。

  人物:“我”、父親、祖母、喬元貞、馮百成、“狗”

  作者寫“第一本書”的態度:崇敬,珍愛

  父親:知書識理,關心孩子的學業,溫和善良,理解孩子,樂於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

  註解:1選自《文化名人憶學生時代》

  課文原文

  前幾天一位詩人來訪,看見我在稿紙上寫的這個題目,以為是寫我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說:“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他笑著說:“課本有什麼好寫的?”我向他解釋說:“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一組畫,不過很難笑起來。”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們家有不少的書,那是父親的,不屬於我。父親在北京大學旁聽過,大革命失敗後返回家鄉,帶回一箱子書和一大麻袋紅薯。書和紅薯在我們村裡都是稀奇東西。父親的藏書裡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還有《新青年》、《語絲》、《北新》、《新月》等雜誌。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認字,認畫。祖母嘲笑我,說:“你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頭大的雜誌裡面,夾著我們全家人的“鞋樣子”和花花綠綠的窗花。書裡有很多奇妙的東西。我父親在離我家十幾裡地的崔家莊教小學,不常回家。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裡看著晾晒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裡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晒透得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誇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裡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隻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裡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難不住我,我怕他看見那本悽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麼奧祕,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他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裡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麼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老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砍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麼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瞭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後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裡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躬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裡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麼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麼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裡,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居然把兩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還用牛皮紙包了皮,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說,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父親這次回家給我帶回一個書包,還買了石板石筆。臨到開學時,父親跟我媽媽商量,覺得我們村裡的書房不是個唸書的地方,父親讓我隨他到崔家莊小學唸書。我把這本完整的不同尋常的課本帶了去。到崔家莊之後,才知道除了《國語》之外,本來還應該有《算術》和《常識》,因為弄不到這兩本書,我們就只念一本《國語》。

  還應當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頌。

  我們那裡管“上學”叫“上書房”。每天上書房,我家的兩條狗都跟著我。課本上的第一個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小學生一般規規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經把狗調教好了,當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當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我們是四個年級十幾個學生在同一教室上課,引得鬨堂大笑。課沒法上了。下課後,老師把我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罰我立在院當中背書,我大聲地從頭到尾地背書。兩隻狗蹲在我的身邊,陪我背書,汪汪地叫著……抗日戰爭期間,二黃毛打仗不怕死,負了幾回傷。他其實並不真傻,只是心眼有點死,前幾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鄉里幾代人的尊敬。聽說喬元貞現在還活著,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裡叫賣紙菸、花生、火柴等小東小西。

  那位朋友再來我這裡時,一定請他看看這篇小文。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1.初二語文複習重點

2.八年級語文學習總結

3.八年級語文教學隨筆3篇

4.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5.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歷史知識點總結

6.八年級下冊歷史每課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