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李商隱詩兩首》是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屬於古代詩歌。有哪些關於《李商隱詩兩首》的教學設計?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作家生平,創作風格

  ⑵ 誦讀,賞析並積累一些名句,瞭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2、過程與方法:

  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分析《馬嵬***其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使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習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的主旨,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瞭解詩歌所用的典故。

  【教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錦瑟》

  〖教學方法〗

  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題為意境***補充鑑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品:拒絕涵詠,品味語言

  一、匯入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只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我們一起完成下面詩句對接***幻燈片***《三維設計》P54名句約記。名句的作者李商隱代表作《錦瑟》。

  二、目標展示***幻燈片***

  三、賞析《錦瑟》

  四、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背景簡介。***三維設計P55***

  2、聽錄音。

  3、誦讀。***全班,個人,自由背誦***

  4、把握感情基調:傷感哀怨。***多讀***

  五、合作探究***討論歸納,以小組為單位***

  1、提問: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

  ⑴ 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時期。

  ⑵ 比興手法***以瑟起興,造成一種迷惘的意境***

  2、中間兩聯用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情調?留下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⑴ 典故情懷:

  明確:

  ① 莊周夢蝶-----包含著美好的情境,卻又虛渺的夢境

  ② 望帝啼鵑-----曾害過相思,有過殷切的思念

  ③ 泣珠鮫人-----夢想和思想都破滅後所得的是滿眼眼淚

  ④ 玉暖生煙-----夢想和愛情破滅的迷惘

  ⑵ 意境:朦朧,悽怨,迷離

  ⑶ 感情:惆悵,傷感***多讀***

  3、你認為全詩的主旨是什麼?***各抒己見,引導:經過追憶往事,使人的情結,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作者為什麼惘然***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究詩歌主旨***參考課後練習一******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寄興說***

  一般人認為此詩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年華所唱出的一曲哀怨悽美的歌。

  六、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抽背***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商隱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控到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災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八、歸納本詩藝術特色

  1、朦朧的意象。

  2、哀怨的基調。

  3、悽迷的意境。

  4、華美的語言。

  5、象徵的手法。

  九、拓展

  以用散文的語言對李商隱《夜雨寄北》進行描述。***運用課堂對意境把握的方法***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明確:《巴山夜雨》答案。

  十、背誦全詩***作業***

  〖板書〗

  聆聽繁弦,追思往事→起興

  莊生夢蝶:沉迷於美好情感***懷戀***

  用典{望帝託心:託春心於錦瑟***迷惘***

  錦瑟{海月珠淚:月夜聽瑟,眼泣出珠淚***悲傷***}語言清麗

  意境悽婉

  藍天玉煙:昔日年華依稀可見***搓掉***

  無窮悵恨,點明題旨→反映

  第二課時***馬嵬***

  一、導語設計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敗,李商隱對玄宗的失敗特別感到痛心,諷刺也特別尖銳。請看《馬嵬》

  二、作家作品

  三、整體把握

  1、請學生自讀詩歌,明確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譏諷。

  2、瞭解全詩的大意。

  明確:詩人: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首聯用譏諷的語調確定了楊貴妃之死,中間兩聯寫馬嵬之變和所發生的悲劇的經過,尾聯是對前六句的總結,更豐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內容。

  四、合作探究

  1、提問:《馬嵬》詩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貴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事件?

  明確: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2、提問:首聯中用典故,玄宗聽術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確:諷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3、問“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軍營內的聲音,而後者為宮內聲音。

  4、提問: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間”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了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5、提問:“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6、提問:頸聯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明確:“此日”指楊貴妃的死日。玄宗“當時”七夕與楊貴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兩相映襯,楊貴妃被“賜死”的結果,就不難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

  7、提問:談談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兩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作用是什麼?

  明確:“詩眼”是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詩歌前面三聯對李,楊二人以前事蹟描述以本聯作結,對比強烈,諷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開啟了讀者的心靈,引導讀者深思唐,楊悲劇的根源,使人聯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與政事,任用奸臣,遠離忠賢,以至於自己釀成自己的愛情悲劇。

  五、總結本詩的藝術特點

  1、諷意至深,用筆至細:

  諷意:

  ⑴ 否認神仙怪誕,生命輪迴說為立論張本。

  ⑵ 對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⑶ 結尾通過設問深化議題。

  用筆:

  ⑴ 倒敘的方法。

  ⑵ 措辭的委婉。

  ⑶ 立意含蓄。

  六、作業佈置

  1、完成《三維設計》中知識庫與知識測控1~4題。

  2、背誦全詩。

  《李商隱詩兩首》說課稿

  一、說教材

  《李商隱詩兩首》是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屬於古代詩歌。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古代詩歌鑑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鑑賞詩歌的要點便是在讀通、讀懂詩歌的基礎上體悟詩歌的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情感,把握詩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而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意境高遠,語言華美,風格穠麗,值得玩味。這兩首詩中的《錦瑟》情感隱晦悽美,又善於用典,《馬嵬》***其二***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鑑賞。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瞭解李商隱的生平和創作特色;

  ②誦讀,認識並積累生僻字詞,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標:

  ①訓練誦讀詩歌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②引導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手法。

  3、德育目標:認識封建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4、教學重點:

  能力目標①、②

  5、教學難點:體會詩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現手法

  三、說教法

  誦讀指導、引導講解、點撥啟發、討論領悟、探究、歸納總結

  四、教具

  多媒體、導學案

  五、時間

  一課時

  六、說學習過程

  1、以李商隱詩詞中的名句匯入

  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桐花萬里關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他們耳熟能詳的這些名句的重溫進而激發他們瞭解李商隱及閱讀他的作品的興趣。

  2、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這部分內容量比較大,全部由多媒體展現。所謂“知人論世”,瞭解了作者及寫作背景有助於理解詩歌。

  3、學習《錦瑟》,解題

  “錦瑟”,意為“裝飾華美的瑟”。

  ①、範讀正音***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②、朗讀指導

  正音之後,請個別學生朗讀,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③、反覆誦讀,請學生說感受。指導學生拿到一首詩時應該會在讀的過程中,通過意象及一些關鍵詞感受到一些情感。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的情感是可以通過景來感受得到的。 如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設問:

  讀完詩後你有什麼感受?或讀完詩後你感受到了什麼?請試著說說本詩的情感基調。

  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確定本詩的情感基調為傷感、悽迷、迷惘、失落等。

  ④請學生結合課下註解通譯全文,找出本詩所用的四個典故,並感受其所營造的傷感悽迷的氛圍,和學生一起討論詩歌用典產生的效果。舉《關雎》首句及《孔雀東南飛》小序首句的例子分析對比《錦瑟》首句比興的手法極其產生的妙處!

  ⑤通過對作者及寫作背景的瞭解試著分析探究本詩的主題,可以將其多種理解畫成導圖直觀的呈現出來。

  ⑥課堂小結

  ⑦作業佈置

  背誦並默寫本詩;

  完成“導學案”相關練習。

  4、自讀《馬嵬》***其二***

  本詩交給學生自己去讀,去感受,理解對比的手法的運用及在詩歌鑑賞中對比手法產生的表達效果。學生能通過“導學案”提供的資料分析理解本詩的主題,進而激發勤勉、愛國的情感。

  七、說課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預設及目標基本完成,教學各環節有序開展。但課前沒有組織學生預習和誦讀的不太到位,所以學生理解感受的不太好。教學過程中,我的講解偏多,注重了講解,給學生感受和領悟的時間過少,以至於產生了流於形式的結果,這是我本次課的一大遺憾。而備課時切入的過大、過多,又使教學過程中面面俱到和囉嗦,以致整個教學過程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情況,留給學生自讀第二首詩的時間少之又少,甚而拖堂。這次的競賽課給我頗多的感觸,作為一名年輕老師,真的太需要不斷的學習、實踐和反思了。我會努力鑽研,讓自己儘早的成熟起來以無愧於學生,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無愧於教育事業。